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清朝是以崛起於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君臨天下的。

清朝定都北京,以明朝紫禁城為新王朝的皇宮。

清朝富有四海,精心經營的皇宮的生活,將紫禁城生活起居的後宮改造得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習俗,又保留了女真族風俗的有著濃厚宮廷文化色彩的獨特生活空間。

這是女真族這個蓬勃興旺、生機勃勃的民族的嬌傲,也是中華民族這個文明悠久,歷史燦爛輝煌的民族大家庭文化茂盛的縮影。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清朝沒有入主北京之前,明王朝一直以坤寧宮作為明代皇后的寢宮。

清朝入主北京,結合女真族的習慣,大規模地改造了坤寧宮。

而後宮正宮的乾清宮則成了皇帝日常辦公理政的所在。

清朝皇帝將寢宮移到養心殿,坤寧宮成了大婚洞房和舉行祭祀儀式的特殊活動場所。

坤寧宮在清代明顯的劃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部構造獨特,是皇室祭祀的地方;東部精心設計,成為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所在。大婚活動中,皇帝、皇后在坤寧宮東暖閣的紅火照室的洞房中度過人生中極為難忘的幾天,然後,婚後正式成為妻子的皇后在東西六宮中選擇一處宮室,收拾整齊,布陳華麗,皇后便進入居住。

清朝近三百年的封建統治生涯中,先後一共有十個皇帝君臨天下。

結婚以後再登基皇帝位的清朝皇帝有五個: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慶、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豐。

這五位皇帝在登基皇帝位之前便已結婚。

即位之後再將原配正妻嫡福晉冊立為皇后。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清朝幼年登基即位的有四位皇帝:

清世祖順治帝、清聖祖康熙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緒帝。

這四位皇帝在成年後於宮廷中舉行隆重熱烈的大婚禮儀,順治皇帝舉行了兩次大婚。

清朝窮途末路的時候,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只有6歲。

溥儀龜縮在紫禁城這個獨特的小王朝中一天天長大,並在這裡舉行了中國宮廷中最後一次的大婚禮儀。

清代居住過坤寧宮這個特殊空間的皇后有三位:

康熙帝孝仁皇后、同治帝孝哲毅皇后、光緒帝孝定景皇后。

康熙帝先後有過三位皇后: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的第一個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一等大臣索尼的孫女,她的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康熙帝是8歲登基,遺命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輔政,索尼是四朝元老,居四輔臣之首,由等侍衛升內大臣、一等伯,受到太皇太后孝莊的倚重和信賴。

康熙四年,康熙帝12歲,由太皇太后孝莊作主,將索尼的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赫舍里氏冊立為皇后。

當時,此事交大臣廷議,手握實權的四輔臣之一整拜堅決反對,聲稱

“若將噶布喇的女兒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的女子,豈有立為皇后之理?”

鰲拜會同遏必隆,蘇克薩哈啟奏太皇太后。

確定這門親事的是康熙祖母太皇太后孝莊。

太皇太后回懟:

滿洲的女子怎麼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議。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在紫禁城舉行大婚,赫舍里氏被隆重地迎入坤寧宮。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皇后生下皇二子胤礽。遺憾的是,皇子出生了,皇后卻在皇子出生的這一天死去,年僅22年。有意思的是,見於史書記載的康熙帝的后妃共有55人,而這55人中,有四對是親姐妹,其中就包括皇后赫舍里氏姐妹——皇后的妹妹選入皇宮後,於康熙三十五年病逝,追封為平妃。

清穆宗同治帝皇后是阿魯特氏,是戶部尚書崇綺的女兒。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崇綺在清朝歷史上是個非凡的人物。

清朝從順治三年科舉取士,到清光緒三十年,共計殿試112科,錄中進士26747人,除順治時壬辰年,乙末年兩科滿漢分榜,有兩名狀元,凡是旗人,一直無人問鼎狀元、榜眼、探花這榮耀祖宗、光耀家族的頭銜,這是清歷朝皇帝出於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的需要而心照不宣的慣例。

可是,同治四年的殿試,旗人崇綺榮奪一甲一名狀元。

連編纂

《清史稿》

學者也驚歎清朝立國近三百年,滿蒙人試漢文獲授修撰者只有崇綺一人,士論榮之。

蒙古正藍旗人阿魯特氏是旗人的女兒,也是破天荒的旗人狀元的女兒,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冰清玉潔。同治十一年二月,正是

“二月龍抬頭”

這個吉日,阿魯特氏在御花園欽安殿被定為皇后。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候選的是從最後十名中挑出四名:

副都統賽尚阿的幼女阿魯特氏、知府崇齡的女兒赫舍里氏、刑部員外郎風秀的女兒富察氏、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立為皇后,真是機緣天合,又有些偶然。

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兒子,手握大權的慈禧太后認為阿魯特氏不合適:阿魯特氏是旗人崇綺的長女,已經19歲,還大同治帝2歲,而鳳秀的女兒富察氏端莊、美麗,年方14歲,是皇后最合適的人選。

還有一個深層的不足為人道的原因是,慈禧太后一向十分迷信,她生於道光十五年乙未年),肖羊;阿魯特氏生於咸豐四年(甲寅年),肖虎,羊虎口,這太后將落入兒媳手中,怎麼得?

為人寬厚的慈安太后卻沒有這麼多考慮,堅持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的選娶原則,只覺得阿魯特氏最合適。

兩太后意見不一致,最後問同治帝,同治帝雖然是慈禧太好的親兒子,但一項喜歡慈安太后,也覺得阿魯特氏更好,就這樣,阿魯特氏被確定為皇后。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大婚是在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舉行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嫁妝多達360抬的阿魯特氏開始向宮中傳送嫁妝,連續四天。

洞房設在坤寧宮東暖閣,喜床是閣內一個單獨的桶間,沒有床項,精緻的雕花橫楣上懸著一塊木扁,紅底墨字:日升月恆。

西邊是紅大柱,柱旁為景泰藍大燻爐;東面柱房粉壁上懸著大條幅:頂天立地,畫金玉滿堂牡丹。

床上是黃緞百子帳。

九月十三日半夜,太和殿前開始佈置儀仗。

十四日寅時,皇后臨御太和殿親閱皇后冊寶。十五日正式由正、副使受命前往皇后家迎皇后阿魯待氏入宮,進入坤寧宮洞房。

皇帝在一柄龍形如意上親筆御書:龍。

奉迎使者將這柄龍字如意放入鳳輿壓轎,等於皇帝親自迎娶。隨使女眷全部騎馬,龍亭為前導,一行浩浩蕩蕩來到後邸。

十名福晉命婦到正室謁見皇后,侍候梳洗妝扮,梳成皇后才能梳的雙鳳髻。

然後,皇后入轎,由大清門進入皇宮。鳳輿直達乾清門,皇后出轎,一手拿一個蘋果,女宮上前接過蘋果;奉迎使者捧一紅綢封口金漆木瓶呈送皇后,內有同治通寶金銀錢、小金銀錠、紅寶石、玉如意、五穀雜糧等,宮中稱為寶瓶。

皇后手捧寶瓶,來到交泰殿。

殿前橫放朱漆馬鞍一具,鞍下放著從皇后手中拿過的兩個蘋果,上輔一條紅毛毯。皇后由六對藏香提爐禮官引領來到鞍前,跨過蘋果馬鞍—取意平平安安。然後,來到坤寧宮,和皇帝一同跪拜,九叩禮畢,正式為結髮夫妻。

溥儀《我的前半生》如何記載宮廷帝后大婚?太奢侈了,太豪華了

按照慣例,皇帝、皇后在坤寧宮洞房居住兩天,第三天,皇帝回到養心殿,皇后移居體順堂。

清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

《我的前半生》

中,記述他這位末代皇帝蜷縮在紫禁城中曾舉行婚禮的一幕,足以見識皇宮內婚禮的奢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