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關於一代易學大師邵雍的介紹,“源易緣”在上篇的《易學奇人邵雍“安樂窩”今安在? 一代帝王曾仿建於頤和園

》一文中,已有詳細篇幅,在此不在贅述。

本文中,“源易緣”重點介紹下邵雍先生“仙逝”後,留在河南新鄉的“邵夫子祠”。

(一)蹊蹺的殯葬,邵夫子“得道昇天”(小標一)

在民間的傳說中,邵雍是得道成了仙的。

熙寧十年(1077年)的夏天,北宋著名的預言家邵雍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不妙。

有一次和司馬光等人閒談,忽然笑著說:“我要觀看萬物輪迴去了。”

身體越來越惡化,眾人皆擔心 ,惟獨邵雍坦然。

冬季來臨,邵雍已奄奄一息了。大家都趕來,開始給他準備後事。

二程兄弟和司馬光、呂公著等人聚在外屋商量著如何辦喪事。

向世人臨別之際,他向兒子交待了三個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要陪葬任何東西,頭枕轆轤頭,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

言罷,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七歲。

遵照邵雍的遺囑,邵雍的棺槨由八個棒小夥抬著,起初他們覺著重得很,肩膀壓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別慢。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可十餘里後,大家越往前走越輕巧,抬著一點也不費勁,都覺得奇怪。

再後來,人們發現遇到上坡的時候,裡邊“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前往後,下坡的時候,裡邊也“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後往前。

有人害怕起來,問:“啥在響?”一個人說:“象是那轆轤頭在來回滾動。”

那轆轤頭怎麼會滾動?

老人們說,那是邵夫子得道昇天了,棺材裡沒人了,空蕩蕩的,只剩下轆轤頭。

(二)邵雍留在人間,祠廟並非只有一處(小標二)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邵老的大德與學問,更使我們願意相信他是得道成仙的。

邵雍去世而簡葬,至元祐時,被皇帝賜予“康節”諡號。

宋度宗賜封“新安伯”(新城故國安居樂道之伯),康熙皇帝賜其《學逹性天》。

讓我們更加深信的,是在前幾日往返新鄉途中的一次“巧遇”。

在新鄉輝縣秀麗的蘇門山下,位於寶泉湖畔間西北角——“邵夫子祠”赫然出現。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邵夫子祠修建於明成化6年(1470),輝縣知縣張錦為紀念邵雍所建。

清道光年間有增建。

宣統二年(1910),袁世凱、徐世昌於北側添建廂房四間。

祠內植有桃、竹,傳為邵雍親手所植,故又名“桃竹園”。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邵夫子祠現儲存完好的有拜殿、正殿、後殿、正中縣有“擊壤亭”匾。

再往前行,會看到一塊匾,上寫有“知機其神”四個金色大字。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兩側則有朱熹、徐世昌書寫的“駕風鞭霆”及愛新覺羅-成孚書“秘啟苞符”匾,風吹日曬,漸漸模糊。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祠內另有碑刻數塊,拜殿古柱鐫刻對聯三幅,都是讚揚邵雍之語。

斯人"仙逝"後:留在中原大地的"邵夫子祠"

邵雍是偉大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易學象數學家、詩人和書法家,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道學五子”,從祀孔子廟庭。

邵雍也是河洛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尤其是他的天根月窟二進位制象數理論,為後世電子計算機發明提供了數學理論模型,為世界科學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還有多地均以不同的形式紀念他。

在河南伊川安樂佳城廣場,除塑有邵雍銅像外,邵雍與他父親邵古創辦的這安樂書院,在後來也被稱做“邵夫子祠”,於2013年得以重新修建……

斯人雖“仙逝”,邵雍的神靈之氣仍存於世間,感召著世人……

(原創宣告: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透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歡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