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說起明朝,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和劉伯溫這一對君臣。

朱元璋從一個出家當過和尚,甚至曾經做過乞丐的放牛娃,一步步成長起來。先是自立門戶,巧取金陵,成為一大割據勢力;而後大敗勁敵陳友諒、張士誠,統一南方;最後舉兵北伐消滅元朝,蕩平天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南往北統一中國的乞丐皇帝,開創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而劉伯溫是與諸葛亮、張良等歷代謀士齊名的人物,有句話叫做“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朱元璋能夠奪取天下,除了有湯和、徐達、常遇春、藍玉等英勇善戰的名將為其出生入死效命沙場外,最重要的就是有劉伯溫這樣的謀士為他審奪天下大勢、制定大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劉伯溫除了能夠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外,還精通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他對於星象和風水等多有研究,還能預測未來之事,是一個半仙一樣的存在。流傳甚廣的中國四大預言書籍之一的《燒餅歌》就出自劉伯溫之手,可見劉伯溫是多麼的聰明。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而他的聰明在一次朝堂之上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據野史記載,陳友諒舉兵來犯時,朝堂之上爭論不休,朱元璋往桌上放了包鹽,劉伯溫上前蘸了一口,並說出了一番話後,使得軍心大定,朱元璋也由此大敗陳友諒,奠定了一統天下的資本,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當時朱元璋佔據了金陵之地,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勢力。但是此時天下割據一方的勢力並非只有他朱元璋一人,他前邊有張士誠,後邊有陳友諒,朱元璋的地盤被夾在兩人中間。他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哪一天兩人興兵來伐。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有句話說得好,你越怕什麼他就來什麼。這天,朱元璋得到了一個另他懼怕無比的訊息:陳友諒傾舉國之力,親率領65萬大軍,數千艘高大戰艦,浩浩蕩蕩從長江順流而下,空國來伐,要一舉消滅朱元璋。訊息傳來後,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一片混亂。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此時的朱元璋東拼西湊,頂多就能湊夠20萬人馬,而且自己在水軍方面本身就不佔優勢,現有的戰船跟陳友諒的戰艦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瞬間就會被秒成渣。

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太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戰若是打起來,究竟誰輸誰贏。所以朝堂之上,主和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大臣之中,對是戰是降爭論不休。

朱元璋遇到了他舉兵以來最大的一次挫折,他的內心鐵定是不想降的,但是朱元璋也想借此機會,看看手下對自己是否忠心。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於是他就來到了朝堂之上,從懷裡掏出一把鹽,放在桌上,望著群臣,一言不發。

大臣們頓時被搞蒙了,大家正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朱元璋倒好,彷彿若無其事一樣,還有心思拿鹽來打趣大家,真不知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劉伯溫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在眾人疑惑的眼光中,他起身,勁直走到朱元璋面前,伸手蘸了一下鹽,放進嘴裡,說道:“好鹽、果然是好鹽!”

這讓眾人更摸不著頭腦了,正說著軍國大事呢,你劉伯溫怎麼還有心思去品鹽,有這閒工夫還不趕緊商量出個對策來。

只見劉伯溫望著疑惑的眾人,說道:“鹽看似只有一點,在一鍋湯麵前是顯得微不足道,但是鹽不在多,而在精,只要一點點鹽,就能讓那一鍋看似大得很多的湯瞬間變味。這就跟我們現在所處的現狀一樣,陳友諒就好比那一鍋湯,而我們就好比這一把鹽,陳友諒看似強大,實際上只不過是虛張聲勢,我們雖然兵力沒有他多,但是我們的兵比他精,將比他強,謀比他高,王(朱元璋)更是比他厲害。要想知道鹽好不好,只要蘸蘸就知道,臣願蘸(戰)!”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此話一出,朱元璋眉頭瞬間舒展了,劉伯溫不愧是劉伯溫,一下子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原本還在議論紛紛的眾將士,瞬間也如醍醐灌頂一般,一個個走到桌前,蘸了點鹽放進嘴裡,朝堂之上“臣願蘸(戰)!”的呼聲不絕於耳。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經過這麼一出,大家也統一了思想,不再有分歧。朱元璋手下的戰爭機器瞬間開始運作起來。在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這把鹽發揮了作用,徹底使得陳友諒這鍋湯變成了味。最終,朱元璋以少勝多,大敗陳友諒!徹底消除了這個心頭大患,開啟了他一統天下的步伐。

朱元璋往桌上放了把“鹽”,劉伯溫蘸了一口,群臣:陳友諒敗定了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劉伯溫是不是更加敬佩了呢?歡迎留言(鹽)評論,喜歡請點關注,往期內容更精彩哦!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