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我需要三件東西:愛情友誼和圖書。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 —— 蒙田

關於干將莫邪的故事有許多版本,其中最出名的一段應該是為了鑄劍成功,莫邪不惜投身於鑄劍爐,以命祭劍。在這個故事記載於《東周列國志》,因為吳王闔閭十分喜歡各種寶劍,“築冶城於牛首山,鑄劍數千,號曰‘扁諸‘”。但是他還是不滿足,便專門尋訪到了干將莫邪,下令讓這夫妻二人為他鑄劍。

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干將莫邪鑄劍浮雕

01

干將莫邪四處採集最好的鐵精金英,找來了最好的炭火,精心挑選了吉時開爐,還找了三百個童男童女來為鑄劍爐鼓風添炭。如此這般大費周章,轟轟烈烈折騰了三個月,但是鑄劍爐中的原材料卻始終未能融合在一起。莫邪認為,這是由於如果想要練造出神劍,需要有人的靈氣在其中才行。

干將莫言二人鑄劍的師父也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師父和師母都跳入鑄劍爐中,雙雙以身祭劍,最終才鑄出神器。於是莫邪決定也採用這種方法,她沐浴之後,剪斷頭髮除去指甲,等到爐中的炭火燃燒到最熱烈的時候,便投身於鑄劍爐。莫邪跳進鑄劍爐中立刻便被燒成了灰,與此同時爐中的原材料都化為了液態,終於融合在一起。

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干將劇照

就這樣,干將終於完成了兩把寶劍,他將之分別起名為干將劍和莫邪劍。莫邪劍被送去交給了吳王,吳王賞賜了百金給干將。但是吳王十分貪心,還想要得到干將劍,誰知干將騎著寶劍化為的青龍昇天而去,從此再也不見蹤影。

02

此後吳王又開始懸賞能夠打造金鉤的人,有個鉤師貪圖吳王的重賞,於是將自己的兩個兒子給殺了,用他們的血來祭爐,最終打造出了兩柄金鉤,拿來獻給吳王。等這個人跑來找吳王討賞的時候,吳王卻認為他的金鉤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鉤師便告訴吳王他是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來祭爐方得以成鉤,吳王趕快命人這兩柄鉤出來仔細觀看。

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吳王闔閭畫像

手下人去找了半天之後卻來回復說,這兩柄鉤已經混在所有的金鉤中,找不出來了。鉤師便要求自己去找,誰知當人把所有的金鉤都送上之後,鉤師也無法認出他所鑄造的那兩柄鉤來。鉤師十分著急,唯恐吳王不相信自己的話,便對著那所有的金鉤大喊自己兒子的名字,這下真的有兩柄鉤,突然飛出來,貼到鉤師的胸口上。吳王大吃一驚,連忙也賞了這名鉤師百金。

在這兩個故事中,都出現了以活人祭爐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在古時候並不少見,因為科學技術和自然知識的限制,所以彼時的人們認為,不管是任何一種武器如果要成為神器,那麼必須要有靈性,而世界上最有靈性的就是人。所以在鑄造武器時,如果以活人獻祭,就能讓這些武器擁有靈性,成為神器。

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古人祭劍劇照

03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用於鑄造武器的礦石雖然是天地之精華,但是它們缺乏靈性,很難將它們煉化融合到一起。所以必須加入有靈性的東西,才能將他們馴服融合在一起,而最有靈性的莫過於人。當鑄造武器的人發現,有人被投入鑄造爐之後,的確會讓原材料迅速融合到一起,便覺得這種說法是真實的,在鑄造最好的兵器時,以活人祭爐就這樣成為了慣例。

對於這些看法,現代人當然不以為然,我們都知道每一種金屬有它自己不同的熔點,所以用活人鑄劍無非是一種封建迷信,主要是因為古人缺乏自然科學的認知。但是其實現代科學家也對以活人鑄劍這種方式進行過分析,最終結果發現,在古代鑄劍時用這種方法可能的確會讓原材料儘快融合。

為啥在春秋時期,鑄劍師都偏愛用至親鑄劍?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鑄劍照片

專家表示,這其實有一定科學依據。古代鑄劍採用的原材料,在漢朝之前基本是以銅為主,銅這種金屬的熔點是1083度,用一般的鑄劍爐以木炭就能將之冶煉,但是後來他們又發現了鐵,鐵在當時是一種非常貴重的稀有金屬,鐵的熔點也比銅要高得多,約在1148-1400℃。所以如果在關鍵時刻投入人體這種高脂肪高燃燒值的媒介物,便能生成碳元素,可以有效提高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