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孟子逐出孔廟,朱元璋怎麼想的?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將孟子逐出孔廟,朱元璋怎麼想的?

明太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時,突然大發雷霆。緊接著,他命令人將孟子逐出孔廟,不得配享,並狠狠地說上一句:“(諸大臣)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接到這個聖旨,滿朝文武皆驚恐不知所措。

朱元璋對《論語》愛不釋手,十分敬佩孔子。而孟子是發揮孔子仁義思想的“亞聖”,為什麼他如此討厭孟子呢?歸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朱元璋的個人經歷致使他對文人十分反感。

朱元璋出身貧寒,放羊、做和尚、當小軍官、成大將領……一步一步,終於一朝國家在手,走向權力的巔峰。他深知自己是武夫,沒有學識,若要統一文人的思想,鞏固統治地位,就需從文化方面下手。但他天生對文人、文化有一種牴觸情緒,從骨子裡看不起儒生。如他命令“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習案座,皆以獨木為之”,人問其故,朱元璋回答說:“秀才頑,使之堅厚,毋敗吾案。”從中可以看出,文人在朱元璋眼中沒地位可言。

將孟子逐出孔廟,朱元璋怎麼想的?

2。孟子的“民本”思想使朱元璋感到如芒刺在背。

眾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人民的地位、國家的利益高過君王。君王作為國家的統治者理應為人民服務,為江山社稷著想。

與孔子提倡的“仁”相比,孟子所說的“仁”,主要是對“民”來說的。孟子闡述,如果天子想得到天下,保有四海,就必須施行仁政,愛護人民。不要把人民厭惡的東西強加給他們。正所謂“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孟子在《孟子·離婁下》中闡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也就是說,在孟子心中,君臣關係是相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天子權威。而是認為誰能保護人民,誰就一定能稱王。如果誰殘害百姓,誰就是孤家寡人。這種人不配得到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應該被打倒。推翻這樣的天子統治,不是犯上作亂的弒君行為,正如周武王“誅一夫紂”推翻殷紂王的統治一樣,是為民除害。可見,孟子不主張天下百姓效忠於一人。

將孟子逐出孔廟,朱元璋怎麼想的?

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從平民的角度告訴國君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大大觸怒了本是一個流氓無賴,後來卻坐擁江山的朱元璋,再加上他由於自身的文化劣勢對知識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想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廟了,於是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但是孟子畢竟是“亞聖”,是儒生們心中的聖人,豈容他人玷汙,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以。於是他們使了一個心眼,第二天就對朱元璋說,他們夜觀天象,發現文星暗淡、天象有異。皇帝都是迷信天命的,得罪了上天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朱元璋於是馬上想到大概是因為孟子的緣故,無可奈何之下又恢復了他的牌位,但是他搞起了另一手:刪書。他命人把孟子的書刪掉了三分之一左右,可視之為“思想的腰斬”,其手段不可謂不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