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為何能成為袁紹稱霸河北的關鍵!

如果問三國時期,哪一個人物最有爭議,那麼曹操絕對榜上有名。喜歡他的人稱其為一方豪傑,內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不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大大的奸雄,身為漢臣,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且為人奸詐多疑,為了一己私慾(張繡的嫂嫂),害死了帳下大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等。但無論那種,麾下謀臣無數,戰將如雲的曹操,絕對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存在。但就這樣一個強大的存在,卻有一個人一直讓曹操如芒在背,如果不是性格原因,早就被他給斬於馬下,這個人就是四世三公,佔據青冀幽並四州的袁紹。

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為何能成為袁紹稱霸河北的關鍵!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不過並非嫡子,嫡子是三國最坑爹的諸侯袁術)。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麾下有大將顏良、文丑、張頜、高覽等,文臣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荀諶、許攸等,擁兵數十萬,絕對有虎吞天下之勢。不過在擊敗公孫瓚之前,袁紹的日子也不好過。他的死對頭是當時大漢最強大騎兵的公孫瓚,經常被公孫瓚懟的灰頭土臉。

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為何能成為袁紹稱霸河北的關鍵!

公孫雖然瓚是貴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只能任書佐。因美貌、聲音洪亮與才智受太守賞識,被邀請為女婿。受岳父幫助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盧植。出身幽州苦寒之地,從小就精通騎術,強於馬戰。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 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倖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由於目睹烏桓多次寇邊進犯遼東,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因此一向主張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在東漢時期,算得上一個絕對民粹主義者。

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為何能成為袁紹稱霸河北的關鍵!

不過當時主政幽州的幽州牧劉虞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由於一直與精與騎戰的烏桓作戰,其麾下亦多騎兵,尤其是其麾下精銳皆善射之士,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擊殺匈奴、烏桓無數,公孫瓚的威名也就此確立,絕對算得上當時最強大的騎兵部隊。袁紹雖然兵多將廣,錢多糧足,但也拿擁有大量精銳騎兵的公孫瓚沒辦法。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冬,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藉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於是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步兵三萬餘為方陳,騎馬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對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義追至界僑,瓚殿兵還戰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眾皆復散走。…(紹本營少兵)瓚部迸騎二千餘匹卒至,便圍紹數重,弓矢雨下…會麴義來迎,乃散去。”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麴義計程車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曲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為何能成為袁紹稱霸河北的關鍵!

此戰雖然公孫瓚損失並不大,確是二者爭霸河北的轉折點。袁紹於此戰中成功停止了公孫瓚的南侵,大大挫折了其銳氣,找到了剋制公孫瓚騎兵的辦法。在此戰中,袁紹以步兵、弩兵戰勝了以騎兵為主的公孫瓚,,也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步兵、弩兵戰勝騎兵的經典戰例。袁紹方對此戰的評價是‘’是時足下兵氣霆震,駿馬電發;僕師徒肇合,機械不嚴,強弱殊科,眾寡異論,假天之助,小戰大克,遂陵躡奔背,因壘館穀‘’。

在南進形勢僵持不下之下,公孫瓚急於另圖出路,引發了後期殺害極有名聲的劉虞而失去人心。形勢由本來名正言順討伐有「十大罪狀」之名的袁紹變成謀害在朝廷位列三公至乎令外族臣服的劉虞的罪人,頓成眾矢之的,被袁紹反過來利用劉虞的兒子劉和打著正義旗號聯合烏桓及劉虞舊部圍攻公孫瓚。公孫瓚在元氣大傷下最終覆亡。不過在此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麴義並未因此而名震天下,不僅在《三國志》中並未記載,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一筆帶過,不僅沒能露臉,反而被寫成了為趙雲所殺,為趙雲平添了一筆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