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字數 2591——閱讀約6分鐘

春秋末年,晉國六卿之中只剩下趙、韓、魏三家獨大。趙氏的先祖是周穆王的御者造父,而韓氏的先祖則是“曲沃代翼”時桓叔的庶子韓萬。但魏氏的先祖不同於上述兩家,魏氏宗主的源頭可以上述到西周初年,一同輔佐周王治理周朝的“周初四聖”之一——畢公高。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畢公高一般指畢公

《史記·魏世家》:“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

西周初年,輔佐周王的除了著名的周公旦,還有分治周天下西面的召公奭(shì)。 但到了周成王臨終前,周公旦已經去世,成王擔心兒子釗沒有辦法升任治國的重擔,因此將兒子託付給了召公與畢公。根據記載,畢公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是貨真價實的王族血脈。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有了畢公與召公的輔佐,周王朝蒸蒸日上,遂有了成康之治的盛世。對於治國功臣,周康王自然也不能虧待。於是,他下令讓畢公帶領一部分周朝子民,前往成周雒邑的東郊居住。關於畢公前往雒邑的記載,目前尚不清楚畢公位於成周東面何處。除此之外,文獻記載畢公在今日陝西省咸陽北部還有一處被稱為畢國的封地。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似乎在西周初期,輔佐周王的大臣,都會讓自己的嫡長子前往繼承封地。而自己則留在宗周輔佐君王,也因此君王會在京畿附近再分配一塊封地作為大臣的城池。

但奇怪的是,畢國後來不知為何被消滅了。亡國的畢公後裔畢萬,只得在晉獻公任內的晉國討生活。畢萬在晉獻公時屢建戰功,後來便被獻公封在魏地,也就是今日山西芮城縣附近。

《史記·晉世家》:“十六年,晉獻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滅魏,滅耿。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古魏城遺址,應該就是畢萬當時的始封地。畢萬一族於是以封地魏為氏,魏氏也就此有了根。後來,魏氏宗主傳至魏武子之手,而他就是跟隨重耳一同流亡,後來輔佐晉文公的五賢子之一。

魏氏其實不如韓氏或趙氏那樣在朝中掌權並功高震主,魏氏一家雖有一些出色的成績,但並沒有像另外兩家一般鋒芒畢露。歷來的正卿,魏氏一族只有魏舒曾經擔任。公元前514年,魏舒成為了中軍將。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晉頃公的決定,而是因為正卿韓起病逝,身為次卿的魏舒順位而已。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魏氏一家在三家滅智等分地盤的時候,並沒有極為有才幹的家臣輔佐。趙氏當年有董安於建造了晉陽城,韓氏在滅智後有段規一心要去成皋而望新鄭。只有魏氏一家傻傻的任人挑選,也因此,魏氏的土地被韓氏從中斷成了東西兩大塊。不過,魏氏也並非毫無成就,只是魏氏一家的成就基本在建功立業,對於國內政權的你爭我奪確實干涉較少。

公元前573年,晉悼公繼位,魏氏第三任宗主魏絳被提拔為中軍司馬。此後魏絳忠心耿耿,雖然於揚幹一事中先被懷疑,但後來卻得到了晉悼公深深的信任。魏絳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與晉國一直以來的外患戎狄和親。魏絳不止和戎有方,還功成不居,大為晉悼公所好。最後,魏絳被賜予了安邑作為封地,魏氏才從魏城遷至了安邑城。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晉悼公(前586年-前558年)

《春秋左傳·襄公十一年》: “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

魏氏遷至安邑城後,以此為據點,歷經六卿專政、三家滅智,最後三家分晉。一直到魏國都正式成立半個世紀後,才從安邑城遷到了大梁城。而這個大梁城,就是後世著名的古城開封。開封在中國歷史上兩度發光發熱,一次是從五代到北宋期間,另一次,就是戰國時作為魏國都城。

大梁城原先是鄭國邊上的一座小城,當時稱為“儀邑”。後來,儀邑反被南邊的楚國兼併。公元前391年,魏國聯合趙國大軍打敗楚國並取得儀邑之地。30年後,才將都城遷移至大梁城。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單純從歷史上看來,會覺得魏氏的存在無足輕重,但事實上,魏氏對於均衡韓趙魏三家的勢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效果。而且,有鑑於三家滅智時,魏氏先祖分得晉國中央這一片容易被四面夾攻的土地,稍有不慎,魏氏將會是三家中第一個出局的。

魏氏宗主中,建立魏國百年基業的,非魏文侯莫屬。魏文侯繼位時,雖位列三晉之一,但其實領土不如北邊的趙氏大,自己的土地還被韓氏從中分割,實實在在的一手爛牌開局。因此,魏文侯心裡明白,若是不自強,那馬上就要亡國了。

魏文侯在魏氏領地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並任用賢能。魏文侯的改革在當時可謂創舉,後來秦國的商鞅變法,也是參考了魏文侯的一系列施政作為模板。魏文侯的施政中,最有趣的當屬採用儒家的方法治理百姓。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魏文侯 (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他深知治理百姓用儒家的方式最好,也明白在亂世之中必須集權力於自身之上。因此,他只讓子夏等西河學派的儒士宣講,但不讓他們有實權。單純從文化上薰陶自己的子民,此舉獲得了極大的成效。魏文侯之下,還有李悝、翟璜等文士與樂羊、吳起等武將,等到一切就緒的時候,魏文侯最大的擔憂也就逐漸浮上心頭了。

魏文侯心裡明白,他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讓他不會被他國以清理晉國弄權大臣的名義消滅的機會。終於,公元前405年,齊國內政發生了重大變革,田氏代齊的事件已經有了苗頭,而最後一人姜姓齊王齊康公,卻是一個沉迷酒色的昏君。

晉國六卿:出自畢公高之後的王族血脈——魏氏

▲齊康公(前455年—前379年)

於是,魏文侯聯合趙氏與韓氏的軍隊,一同打到齊長城邊上。順利平亂的三家,並沒有就此停手,他們俘虜了齊康公,並一同面見周威烈王。

由於平亂有功,式微的周威烈王也明白若是不冊封三家為諸侯,怕是今日就會被三家整得倒臺。最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三家宗主為諸侯。而這一件事,就是後來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的全文開端。

《資治通鑑》:“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aa 資治通鑑

作者:

司馬光此篇內容在:周紀。周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