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景區的杏林之家小院。(王建安 攝影)

“野菜賣嘞,野菜茵陳,茵陳泡酒泡茶,好喝得很嘞!”這是河南省安陽市騎電動三輪車的菜販在街巷叫賣吆喝的聲音,這種獨特的方言用語讓人聽著覺得好笑!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河南省安陽市田間三月份生長的黃蒿(麥蒿)幼苗。(王建安 攝影)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春草野菜都從地下冒出鮮嫩的綠芽來。茵陳也是豫北地區返青較早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上有灰白色的細柔毛,民間俗稱茵陳蒿。每到三月季,許多農村老人會將採摘到的茵陳蒿用三輪車拉到集市上當野菜售賣。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安陽市田間三月份生長的茵陳蒿嫩芽。(王建安 攝影)

茵陳是生長於中原地區的一種屬於菊科的中草藥,茵陳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嫩苗可作菜蔬,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茵陳,作為一種野菜,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草藥成分,追求健康的人們更是喜愛。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安陽市野外三月份生長的茵陳蒿嫩芽。(王建安 攝影)

農村俗諺,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它形象地描繪茵陳的生長特性。茵陳,有清熱去火,利肝明目之效,對於黃疸(肝炎)有獨特的療效。茵陳蒿這種植物很特殊,它的價值和季節密切相關,初長出來的時候,價值最大,越長越不值錢,到最後竟然由值錢的中草藥變成了普普通通的柴火。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到了秋季變成柴火燒的茵陳蒿。(王建安 攝影)

茵陳蒿為啥越長越不值錢?傳說,這是神醫華佗總結茵陳對治療癆病的作用而得來的。三月陽氣上升,茵陳的嫩芽是採為中藥的最佳時間。到了四月,長成了蒿,藥性漸減,而到了五六月卻只能當柴火來燒。其實,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句諺語形象地道出了採收時間是影響中草藥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安陽市田間四月份生長的黃花蒿(麥蒿)苗。(王建安 攝影)

茵陳最早出現在我國醫藥典籍《神農本草經》裡:“茵陳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葉緊細,無花實,秋後葉枯,莖幹經冬不死,至春更因舊苗而生新葉,故名茵陳蒿。”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大醫精誠,神醫華佗畫像。(王建安 攝影)

《神農本草經》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相傳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其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野外田間四月份生長的黃花蒿(麥蒿)。(王建安 攝影)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將茵陳蒿和黃花蒿混淆,黃花蒿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麥蒿、臭蒿,與茵陳蒿還是有明顯區別的。茵陳蒿幼苗多捲曲成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毛,綿軟如絨。莖細小,葉柔軟皺縮,有特異的香氣,味微苦。

三月茵陳四月蒿,城裡人用它泡酒喝,為啥在五月六月變成柴火?

田間地頭四月份生長的黃花蒿。(王建安 攝影)

黃花蒿,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花全為管狀花,黃色,外圍為雄花,內為兩性花,均結實。黃花蒿帶有濃烈的異味,民間製作甜麵醬、豆醬時常用黃花蒿覆蓋,以防止蚊蠅侵擾。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據說,由於植物學名稱和藥用名稱不統一,科學家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學上就叫“黃花蒿”,反而不叫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