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題/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文/午夢堂主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

提到明朝宦官,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猩紅惡毒的嘴唇,不男不女的腔調,還有蘭花指一翹,然後就是飛沙走石、血雨腥風、殺人如麻。

其實這更多是出於影視創作需要的誇大和渲染。今天我們要詳細來說的這位宦官,也是在明朝的“著名企業”,東廠“打卡上班”的。他的職場生涯和人生經歷,最是曲折傳奇也最勵志。在歲月的長河中,他猶如一顆明星,璀璨了大明歷史的夜空。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明朝宦官形象)

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

元朝至正十一年,信奉白蓮教的郭子興率眾起義,於次年攻克濠州。

隨著郭子興隊伍的不斷壯大,引起了元政府的警覺,於是派了一支兩萬多人的軍隊攻打濠州城,領兵的是大將繆大亨。

尷尬的是,繆大亨的兩萬大軍竟無法攻下濠州城,只好暫駐橫澗山。

這當兒,招兵買馬已經紅了眼的郭子興女婿朱元璋,竟異想天開要招降這支兩萬人的軍隊。

朱元璋腦子靈活,很快想到了夜襲元軍。

出師不利的繆大亨,被朱元璋這麼一偷襲,更是無心戀戰。次日,朱元璋又派他叔叔繆貞前去勸降,這繆大亨竟就坡下驢,當即率眾歸降。

後來繆大亨死心塌地跟隨朱元璋,立下很多戰功。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朱元璋)

在繆大亨的隊伍裡,有一個叫劉大海的人,因多次立下軍功,後被提官至延慶右衛正千戶。

這劉大海之子劉觀,後來跟隨明成祖朱棣南征,在白溝河大戰中陣亡。朱棣得登大位後,劉觀後人便任了一個指揮僉事,正四品武官的職位。

至第八代,有個叫劉應祺的,在萬曆年間更是官至遼陽協鎮副總兵。其長子劉茂芳官至昌平參將,崇禎九年戰死;次子劉若愚,就是我們今天要詳細介紹的,來自東廠的著名宦官。

按常理,入宮為太監的,大都是出身貧寒之家的孩子,而劉若愚,是如假包換的正宗官九代,且自幼聰慧,飽讀詩書。在他十四歲那年,竟突發奇想揮刀自宮,實在是駭人聽聞、匪夷所思。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明朝宦官影視劇形象)

據劉本人自述,他十四歲那年,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這才揮刀自宮。具體什麼夢,他沒說,我們也不得而知。自宮之後的劉若愚開始廢儒書,苦讀醫書,並學習養生之道。

明朝的皇帝都熱衷道教,天天想著吃丹成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皇帝們的影響下,道教在民間也受到追捧。明朝的著名女道士王燾貞白日飛昇,曾引來十萬民眾現場觀看瞻仰膜拜,同樣出在萬曆年間。

所以劉若愚的得異夢而揮刀自宮,推測更像是夢中遇仙人指點,然後便自宮以修道成仙。這一下子讓我們想到網上的著名段子: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牛人狠人劉若愚應該是將這一段子付諸實踐的空前絕後獨一人。

但是他並沒有如願以償修仙問道,三年後的萬曆二十九年,劉若愚被選送入官,錄屬於司禮太監陳矩門下。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東廠)

一朝入深宮,他得遇良師

這司禮太監陳矩於萬曆二十六年,已經掌握了東廠大權。說到東廠,受影視劇影響,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這一群太監的惡毒刻薄殘忍且武功高強,其實真實的情況不盡如此,尤其是陳矩掌管東廠時的情況,可以說與此完全相反。

陳矩這人雖大權在握,為人行事卻只守著“祖宗法度,聖賢道理”八個字,平生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從不濫用權力,亦不擾官不害民。

閒暇時光,最愛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等儒家經典。

在陳炬執掌東廠期間,東廠抓捕人數最少,京都秩序最平穩。最奇的是,萬曆三十五年,陳矩以近七十歲高齡,在內直房老僧入定般端坐而逝。死後,用立棺,像僧人一樣安葬。

文武百官親臨弔唁,送葬之人多至堵塞道路。陳炬之死,時人的評價是“三辰無光,長夜不旦”。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萬曆帝)

也確實,陳炬死後,魏忠賢開始粉墨登場,從此朝野一片哀鴻遍野、血雨腥風、暗無天日。

自萬曆二十九年六月入宮,直至萬曆三十五年陳炬逝世,這六年時間,劉若愚任職司禮監,上班則供抄謄之役,下班則習字讀書。生性好學的他,處處以上司陳炬為榜樣,把每日下班後的大量閒暇時光,都用來讀書充電。

也因此,身為上司的陳炬,和劉若愚,因為有相同的人生志趣和愛好,名為上司,更似師友。

後來劉若愚獄中著書十二年,洋洋灑灑數十萬言,文筆優美如行雲流水,當然和他在東廠,十年如一日,苦讀不輟打下的堅實文字基礎,有莫大關係。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魏忠賢影視劇形象)

因為李永貞,他被判斬監侯

眾所周知,明熹宗朱由校只愛木匠手藝,所以魏忠賢大權獨攬、一手遮天。

有其師必有其徒,正是因為有了陳炬這樣的榜樣偶像在前,所以天啟初年魏忠賢擅權專政,搞得朝中一片烏煙瘴氣時,精通書法又博學多才的劉若愚,後來雖被魏忠賢心腹李永貞看中,安排在內直房經管文書,但劉潔身自好,始終不願與魏黨同流合汙、助紂為虐、沆瀣一氣。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劉若愚得以耳聞目睹魏黨種種陰謀詭計、胡作非為、殘害忠良,雖義憤填膺卻因位卑言輕無可奈何,只能裝聾作啞,全身避害。

原名劉時敏的劉若愚,從此改名“若愚”,以此自警。

但是禍福無門,更何況本來就是東廠的員工,無論怎樣裝聾作啞,劉若愚也無法全身而退。

天啟七年,二十三歲的明熹宗英年早逝後,其弟朱由檢即皇帝位,年號崇禎。繼位之後的朱由檢迅速打擊魏黨之人,在崇禎二年更將其黨羽一網打盡。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明熹宗朱由校)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正直無辜如劉若愚者,亦難逃此劫。

雖然沒有與魏忠賢等人狼狽為奸,但因為是他們的文書,所以經過審判,劉若愚的罪名是“首逆同謀,決不待時”,隨即被髮配至南京孝陵衛充任孝陵淨軍,也就是發配去南京孝陵衛種菜。

然而劫難才剛剛開始。

天啟六年二月,魏忠賢、崔呈秀等人曾合謀誣告高攀龍、周起元等七人貪汙,錦衣衛在魏忠賢的授意下,趁機大肆搜捕殘害東林黨人。是年三月,高攀龍因不堪受辱,於十七日凌晨從容赴水,時年六十四歲。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東林書院)

崇幀初年,朝廷審理此案,查實高攀龍等七人被誣致死一案,罪魁禍首是魏忠賢的心腹李永貞,李永貞索取蘇杭織造李實空白印紙,架詞虛構。

最後,李永貞被處以死刑,劉若愚因為曾受到他的提攜,也被判斬監候。

所謂斬監候,是指明清時期對於判處死刑的罪犯,不立即執行,而是監禁起來等待秋後處決或朝審複核。

最讓劉若愚無法忍受的是,真正的幕後主謀,魏黨司禮太監王體幹、塗文輔等人則用黃金買命,逍遙法外。

所以後來在《酌中志》裡他血淚控訴道:

累臣(指被拘繫之臣)不繫逆賢掌家、掌班名下,不過在永貞直房充抄謄之役,即同司房之書辦耳,今因大堂有罪而波及司中疏賤之吏,反縱舍大堂心腹榮貴之人如王體幹、塗文輔、王朝用等高枕無事,謂非孔方之力,誰其信哉?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崇禎帝)

效仿司馬遷,他獄中著書十二年

因為滿腹冤屈無處傾訴,一腔怨憤無從發洩,鋃鐺入獄的劉若愚,痛定思痛,開始在獄中效仿司馬遷,著書立說。

雖然他的人生遭遇,和司馬遷頗多相似之處,但他和司馬遷著書立說的主觀目的卻截然不同,前者是為完成先父遺志,同時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寫作志向宏大;而後者的獄中著書,全然是為了替自己洗刷冤屈,申冤以自明。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司馬遷與史記)

在《酌中志》的序言裡他開宗明義寫道:

先帝在天,能無恫乎?言之可謂痛哭,知之安忍不言?愧黔技至此,未敢侈為完書,而知我罪我,後世自有公論。總之臣子大義在,若愚不忍終默者也。

這一腔臣子忠貞大義,皎皎清白之軀,萬語千言,他實在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自崇禎二年至崇禎十四年,他嘔心瀝血、發憤著書,陸續寫成一部頗具特色的明代宮廷史——《酌中志》。

全書共二十四卷,詳細記述了明萬曆朝至崇禎初年的宮廷秘事。作者詳細回顧其在宮闈之中的所見所聞,包括皇帝、后妃、宮女及內侍的日常生活,還有宮中制度、內臣職掌以及飲食、服飾等等,內容無所不包,又詳實具體,文筆生動優美。

較之於正史,此書更是後人研究晚明宮廷原生態生活最鮮活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酌中志)

身為太監的劉若愚又才華橫溢,因此惟有他這樣的獨特身份和文學才華,才能見常人所不能見,道常人所不能道;一如陪在慈禧身邊,後來著書立說的德齡公主。

正是透過他們的生花妙筆,我們才得以瞭解感受凡夫俗子們終其一生都無法踏足其中的神秘、奢靡、精緻的皇宮生活。

這裡且錄數則,以窺一斑:

(逆賢)且性貪饕,善飲啖,尤好噉犬肉。既飽飫,令其眾名下手奪口噉,須臾立盡,以為笑樂。

逆賢坐八人大轎,前用騾二頭或四頭拉拽之,疾如飛馬。逆賢飽則正坐,倦則臥,醉則憑軾,兩眼迷離,不知行至何處也。

按先帝所進之酒,曰秋露白,曰荷花蕊,曰佛手湯,曰桂花釀,曰菊花漿,曰芙蓉液,曰君子湯,曰蘭花飲,曰金盤露,名色可六七十種。

再北,曰東華門。門內有石橋,橋之北有樹二株,曰馬纓。樹高不足丈,其葉似槐而細長,晝舒夜斂,其花粉紅色而無瓣,皆若芷,結角如椿,亦可種而生,是以名之曰馬纓也。

初七日,七夕節,宮眷穿鵲橋補子,宮中設乞巧山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針。十五日中元,甜食房進貢佛波羅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燈;京都寺院鹹做盂蘭盆追薦道場,亦放河燈於臨河去處也。是月也,吃鰣魚,為盛會,賞桂花。

這些記述宮中見聞的生動細膩優美的文字,後來被好事者從獄中偷偷傳了出來,因為極大滿足了人們對皇家生活的好奇心,這些文字很快被口口相傳、瘋狂轉載,每一篇都是百萬加的閱讀量,最終驚動了崇禎帝。

崇禎皇帝讀完此書後,也被劉若愚的生花妙筆和一片忠貞之情深深感動、震撼,於是立即給他進行了平反,洗清了他的冤屈,讓他恢復了自由身。

出獄後的劉若愚,從此歸隱山林,後不知所終。

也有一說,他最終病死獄中,並未被平反昭雪。

很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清朝的乾隆帝也讀到了此書,同樣愛不釋手,但是當他讀至《遼左棄地》一卷文字,詳細記述女真族的崛起和強盛,竟公然以“虜”、“奴”、“酋”等字眼稱呼他們祖宗時,他大為震怒,立即下令銷燬此書。

但是因為此書影響太大,在民間流傳太廣,因此朝廷雖明令禁止,仍有漏網之書流傳下來,此書也因此成為我國唯一一本流傳至今的宦官史學名著。

劉若愚:因為一個夢他揮刀自宮,黨爭使他蒙冤,獄中著作閃耀明史

(乾隆帝)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從十四歲那年,得異夢而貿然自宮,到後來入宮為宦,然後是鋃鐺入獄,九死一生,這變化多端、詭譎莫測的命運,不到生命的最後,劉若愚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上天究竟要加給他這殘缺苦難的肉身,以怎樣沉重的人生重擔和歷史使命。

若沒有那一夜的神仙夢,若不是因為年少衝動,悖父兄之教,他這一生,亦未嘗不可以,輕易便能過上讀書入仕、妻妾成群、兒女繞膝的榮華富貴生活。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相信劉若愚一定不會義無反顧對自己砍下那致命的一刀。

只是,人生沒有如果,對劉若愚而言,人生本是一場大夢,是一場大醉長醉沉醉不願醒,所以後世便流傳下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酌中志》。

附:劉若愚生平年表

萬曆十二年二月(農曆,下同)(1584年2月)

出生於直隸延慶州(今北京延慶縣),祖籍南直隸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父劉應祺(1560—1605),武將,官遼陽協鎮副統兵。母胡氏(1560—1637)。

原名劉時敏。出生時,其母夢一老僧自稱襄陽人,來借房住。

萬曆十二年至萬曆二十六年(1584年—1598年)

習儒業。十餘歲隨父宦遼陽,寓三年。

萬曆二十六年七月(1598年7月)

悖父兄之教,感異夢而自宮。

萬曆二十六年至萬曆二十九年(1598年——1601年)

廢儒業,讀醫術,習養生家言。

萬曆二十九年六月(1601年6月)

遇例選入皇城,隸太監陳矩名下,由陳矩掌家太監常雲照管。

萬曆二十九年至萬曆三十八年(1601年――1610年)

任職司禮監,該班則供抄謄之役,下班則習字讀書。萬曆三十七年升司禮監奉御。

萬曆三十九年冬(1611年)

因太監常雲犯事,劉若愚受牽連,被免官。

萬曆三十九年至泰昌元年(1611年――1620年)

賦閒在家,購得《十三經》、《二十一史》,日批玩之。

泰昌

元年,明神宗朱翊鈞駕崩,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劉始釋,官復司禮監奉御。

泰昌

元年至天啟四年(1620年――1624年)

明光宗駕崩(在位僅29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劉若愚升監丞。隨太監高時明居西直門街私宅,日侍左右。時高時明撰養生著作《一化元宗》,劉幫其抄寫、校對,歷時三載。

天啟

四年(1624年)?被迫加入魏黨。

天啟

四年至天啟七年(1624年――1627年)

入內直房,主筆札。永貞多密謀,若愚心識之,不敢與外廷通。在永貞直房處目擊耳聞,無可奈何,遂改名若愚,以自警。

天啟

七年,崇禎帝即位,劉時在德勝門內先監陳公會館居住。這年11月17日,中書周大成將若愚姓名送與楊維垣,被御使楊維垣所參。12月14日,奉聖旨,御馬監外廠太監劉若愚,著降作淨軍,發去南京孝陵衛種菜。12月16日,劉自北京南行,崇禎元年正月初十日至南京,交孝陵西園收管。

崇禎元年(1628年)

二月,為臺中劉重慶所參。五月,入刑部獄。6月20日—7月16日,刑部多次會審,最終判劉若愚斬監候。

崇禎二年至崇禎十四年(1629年――1641年)

被囚於獄中,作《酌中志》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