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說實話,對於亞歷山大的認識,是從一個雞湯文開始的:亞歷山大在遠征之前將自己的全部土地、牲畜財產分給了子民。他的部將十分不解,問他“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出去,留給自己什麼呢?”

“希望”,年輕的亞歷山大十分自信地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

學生時代對於這則小故事的見解是自信,現在再次讀來,感覺這不僅僅是自信,更是一種勃勃的野心、鬥志,這是一種西方式的破釜沉舟——除了勝利我將一無所有!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這個年輕的王,他的野望,除了勝利,除了遠方,一無所求!

這就是亞歷山大,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

對於西方的歷史來說,亞歷山大大帝是一個永遠繞不過去的名詞,甚至在撲克牌中他也是作為強有力的四個王者之一“梅花K”。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一、年輕的馬其頓王

馬其頓是位於希臘北部邊陲的一個貧窮落後的城邦,這也是亞歷山大帝的母邦。

難以想象一個偏安一隅的小邦會在十餘年間擴張到橫跨亞歐非,成為橫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對於馬其頓的擴張,永遠離不開這麼一個人——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這個人頗為傳奇,18歲在流放異邦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偷偷潛回祖國,藉助父親的勢力驅逐鳩佔鵲巢的叔父,統一馬其頓。隨後勵精圖治,鞏固王權,僅用數年就讓馬其頓一躍成為希臘城邦中的佼佼者。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之後,野心勃勃的征服邊鄰色雷斯和伊利里亞,鞏固了馬其頓的後方。

公元前349年領軍南下攻打奧林託斯,透過與雅典的菲洛克拉蒂約,吞併奧林託斯。面對馬其頓的咄咄之勢,以雅典、底比斯軍為首的希臘城邦聯合成立反馬其頓聯軍。

公元前338年夏雙方決戰於中希臘的克羅尼亞,聯軍慘敗。戰後,希臘各邦被迫承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並與於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正式成立馬其頓-希臘的永久性同盟,盟主為馬其頓,腓力二世正式統一希臘。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在這一年,意氣奮發的腓力二世甚至讓兒子都有點絕望——據傳亞歷山大曾經哭到“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征服?”

然而,誰也沒想到如日中天的馬其頓卻遭遇了最大的危機。

公元前336年,參加女兒婚禮的腓力二世在國都遇刺,當場不治。

剛剛統一的希臘聯盟瞬間有支離破碎甚至有反噬的跡象:被征服的底比斯城邦爆發反對馬其頓的武裝起義,王國內部更是處處烽火,脆弱的聯盟愈發風雨飄搖。

作為王國的法定繼承人,在母親和馬其頓重臣兼外交家的安提帕特幫助下成為了新國王,年僅20歲。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等待這個年輕王者的是重重的考驗。

二、征服波斯

二十歲繼承大位,亞歷山大有種時不我待的迫切感,當然內憂外患也讓他不得不緊張起來。

利用在國都都皮拉的優勢,他透過父親的葬禮與減稅的政策贏得了軍隊和子民的支援,然後處死有繼承權的兄弟,從而穩固了在王國的繼承優勢。

前336年末,亞歷山大帶領軍隊採取表面同意議和,卻暗度陳倉的策略進入原被腓力二世統治的特薩利,他被承認為特薩利新的世襲統治者。亞歷山大之後南下,使得底比斯投降,雅典也再次臣服。馬其頓王國國內危機在亞歷山大的血腥與鐵腕震懾下,迅速平定下來。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解決國內危機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

他以參與了對腓力二世刺殺及波斯人曾經蹂躪過希臘聖地,“解放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為口號發起了對波斯的戰爭!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帶著由馬其頓和其他希臘城邦組成的約30000步兵和5000騎兵越過了希裡帕(今達達尼爾海峽)踏上了波斯在亞洲的領土。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公元前333年秋,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與亞歷山大會戰於敘利亞的伊蘇斯城郊,這就是著名的伊蘇斯戰役。亞歷山大以三萬的兵力以弱勝強擊敗了波斯的十六萬大軍,俘虜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兒以及大批財富。

這場戰役使得亞歷山大橫掃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攻下了中東文明古城推羅,佔據了半個波斯帝國。

這期間面對大流士三世的求和,他選擇了拒絕。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一年半後,他經過休整繼續北上向波斯腹地進發,和大流士三世作總的清算。

這一次,波斯人傾全國之兵約4萬騎兵、20萬步兵、200輛大鐮刀戰車、15頭戰象在高加米拉狙擊亞歷山大,大流士三世的孤注一擲使得戰局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註定你死我亡的戰爭。

然而,大流士失算了,亞歷山大的七千騎兵破陣,四萬步軍緊逼,波斯大軍落荒而逃。

這場會戰之後,古老而龐大的波斯帝國一戰崩潰,大流士逃出戰場。亞歷山大乘勝追擊,佔據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巴比倫,併為自己加封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三、我的目標只有遠方

復仇之路順利到讓亞歷山大自己似乎都有點難以置信。

高加米拉戰役之後,從巴比倫出發一路狂奔的亞歷山大大帝連續攻下蘇薩、波斯波利斯與埃克巴塔那三座城市,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倉皇逃到了中亞的巴克特里亞,不久被當地的叛亂總督殺死。

亞歷山大問訊再次藉口以為大流士報仇為名出兵中東——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擊敗了大流士的繼承人柏薩斯,並將他斬首。至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征服了整個波斯,這在希臘世界基本上是本可以返回家園,重新籌劃他的新領土。但是他征服的慾望並沒有得到滿足,亞歷山大的野心很大,也許正如他給自己的封號一樣,他信心滿滿的選擇了繼續東進印度。

穿過大漠、翻過雪山、闖出雨林,數萬馬其頓大軍在鑿穿波斯帝國之後,再一次創造了軍事的奇蹟,他們如天神降臨一般進軍到印度河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在這裡與前來抵抗的印度國王波拉斯狹路相逢,這場戰爭史稱“海達斯佩斯河會戰”。即使出動了數以千計的象騎,但是勝利仍然屬於亞歷山大。

榮耀永遠屬於亞歷山大,彷彿真的神明眷顧,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打敗他!

東征印度,他的帝國再一次把這個東方文明收入囊中!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四、王者的末路

到東征印度結束,亞歷山大已經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恆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囊括四大文明古國其三,這般武功絕對前無來者,誇讚其為世界之王恐怕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在征服印度後,他遇到了一個最大的挑戰——士兵厭戰,征戰十餘年,行程萬餘里,上百次的強渡江河、圍城攻堅,讓這些遠離家鄉的軍人迫切的希望回到馬其頓。

亞歷山大不甘心,希望繼續向東,然而一場突然的譁變打破了這一切,回家和繼續征戰的念頭讓這支軍隊分裂了,由此竟然出現了一股不小的叛亂。

亞歷山大迅速解決了叛亂,卻不得不卻從軍隊的意志——回家。

也許,他還計劃著下一次的遠征,也許他還想讓世界之王的封號更加響亮。

代號“梅花K”,33歲的他,憑什麼被人稱作“世界之王”

一切最終停在了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23年6月初,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因發熱而病倒,僅十天就忽然去世,其時還不滿33歲。

“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

他的遠征帶回的遠不止財富,還有希望,還有榮光,這恐怕才是他至今為人銘記的原因吧!

從天子到階下囚,擁兵五十萬被俘——巴比倫之囚哀歌裡的明英宗

獨夫還是民賊,殘暴的面具下,朱元璋似乎還有一副可愛的面孔

勤政17年而國亡,勵精圖治半輩子卻失天下,崇禎緣何救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