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太宗開疆拓土,遼朝版圖擴大,民族之間的風俗差距是必然結果。遼太宗沒有一味的讓其中一方對另一方進行順從,而是選擇因俗而治,根據各地的習慣採取不同的治理方略,與現在我國的一國兩制差不多,並且允許契丹人和漢族人民可以自由聯姻,加速了民族融合。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太宗把16州納入遼朝版圖之後,在遼朝的國境之內有許多不同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民族。大體說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漢人和原屬渤海人。他們以種植農業為主;另一種是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他們是以畜牧業和捕魚為主為了適應這兩種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遼太宗採取“因俗而治”的政策,設南北兩面官制,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所謂“國制”,就是契丹官制,統稱北面官;所謂“漢制”,即漢人的官制叫南面官制。這種制度的施行,既不會導致人民的反抗,又能更加迅速的統治當地。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太宗得燕雲16州後,為了加強對漢族居住地區的統治,沿襲後晉制度,設定樞密院,掌管漢人兵馬大權朝官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又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翰林院又稱南面林牙和國史院等。南面官是沿襲漢人舊制,有左右之分。如左右丞相、左右僕射等。此外,遼太宗還詔令契丹官民可自由與“漢人婚姻”,下令“除姊亡妹續之”。這些對於消除民族隔閡和契丹的群婚制,推進遼朝的文明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太宗雖然出身於奴隸主家庭,但同於他開拓進取,多方面接受封建文明,採取“以俗治國”的政策,不僅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契丹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進化的步伐。遼太宗進入中原後,雖然採取了一些消除民族盾的政策,但是,由於契丹統治者所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戰爭,不僅使中原地區的人民遭到了極大的損害,而且嚴重的損害了契丹人民的利益。隨著戰爭的發展,契丹人民的反戰情緒也日益增就連太宗的母親述律太后也反對久居中原。述律太后曾提醒太宗說:“讓漢人做胡主,可以嗎?”太宗答:“不可以。”太后說:“既然人不能做胡主,那麼你為什麼要做漢主呢?”太宗答:“因為後晉石出帝負恩忘義,實為不能容忍。”太后又說:“你現在雖然得了地但不能久住,萬有點差錯,後悔也晚了。”因為發動戰爭的出發點是非正義的,所以人民也不願意配合。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另一方面,他們進入中原後,其屬下那種落後的野蠻性和掠奪性有增無減。遼兵沒有軍,全靠自籌,故一路上到處掠奪,叫做“打草谷”特別是在他們進入開封后,不僅俘虜了皇帝,還把後晉宮女、宦官以及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等統統押送遼都城上京;遼兵還在開封居民中,大肆掠奪財物,俘獲奴隸。由此,使大梁、洛陽一帶“數百里間財畜殆盡”。雖然遼太宗是思想已經轉變了,但是他的部下的思想沒有轉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了百姓的反抗。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兵的野蠻侵略,遭到了各地群眾的堅決抵抗,就連原來聚集在山林的後晉起義軍,也與各地人民相聯合,共同反抗契丹的虜掠。如滏陽起義民眾在梁暉帶領下攻打契丹佔領的相州,殺契丹兵數百人,奪得相州,自稱“留後”遼太宗遭到人民這樣強烈的反抗,在開封住了不滿3個月,就被迫在公元947年大同元年3月,倉皇離開開封北歸。遼太宗在北還途中嘆息地說:“真沒想到漢族人這樣難對付!

遼太祖因俗而治促進民族融合但手下野蠻掠奪最終遭到反抗!

遼太宗的本意是好的,對不同民族採取不同的政策,允許契丹人和漢人自由聯姻,想促進兩族的融合,但是後院起火,自己的部下沒有管好,無惡不作,從而引起了百姓的大規模反抗。所以可能不是漢族人難對付,只是因為當時遼太宗手下野蠻的所作所為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