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致庸與胡雪巖誰更有錢?喬致庸的經商之道

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徽商人則好離別,他們多為外出跑貨,主要經營的有鹽、米、絲、茶、紙、墨、木材等,其中典當商最為著名,頗具壟斷之勢。在中國古代,一般都將晉商和徽商放在一個位置,兩者共舉,兩者皆是古代勢力龐大的商業團體。而喬致庸和胡雪巖,一個是晉商的代表,一個是徽商的代表,那麼兩者之中誰更富有呢?

喬致庸,字仲登,號曉池人稱“亮財主”。喬致庸是喬貴發的孫子,喬全美之子,喬家第三代人,喬氏家族第四大當家人。他一生娶了六個老婆,生有6子11孫。他的兄長去世之後,喬致庸執掌了“在中堂”,在他執掌期間,事業突飛猛進,家資千萬,商業遍佈全國,其財勢已躋身於全省富戶前列。

喬致庸與胡雪巖誰更有錢?喬致庸的經商之道

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從一個家貧的幼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富商,其中艱辛不為人知。他從杭州于姓錢肆當學徒開始,得肆主賞識,後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莊贈之,乃自開阜康錢莊,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胡光墉巔峰時期,家產達四千萬兩。

要是光比兩人的財產的話,好像喬致庸比胡雪巖少。但是實際上,兩人是沒有可比性的。喬雪豔雖然是一個商人,但他最後由商入官,手中資源不少。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購買軍火和糧食,為左宗棠的清軍籌備軍餉。而喬致庸,僅僅是晉商團體中的一個商人,而且後來還將產業交給自己的子孫打理,自己避居家中,安心讀書,閒散過日子。一個是風風火火,在官場沉浮,一個是褪去浮華,迴歸清淨。兩人的道路不同,沒有比較的必要。

喬致庸在進入商業圈之前,是一個安心讀書的讀書人。從小熟讀儒家經典,走的是科舉取仕的道路。後來他的兄長因病去世,喬家家業需要他繼承,剛考中秀才的喬致庸這才放棄了學業,轉入商途。也許是有這麼一層原因在,所以喬致庸的經商之道,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或者可以說,喬致庸在經商之時,將儒家哲理融入了商業中。

“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以儒術指導商業經營。喬致庸的經商理念是一信、二義、三利。即以信譽徠客,以義待人,信義為先,利取正途。在喬致庸看來,做生意頭腦要清晰,不能因為利益的誘惑,而忘卻做人的原則。經營商業,最應該注重的便是“誠信”二字。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而來欺騙顧客,販賣偽劣產品。

因為這個理念,喬家在他手裡發揚光大。在他執掌喬家之時,喬家的票號、當鋪、糧店等商鋪,遍及全國,多大二百多處。喬家的家產利滾利,迅速的發展壯大,資產再雄厚,喬致庸都沒有沾沾自喜,或者是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在金銀的衝擊下,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本心。喬家資本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喬致庸便急流勇退,將家產交與自己的兒孫打理。而他自己,則退居幕後,很少在過問生意上的事情。只是有時候,他會提醒自己的子孫,經商處世要以“信”為重,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喬家內宅中懸掛了一幅對聯,就是喬致庸用來告誡子孫的存在:“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