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官吏”,如今這兩個字常常一起說,但其實這兩者最初的意思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相差甚遠。

“官”,一般指的是讀書人透過逐級的科舉考試獲得資格後,然後才能夠正式進入國家的官員體系,乃是國家承認的官方管理者,替統治者牧民一方,當然了,也有相當數量的官員是透過推薦或者家族世襲和補蔭等方式進入。

而“吏”,往往指的都是那些沒有正式編制,或者是雖然勉強進入了官員體系,但卻居於末尾底端的不入流“小官”,他們一般都是來自當地的基層地方,是官員們的助手。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官的地位遠比吏要高的多,一個是正式編制的“公務員”,一個只是“臨時工”;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助手,根本沒有可比性。

但其實並非如此,所謂的“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尤其是宋朝,更是“吏強官弱”,官員們都是有任期的,任滿了就換個地方繼續幹——所謂的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員,相反胥吏們倒大多都是本地人,有些甚至世世代代做這一行,已經成為了地方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我們就透過《水滸》中的梁山第二代和第三代首領晁蓋和宋江,來簡單的解析一下這個問題,說來也巧,這兩人正好一個是“胥”,一個是“吏”,正是胥吏的各自代言人。

晁蓋——胥的代表

所謂的“胥”,其實指的就是地方上百姓們的代言人,他們比吏的級別更低,完全和官僚體系搭不上關係,但是卻經常代表地方群眾和當地的各種“吏”們打交道,因此身份也很特殊,絕非平頭百姓可比。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比如托塔天王晁蓋,當時他暗中的身份是江湖的一個大佬,經常和一些江湖朋友做一些“沒本錢”的生意,但是明裡的掩護身份卻是鄆城縣下東溪村的保正。

這保正類似於村長,雖然並不是朝廷委派,但實際上晁蓋卻對東溪村的民眾有著很大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原文中也說過——“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晁蓋這樣的人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其實卻是地方上(鄆城縣)隱藏的一股泥石流,禍害非常大,我們可以從原文的以下幾處看出。

收留社會閒雜人等,勾結當地“小吏”

原文中曾經提起晁蓋,“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

這裡“不論好歹”四個字用的非常精妙,可見晁蓋並不只是和好人打交道,而是什麼閒散人員——甚至是殺人放火的強盜兇手都統統收留,還在經濟上給予贊助,等於變相的助長了社會上的不良黑暗勢力的增長。

此外,他還和當地的各方面各級別的小吏們都有交道,相互勾結,瞞上壓下,在當地混的風生水起,有滋有味。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比如縣裡的步兵都頭雷橫——這都頭差不多是連排級幹部,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有一次奉了縣令的命令來查夜,正好捉到了在廟裡睡覺的“嫌疑犯”赤發鬼劉唐。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劉唐根本就不是什麼“嫌疑犯”,而是貨真價實的犯人,他這次來找晁蓋,本來就是來籌劃搶劫梁中書的“生辰綱”這件事情的。

然後雷橫捉住了劉唐,可以回去向縣令大人交差之後,就得意洋洋的對手下說道:“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裡取問。”

從這裡咱們完全能夠看出,這身為“小吏”的雷橫和“胥”的晁蓋,絕對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來打秋風都是熟門熟路,理所當然,可見平時晁蓋沒少巴結過雷橫他們。

不顧國法,私放要犯

兩人見面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再來邊看邊剖析。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雷橫和晁蓋見面,客套了一番之後,晁蓋馬上就讓手下安排酒肉宴席來招待雷橫等人——要知道雷橫可是帶了將近一百土兵,招待這麼多人好酒好肉好湯水的吃喝一頓,花費可絕對不是個小數目,這筆錢又從哪裡出呢?

毫無疑問,顯然是整個東溪村的全部百姓們一起攤派,千萬不要想著“晁保正”一個人扛,這根本不符合那個年代的規則,否則應付上差都是自己掏腰包,有誰還願意做這個差事?

而雷橫吃人家的拿人家的自然也不能啥都不付出,他就把捉到劉唐這個嫌疑犯的這種“機密大事”毫不在意的通知了晁蓋,並讓他做好應對準備,以防縣令問起來不好回答。

這裡胥吏勾結,欺瞞上官的事實,已經實錘無疑了,縱然鄆城縣縣令時文彬是個清官,又如何能夠發現下面的這麼多貓膩?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然後晁蓋和劉唐透過氣之後,直接用“十兩銀子”的好看錢賄賂了雷橫,假裝兩人是親戚的藉口,拜託他私下放了劉唐,雷橫也一口答應了。

其實雷橫真的不知道這裡面可能有問題嗎?非也。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就算之前不清楚,後面身為底層草根的劉唐不懂得“胥吏勾結”這種潛規則,竟然傻乎乎的又跑來追雷橫討要這筆“賄賂”的時候,雷橫難道還不產生懷疑嗎?

若是連這點警惕性都沒有,那雷橫這個“派出所副所長”就別幹了,實在是太缺乏職業素養了。

其實雷橫心中恐怕早已經明白這劉唐不是啥好貨,但是一來礙於晁蓋的顏面,二來又收了人家近一萬塊的賄賂,拿人手短,這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受損失的是國家,被破壞的是國法,與他個人又有何關係?

看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白,宋朝的法度就算制定的再嚴謹,再細緻又有什麼用?下面有雷橫這樣的執法者和晁蓋這樣的包庇者,法度早已經被破壞殆盡。

及時雨宋江——吏的代表

上面其實我們已經談過了一個吏的代表了,就是步兵都頭插翅虎雷橫,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宋公明。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這宋江是鄆城縣的押司——差不多相當於當地法院的副院長,同時還兼任一些文書管理的工作,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而且和晁蓋一樣,也是交友甚廣,三教九流的朋友遍天下。

他交往的人裡面有良民,但也絕對少不了江湖閒雜人士甚至是罪犯,這點我們在晁蓋那裡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宋江的出場背景我們都知道,其實是因為晁蓋他們盜取生辰綱的案件被偵破了,上級派觀察何濤來鄆城縣通知捉拿罪犯的,而知縣當時正好不在,就來找當值的押司宋江了。

這裡從側面就能反映出這些‘吏’的權力有多大,許多場合甚至可以代替當地的主官來做決定,再加上他們本身大多是當地人,和本地許多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個隱患有多大是可想而知。

果然,從何濤嘴裡得知此次是來捉拿晁蓋之後,宋江大吃一驚,急忙一面穩住何濤,一面飛馬來給晁蓋他們報信,讓他們快跑。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從讀一部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這裡宋江為朋友鋌而走險,兩肋插刀,端的是義氣深重,讓人歎服不已,但若是從社會的安定和司法的公正的角度來解讀呢?那就是另一個維度了。

宋江本身就是當地“公檢法”系統中的要員,此時又是代替縣令大人應對上差,面對本地出現的罪大惡極的要犯,他不僅不履行職責,反而還暗地通風報信,幫助罪犯逃脫,絕對的知法犯法,明知故犯!

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先有押司宋江的通風報信,後有步兵都頭朱仝和雷橫的有意放縱,在這鄆城縣一文一武的所有小吏的聯手配合下,晁蓋他們一夥兒順利的逃離了鄆城縣,最後輾轉上了梁山,插旗造反,成為了更高級別的罪犯,對國家為禍更甚。

紅塵君說

宋朝末年,吏強官弱

以上只是晁蓋和宋江系列故事中的一小部分,鄆城縣也只是全國幾千個縣中的一個而已,但是管中窺豹,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從梁山的兩代首領,宋江和晁蓋身上,淺談宋朝的吏強官弱

全國其餘地方的成千上萬的胥吏們,也和晁蓋宋江以及雷橫朱仝他們等人一樣,他們一起聯手在“官”和“民”之間構建了一張大網,使得上下根本無法順利溝通,而全部要靠他們來傳達,這裡面他們想要搞點小手段,玩點小花招之類的,那簡直太容易不過了。

這就是宋朝所謂的“吏強官弱”,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胥吏強地方官弱”。

最後再說一句,我們這只是客觀的在評論宋朝的制度和事實,並不是在否定這部文學作品的價值和裡面角色的價值,其實我覺得能夠真實且細緻的反映時代的背景,反而正說明了這部作品的卓越之處,說明作者是在深刻觀察了社會現實之後才提筆記錄,而非憑空臆想,閉門造車。

當然了,宋江和晁蓋等所作所為是否合理,必須也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解釋,當時正是北宋最昏庸無能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坐鎮天下,下面又有蔡京童貫等權臣禍害國家和百姓,許多百姓們確實也是被逼無奈,才不得不起義,但這個和本文的主題關係不大,我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