荷蘭為什麼從共和國,倒退到王國?荷蘭的國王是從哪裡來的

到了中世紀,共和國的觀念漸漸興起,共和思想開始得到不少人的認同。而所謂的共和,即是指國家和政府是公共的,不再歸屬於個人所有。並且國家的領導人也不再是世襲、繼承,而是由公民自由投票來決定。

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共和國是比王國更順應時代的。然而也有一些國家喜歡開歷史倒車,像荷蘭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國家。

在16世紀,荷蘭成立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文俗稱荷蘭共和國。而到了19世紀,荷蘭又成立了荷蘭王國,並一直保留至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荷蘭最早是神聖羅馬帝國下轄的一個區域。到16世紀, 帝國皇帝將西班牙和隸屬於北方省份的荷蘭都賜給了他的兒子腓力二世。荷蘭地區從此開始受到西班牙王國的管轄。

16世紀是歐洲社會變革的高峰期。作為最早從天主教轉為信仰新教的地區,荷蘭人開始反抗西班牙王國對新教加爾文派的迫害,並抵制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

1568年,整個西班牙北方省發生大規模暴動,西班牙王國出兵鎮壓,這便引發了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1579年,北方省中包括荷蘭、比利時等地的七省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開始有組織地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這一事件也被很多學者認為是現代荷蘭的開端。

1581年,來自北方省各城市的起義代表在海牙進行了會議。會議過後,他們鄭重宣佈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正式成立荷蘭共和國。

直到1648年,在八十年戰爭結束之後,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才簽訂《明斯特條約》,正式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獨立成功後,荷蘭進入了一段“黃金年代”。由於荷蘭的商船總數比所有歐洲國家加起來還要多,荷蘭由此成為17世紀的航海貿易強國。

1602年,荷蘭成立了“東印度公司”,開始憑藉航海優勢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貿易。由於當時設立海外殖民地的風潮正逐漸興起,荷蘭也在全世界建立了眾多的殖民地。比如我國的臺灣省,就曾遭到過荷蘭人的入侵,最後是被鄭成功驅逐了出去。

在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後,荷蘭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之一,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17世紀下半葉,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開始挑戰荷蘭的海上霸權。在半個世紀中,荷蘭和英國先後爆發了3次戰爭。最終荷蘭戰敗,整個國家開始由興盛轉為衰落。

到18世紀,英國以荷蘭支援北美十三州獨立為理由,又一次對荷蘭發動了戰爭。雖然最終英軍在北美戰場上失利,但荷蘭卻是又一次被打垮。

18世紀末期,法國異軍突起,開始了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征伐。1794年9月,法軍將荷蘭全境佔領,荷蘭共和國因此滅亡。第二年,法國在荷蘭建立了傀儡政權巴達維亞共和國。

1806年,拿破崙將巴達維亞共和國分封給了弟弟路易·波拿巴,讓他成為了統治荷蘭地區的國王。而到了1810年,拿破崙乾脆將荷蘭直接納入了法國版圖。荷蘭地區的獨立政權自此正式消亡。

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曾經的荷蘭王室,“荷蘭國父”威廉一世所在的奧蘭治家族重新掌控了局勢。在歐洲列強的幫助下,被法國佔領的荷蘭北部和被奧地利佔領的荷蘭南部聯合起來,在1815年重新成立了荷蘭聯合王國。

這個聯合王國,當時包括比利時、盧森堡在內的眾多地區,都被劃入了荷蘭的領土內,而王國的國王則是來自於奧蘭治家族的另外一位威廉一世。

1848年,荷蘭正式成為了君主立憲制國家。直到這個時候,荷蘭人才擺脫了王權至上的理念,人民終於擁有了主權。而在16世紀成立的荷蘭共和國,根本就是空有共和之名,其實質還是王權領導的偽共和政體。

(參考資料:《荷蘭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