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熱播劇《清平樂》中,塑造了一個近乎憤青的歐陽修形象。無論什麼事只要他覺得不對,都要一吐為快,所以招致很多人的忿恨。歷史上的歐陽修,真的是一個憤青嗎?

歐陽修,子永叔,今江西吉安人。他4歲喪父,但母親出身世家,知書達禮,一直沒有改嫁,親自教他讀書。歐陽修母親對他性格的養成影響最大,她從小就教育歐陽修“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厚於人”,就是說,雖然受經濟條件限制不能普惠眾人,但千萬不能缺少仁愛之心。在她的培養,歐陽修逐漸成長為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歐陽修參加科舉,但在州試落榜。3年後透過州試,但在禮部貢試時又落榜了。之所以兩次落榜,是因為當時流行駢體四六文,而歐陽修自讀書時就偏愛唐代韓愈的散體古文。歐陽修意識到這一點後,很快轉變思路,修習駢文,一路高中。在禮部貢試時,深得晏殊喜愛,被定為頭名。在之後的殿試中,歐陽修也得中甲科。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取得功名後,歐陽修到洛陽做了個小官,期間他結識了摯友尹洙、梅堯臣、富弼等才子,一群人志趣相投,交相唱和,創作了許多傳世的詩賦。景佑元年(1034年),歐陽修調回京城,當了個文學侍從官。雖然只是小官,但他很有責任感,給素不相識的范仲淹寫信,鼓勵他作為諫官要直言進諫,後來還批評范仲淹一個月不進諫是失職。正因有相同的使命感,范仲淹與歐陽修成為忘年交。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得罪了宰相呂夷簡,呂夷簡就誣陷范仲淹舉薦同黨尹洙,慘遭貶官。尹洙文人氣盛,自稱就是范仲淹同黨,毫不意外也被貶了。諫官高若訥和呂夷簡一個鼻孔出氣,歐陽修很憤怒,就寫信給高若訥,指責他“不知人間羞恥事”。高若訥惱羞成怒,向仁宗打歐陽修的小報告。結果歐陽修遭遇人生首次滑鐵盧,被貶到夷州去了。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宋與夏開戰後,遭受慘敗,仁宗大量調回之前被貶的官員,而歐陽修得以回京。宋夏戰爭結束後,仁宗立感時弊,頗有一番振作之心,任用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搞慶曆新政。同時,任用名士作諫官,歐陽修就名列首位,他與蔡襄、餘靖、王素並譽為“慶曆四諫”。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慶曆新政施行不久,便受到反對派的強大阻力,他們誣陷搞新政的那幫人是朋黨,仁宗向來對朋黨十分猜忌,況且此時國內外局勢逐漸穩定下來,所以他對改革也有些動搖,覺得沒多大必要,於是調范仲淹出京。歐陽修、餘靖、蔡襄等人十分氣憤,乾脆自稱朋黨,歐陽修還寫了一篇《朋黨論》,說“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鼓吹君子結成的朋黨有益無害。但仁宗並不理解他的苦心,反而對新政之朋黨更加痛恨。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屋漏偏遭連陰雨。歐陽修又攤上事了。有人告他與外甥女亂倫通姦。宋代儒家禮法甚嚴,亂倫一般是死罪,所以在宋代想誣陷別人,亂倫這招非常好使。雖然歐陽修的罪名洗清了,但他的老師晏殊為了保護他,還是把他外放到滁州,避開風暴圈。就是在滁州任上,他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記》。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歐陽修在地方做官,度過了12年光陰。在丁母憂之後,仁宗將他調回京,此時的歐陽修已白髮蒼蒼,仁宗看了十分感慨。但回京的歐陽修,仍然是個耿直的老男孩,他向仁宗進諫,限制權貴子弟做官的特權,但此舉又得罪了權貴,他們上書詆譭歐陽修,歐陽修又要被貶了。

很多正直的大臣都為他辯護,所以歐陽修沒有離京,而是轉任翰林學士,奉命修唐史。政治上的失意,反而讓歐陽修有幸成為一代史學名家,他編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名列二十四史。就在這期間,歐陽修對後輩蘇洵、曾鞏多有提攜。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歐陽修修史轉眼又是八8年,但是他仍不忘家國大事。仁宗最大的心病,就是他的兒子都夭折了,但他一直都不死心,覺得自己還能再生育。最終讓仁宗決定立養子英宗為太子的,是歐陽修。他曾向因水災向仁宗進諫,舉了漢文帝和後唐明宗的例子,說漢文帝一即位就聽從大臣的意見立了太子,所以享國長久。後唐明宗李嗣源因為一直不立太子,死後諸子爭權殘殺,最終石敬瑭得利,國家滅亡。仁宗聽後深有觸動,便立了英宗。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英宗是仁宗養子,由曹皇后撫養,但是兩人貌合神離。英宗即位後,這一矛盾就爆發出來,於是曹太后就想廢掉英宗。曹太后找來重臣韓琦和歐陽修商量,歐陽修一直都是堅定的保皇黨,他說了這樣一番話,打消了太后廢英宗的心思,維護了趙宋祖宗家法。“仁宗在位久,德澤在人。故一日晏駕,天下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今太后一婦人,臣等五六書生耳,非仁宗遺意,天下誰肯聽從?”就是說,英宗是仁宗立的新君,所以當受天下尊奉,太后和我們權勢再大,也沒法更定儲君。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但歐陽修晚年卻做了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英宗即位後,想追封自己的親爹為帝,稱為皇考(皇父),稱養父仁宗為皇伯。滿朝反對,但是韓琦、歐陽修卻力挺英宗。按照歐陽修往日的性格,他應該向著禮法,反對英宗才是。但他卻做出相反的行動。事實上,歐陽修違背禮法而力挺英宗,只是表明自己維護皇帝的權威,向垂簾的太后宣戰。

清平樂:歐陽修遇事必懟,真的是憤青嗎?終於成熟一次卻讓人不解

歐陽修位至宰執,是文壇宗師,是士人領袖,他精通文辭、經學、史學、書法、金石古玩、琴棋,後世稱他是全人。人們關注的最多的,也是他的文學和藝術成就。但若回到那個時代,歐陽修真正想做的,其實是一名賢臣。

電視劇《清平樂》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歐陽修質問自己的老師晏殊,說他為什麼曾經力諫劉太后,阻止她給恩人張耆升官,但仁宗無故給國舅李用和升官時,卻痛快地起草詔書。夏竦解釋說,晏殊心中只有官家,所以幹啥都順著官家的心意。歐陽修晚年的舉動,與此類似,明知英宗之事違背禮法,卻還力挺,這也許就是歐陽修在政治上的成熟吧。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

黃進德:《歐陽修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