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寇準,北宋最富傳奇的一代名相。他少年得志,三起三落,卻矢志不渝,對內肅整朝綱、開創盛世;對外抗擊敵國,威震天下,最終成就了一番永載史冊的宏偉大業。然而,這位對大宋忠心耿耿、屢建奇功的宰相,卻屢遭陷害,客死他鄉。

同時,寇準也是北宋眾多宰相中,最具爭議的一個,他一生充滿了貶斥與榮譽。肯定他的人,說他鞠躬盡瘁、勤儉愛民,是我們的驕傲與榜樣;否定他的人,說他沽名釣譽、奢靡無度,是一個欺世盜名的貪官汙吏。

那麼,歷史上的寇準到底是如何“傳奇”,又是如何“奢靡”的呢?請看下文!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七歲作詩,少年得志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據史書記載這首《詠華山》是寇準7歲時所作。從詩中前兩句的“只有”“更無”和後兩句的“近”“低”來看,用詞可謂十分精準,十分巧妙,這很難讓人相信,是出自一個七歲孩童之口。

不僅如此,太平興國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年僅19歲的寇準一舉考中進士。這相對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46歲才進士及第的孟郊和50多歲才考中舉人的范進而言,寇準真可謂是少年天才。

也許今天的我們,對古代的科舉考試並沒有多少概念,只是覺得它與今天的高考相似。但其實並非如此,在古代,一次完整的科舉考試至少要三年,而舉人在古代科舉中,才是第三級別的,它上面還有第二級別的貢士和第一級別的進士。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而當時在宋代有這樣一種風氣,年紀較小的人一般不會受到重視,人們認為那些年紀比較小的人,沒有生活閱歷,難堪大任。因此年紀較輕的人,往往不予錄用。所以,19歲就考中進士的寇準,如果按照這種風氣的話,他的年齡並沒有達到“法定”官齡。

不過,見到寇準的宋太宗對他卻是十分青睞,並沒有讓他居家等候任命,而是立馬授官大理評事,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任滿後改任成安知縣。很明顯,這是宋太宗有意而為之,先放他去基層磨練幾年,以便日後在堪大任,畢竟才19歲的寇準還是太年輕。

寇準在基層做了四年之後,就立馬被升任為鹽鐵判官,次年,太宗皇帝又一次任命他,做了樞密院直學士,相當於正式進入中央軍事領導集體了。此時的他也不過才24歲,而三年之後他就又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中年拜相,力挽狂瀾

宋真宗景德元年八月,即公元1004年8月,遼聖宗與其母蕭太后親自率軍南下,兵鋒直抵黃河北岸,北宋朝野震驚。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副宰相王欽若、籤樞密院事陳堯叟等人提出的遷都避難計劃,宋真宗也想南逃。但是汴梁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且實際上當時遼國也處於內部矛盾尖銳時期。因此宰相寇準力排眾議,請宋真宗趙恆親征。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因寇準的力勸,真宗無奈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將士見皇帝親征士氣大增,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晚年被貶,客死他鄉

而澶淵之盟也成了寇準人生的分水嶺。

歷經此次戰役,寇準在民間一時名聲大噪,所謂樹大招風水滿則溢,因政見相左,又被寇準訓斥為貪生怕死之徒的副宰相王欽若,本來就和寇準有間隙,這次兩個人更是矛盾激化。

王欽若為了可以扳倒這個宿敵,就在宋真宗面前進讒言,說現在百姓只識宰相寇準不識皇帝。再者,澶淵之戰在勝利後,寇準主張趁勢出兵,收復失地,然而正是這一點,卻引起了宋真宗的猜忌,認為他是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於是,原本就對寇準有猜忌的宋真宗開始疏遠寇準。在澶淵之戰,僅過二年後,寇準就被罷相,貶去陝州做知州,這一去就是整整13年。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但是寇準的貶謫之路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天禧三年,王欽若被貶出朝後,寇準在丁謂的推薦下再度拜相,但這個丁謂並不是什麼好人,他不過是想利用寇準的名聲為自己服務。這次再度拜相的寇準在朝廷時間不過一年。

這一年內,他因反對外戚干政而得罪了當時朝廷實際掌權人劉娥。劉皇后垂簾聽政後,就連通丁謂把持朝政,把寇準貶為雷州司戶參軍,這比寇準19歲剛進入仕途的時候還低一級,並且劉皇后在沒有稟報宋真宗的情況下就擅自剝奪了寇準的所有封號。

離京時沒有一個人給他踐行,最後在流放途中病逝。

從以上來看,寇準確實是一個值得肯定和學習的榜樣,但人是複雜的,人性亦如此,在他高大形象的背後,也有值得反思的另一面。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據《宋史。 寇準傳》記載,寇準喜歡喝酒,還是那種豪飲型別的。每次酒宴前,寇準不問官員品級大小,只問酒量大小,以此來排列座次。而且每次喝酒前,必須“闔扉脫驂”,意思就是把門插上,把拉車的馬卸掉,不喝盡興不許離開。

每次喝酒時,寇準只要一聽說哪個官員能喝酒,就要叫他過來陪酒,兩人玩命地互相灌,直到把一個人灌趴下為止。喝酒過程還不至於這些,每宴必要有助興的歌舞,點上大大的紅蠟燭歡娛通宵達旦。而且還因為歌舞費用問題與歌女發生糾紛,為後世所詬病。

不止如此,史料記載,有一次寇準在老家過生日,極盡奢靡,花錢無數。在歐陽修的《歸田錄》裡,他詳細記錄了寇準宴會的情況:早貴豪侈,尤好夜宴,不點油燈,雖溷馬廄,亦燒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凝地往往成堆。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就是說,寇準辦宴會,一定要燈火通明,不醉不歸,就連廁所裡面都要用蠟燭燒一個通宵達旦。而每次宴會結束後,燃燒流淌的蠟燭油凝結,都能成堆。

由於動靜太大,訊息竟然傳到了開封城,惹得宋真宗怒罵:“寇準這廝,竟然事事都要跟朕學!”。辦一個生日宴會,竟然能讓皇帝憤怒不已,寇準花的錢可想而知。

然而,誰都知道,寇準雖然是當朝宰相,位高權重,但是以他的級別待遇,就是借高利貸也辦不起這樣的宴會,所以閉著眼睛都能想到,寇準除了基本工資外,他還有很多其他的經濟來源。

勤政愛民還是奢靡無度,北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這樣大手大腳的花錢,讓他的小妾蒨桃都看不下去了,特地給他寫了兩首《呈寇公》提醒寇準,不要那麼浪費。

其一: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其二: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對於蒨桃的諫言,寇準雖然很明白,但現在這樣的享樂生活,是寇準有意追求的。他也給蒨桃回了首詩,就明確說明了他這麼做的理由:“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豔歌。”意思是晚節哪有享樂重要啊。

這對一向注重晚節和道德品質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寇準,還是難免讓人有些遺憾,不過這也讓我們客觀全面的認識了寇準,對寇準也有了自己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