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機:契丹族的一代天驕,從可汗到皇帝,射落過一條黑龍

我們是炎黃子孫,龍是我們民族的圖騰,幾千年來,龍一直都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之中,除了皇帝是天的孩子、龍的化身以外,普通人對神龍只能膜拜,萬不敢褻瀆,不過歷史上卻有這樣一位皇帝,他不但見過龍,而且還親自張弓搭箭射死了一條龍,這應該屬於同類相殘,畢竟皇帝本人是龍的化身,一條龍殺死另一條龍,這在歷史上絕對僅此一例。

耶律阿保機:契丹族的一代天驕,從可汗到皇帝,射落過一條黑龍

正常的皇帝都是敬著龍,這位仁兄卻是看到龍,二話不說就射一箭,由於是遊牧民族出身,身體強壯,很擅於射箭,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於是一箭下去,那條剛剛準備起飛的黑龍瞬間就涼涼,墜落了下來,遺體被相關官員撿回國庫,成為了皇家收藏品,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阿保機居西樓氈帳中,晨起,見黑龍長十餘丈,逶迤其上,引弓射之,即騰空夭矯而逝,墜於黃龍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長數尺。其後女真滅遼,尚藏其骸於內庫,金酋悟室長子源嘗見之,尾鬣肢體皆全,雙角已為人所截,與水龍畫絕相似。蓋其背上鬣不作魚鬣也。 ”

簡單翻譯一下,大概的意思是這樣:阿保機有一天早晨剛剛起床,看見有一條十餘丈長的大黑龍,正在往天上飛,於是他立刻搭弓射箭,黑龍還沒有飛上去,就被射了下來,墜落在黃龍府以西的地方,被射落的龍身體迅速縮小,變得只有幾尺長。後來金人滅了遼國,在遼國的內庫中,金國的人還見到了黑龍的遺體,它的尾巴和四肢都還在,但是龍的雙角已經被截去,與畫中的水龍形象很相似,不過龍身上的鱗片跟魚的鱗片不一樣。

耶律阿保機:契丹族的一代天驕,從可汗到皇帝,射落過一條黑龍

阿保機就是這麼優秀,開弓一射,連龍都能射下來,更神異的是,阿保機死後,有黃龍盤旋在他遺體當時所在地的上空,那個地方被改名為黃龍府,也許真的如古人所認識的那樣,皇帝是龍的化身,那一條龍殺死另一條龍,也就不稀奇了。

契丹是草原遊牧民族,本來是一直被中原漢族王朝,死死壓在塞外吹寒風的,遊牧民族的首領們長久以來也很甘於這種生活,生活過不下去的時候,就騎馬去邊境狠狠搶劫一把,搶完了東西就跑回草原戈壁,繼續喝酒吃肉住氈房,本來契丹族也是延續傳統,過著這種草原生活,直到阿保機橫空出世,契丹人的這種生活方式才被打破,所以阿保機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建立了遼國,更重要的是,他敢於打破常規,改變了自己民族千年來不變的生活法則,從而改變了民族的命運。

耶律阿保機:契丹族的一代天驕,從可汗到皇帝,射落過一條黑龍

與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一樣,阿保機的出生也具有神話色彩,《遼史》中記載,阿保機的母親,夢見太陽鑽進自己懷中,然後懷孕,阿保機出生之時,產房內有神光異香環繞,剛出生身體就如三歲小兒,落地便能爬行。三個月便能行走,滿百日便能說話,凡事均能未卜先知。阿保機經常說,自己左右好像有神人護衛,所以力大無比,百戰百勝。這樣神奇的身世為日後他施展雄才大略,立國稱帝打下了第一步基礎,這第一步非常重要,直接為阿保機日後的所有作為找足了“藉口”,中國的古人就相信這一套,陳勝吳廣起義,要在魚肚子裡塞張字條,還要學狐狸裝神弄鬼叫幾聲,劉邦的母親和蛟龍交合,懷有身孕生了劉邦,劉邦是龍的兒子,再加上後來他還斬了一條巨蟒,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所以他最後才能打敗項羽,一統江山,建國立業。

有了前人的成功案例,那後人只要大概改一改抄一抄就好了,於是阿保機出生時的種種神蹟,以及後來射落黑龍的事情自然就全部順理成章了。有了神助身世的加持,阿保機憑藉自己的出眾才能,開始了改寫命運的道路,他積極學習當時漢民族的先進思想文化,重用擄掠來的各行各業的漢人,讓他們在契丹修建城池,開荒種田,冶鐵煮鹽,設館講學,民族通婚,當時所有的契丹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政策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民族,傳承上千年的生活方式,“漢化”之後的契丹領先了當時所有的遊牧民族,當然這也為日後他們的亡國埋下了禍根。遊牧民族一旦接受了,“漢化”的民族改革,很快就能飛速發展起來,並結合自身的優勢,超越當時的其他民族,但是他們原本所擁有的優勢,會漸漸被漢文化中的腐朽因子慢慢吞噬,最後導致民族的迅速衰弱並走向徹底滅亡。

契丹的崛起得益於“漢化”,它的衰亡也是因為“漢化”,因為漢文化在契丹族內的傳播,一方面使契丹更為團結,更服從於權威的領導,民族有統一認同感和歸屬感是立國的前提,另一方面,行政官職系統化的設定也使國民的勞動分工更加明確,不用再如過去那樣在遷徙中互幫互助而分工模糊,勞動效率大大提高,民族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為開疆拓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阿保機時設立,南、北樞密院,大惕隱司,侍衛司等國家機構,官職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細分,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就建立起來,不再混雜無章,更有利於管理。但是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當皇親國戚們有了官職權位的時候,他們就會更加不滿,更加貪婪,人人都想當皇帝,但是皇帝永遠只能有一個,那怎麼辦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造反,阿保機稱帝后,他的兄弟們就因貪婪無度,而群起造反,雖然最終都被他鎮壓,但是這也很能說明,遊牧民族“漢化”的最大弊端就是導致其在崛起後迅速地衰弱。

當時的事件經過大概是這樣,阿保機的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等反叛。安端的妻子把他們的計劃,秘密告訴了阿保機,阿保機平定了叛亂並原諒了他們,結果不久之後他們再一次叛亂,想帶兵直接逼宮,阿保機再一次平定叛亂原諒了他們,之後他們又一次叛亂,這次阿保機忍無可忍,採取了鐵血手腕,但也只是懲處了一些罪魁禍首,並沒有大開殺戒。

由此可見阿保機的仁慈與寬容,開國之初國基不穩,如果靠濫殺無辜樹立威權,那很快就會江山易主,改朝換代。阿保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一次次地隱忍,直到不能再忍的時候才果斷選擇平叛,一次性解決問題。這種現象不是隻發生於遼朝一代,唐初的“玄武門之變”,明初的朱棣勤王,這些叛亂從本質上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只是成敗與否而已。阿保機的弟弟們很倒黴,因為他們的哥哥太過於強悍,不過他們也很幸運,在好戰嗜血的草原規則中,他們一次次得到原諒,保全了性命,雖然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但是依然可以過著貴族的生活衣食無憂,直到自然死亡。

阿保機一次又一次對叛亂持寬容態度,真的僅僅是因為,他為人處世仁愛寬厚,珍視手足之情嗎?答案是否定的,仁慈寬厚只是他選擇原諒叛亂的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深入細想一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遼朝是一個以契丹族為主體,混雜其他多個民族的王朝,契丹人是有限的,其他民族如漢族和奚族,在遼朝的人口基數中佔有很大比重,王朝的最高核心權力,必須牢牢掌握在契丹人手中,如果皇室相殘過度,那豈不是相當於自剪羽翼,大開殺戒也會引起,其他皇族成員的恐慌,可能還會引起更多的叛亂,到時候萬一再遇到異族的反叛,皇族內又因為自相殘殺元氣大傷,沒有可以倚靠的力量,那江山易主,想要悔不該當初就晚了。

耶律阿保機:契丹族的一代天驕,從可汗到皇帝,射落過一條黑龍

阿保機深謀遠慮,他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選擇了寬容,既為皇族儲存了力量,又贏得了人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平定了內亂,安頓好國內,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外開疆拓土,當時還是五代十國時期,各個割據政權還在逐鹿中原,與契丹的正面衝突比較少,這就給了阿保機機會,阿保機逐步吞併周圍的少數民族部落,穩步擴大帝國的疆域,當時阿保機所征伐的地區多為遊牧部落,與中原的定居民族不會產生太多的交集。這就給新生的遼朝減輕了很多外來壓力,阿保機本就是雄才大略之主,再加上如此的天時地利,可以說,是那個時代造就了他的傳奇。

天贊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阿保機在出徵渤海國,返回皇都的途中病逝,終年55歲,葬於祖陵,統和二十六年七月,進諡為大聖大明天皇帝,廟號太祖。阿保機自幼聰敏,才智過人,經過多年的征戰,把北方各族統一在自己的政權統治之下,建立起幅員廣闊的遼王朝。至今俄語發音仍稱中國為“契丹”,可見其影響。《遼史》贊曰:“東自海,西至於流沙,北絕大漠,信威萬里,歷年二百,豈一日之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