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公元954年四月,後周顯德元年,73歲的馮道無疾而終。

民間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這根源由來也很有意思!

孔子享年73,孟子享年84,聖人亞聖壽享如此,也讓後世人約定俗成的將73-84當做檻。

只要能活到和聖人相似年紀,也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人和人是有區別的,有人空活百歲一事無成,有人則光耀古今,傳奇無雙。

這73歲去世的馮道就是如此人物,他絕就絕在用73歲的聖人年紀,歷經四朝十帝,成就了政壇不倒翁的一生。

這人有何秘訣,能在風雲詭譎的亂世政壇屹立不倒,幹一輩子?答案需要書中求!

古人之事,當做今人參詳之基,也許就是以史為鑑意義吧。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祖上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庭,三兩閒散出現的讀書人,給家族添加了一點文化基因,可卻不足以改變家族的命運。

這樣起點而論,說其社會地位底,有點過分,但說他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高不成低不就,就是馮道的起點。

青年時的馮道也沒啥志存高遠的野望,如要說與眾不同之處也許就是讀書了。

對,就是讀書!

這也是少小馮道唯一的愛好。

一個勞苦大眾家出了一個愛讀書的人,在今日看,父母當感懷欣慰說:我家麒麟兒必成千裡駒。

可唐末紛亂時代,五代亂世時節,科舉啥的早已被弄得烏煙瘴氣,也沒到後世“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時代。

讀書能改變命運,那是小機率事件,屬倖存者偏差後才有的特列。

如何做,怎麼辦?馮道也想了個辦法揚名:寫文章!

讀而優則仕,仕途無望,那就讀而優則寫唄。

文章寫得好,一樣可以出名啊,於是馮道開啟了用文章曲線救國的路徑。

一篇又一篇文采卓絕的文章,讓馮道,在文人這個小圈子中爆得大名,也讓他這個教書匠,有了入得英主法眼的機會。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出名了即是好事也是壞事,而豬要是壯了,那必定是壞事。

青年馮道,並不是一個如後來一樣膽小謹慎進而知足的人,相反還很有真漢子氣質。

這真漢子氣質,也讓他仕途之初,磕磕碰碰,狼狽不堪。

那時還是小馮的馮道,第一任老闆是幽州軍閥劉守光

劉守光這人嗎,在後世風評可謂差到極點,按宋人說法是:

庸奴下才,無足責者

意思嗎就是,他不過一平庸的奴僕下人之才。

這樣的人,為何身居高位,則不得不說他的特點,發家全靠坑人,而且坑的人還都是自家人。

因為和庶母羅氏通姦,被老爹劉仁恭暴打一頓,斷絕了父子關係,憤恨不已的劉守光,就在外敵來犯的關鍵時刻,擺了自己爹一道,在領兵擊退李思安後自稱盧龍節度使,隨後領軍攻大安山,讓自己爹成了階下囚,順帶收攏了老爹的勢力。

後續又幹翻了自己老哥義昌節度使劉守文!

有了兩鎮節度使地盤的他,被後梁太祖朱全忠,就是滅亡唐朝的朱溫,冊封為燕王。

這高升經歷,靠的就是坑爹、殺哥,絕對算得上無恥了。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這不,志得意滿後的劉守光,開始胡作非為!

兇殘那是必須的,好色那是必定的,至於稱帝嗎,那也是可考慮的。

這樣的人當了帝王,暴政就是難免的了,無怪乎他的所謂大燕國兩年就完蛋了!

這樣一個混賬王八蛋領導,成了馮道的老闆,按理說老油條還是有辦法對付的。

可那時的馮道,之前我說過,還是小馮,歷練不夠,年輕氣盛,滿腦子治國平天下。

這讀書人思維和軍頭做派,絕逼尿不到一個壺裡。

面對劉守光這樣的領導,馮道經常直言不諱,提的意見即多又尖銳,特別是在劉守光想要稱帝的時候,極力阻止。

這無疑是讓領導下不來臺的舉措,結局可想而知。

軍頭出生的劉守光一怒之下,讓小馮去大牢待著,要不是同僚好友救護,小馮絕對命不久矣。

這次因年輕氣盛,惹出的禍端,讓小馮心有餘悸之餘,也開始反思人生。仗義執言有問題,遵循道義有問題,年輕氣盛也有問題,咋辦?

低調,低調在低調,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充分總結經驗之後的馮道,立馬由小馮變成了老馮。

幹事踏實摸魚,有意見吞進肚子,搖身一變成了最能活的職場老油條。

態度大變的小馮,也深獲劉守光器重。

從此,低調,有所為有所不為,成了馮道的職場信念。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這就要看混日子的絕招了。

雖然獲得了劉守光的器重,可馮道並不開心也不感恩,根源嗎也很簡單,一份工作而已,老闆喜歡聽馬屁,我就吹水。

沒人提醒的劉守光越發地放飛自我。

風箏飛遠了,必定短線,這不劉守光的末日來了,晉王李存勖率軍浩浩蕩蕩而來,一路勢如破竹,也讓馮道深感,自己背後這顆樹估計要倒。

感知敏銳的他,立馬轉投晉王李存勖懷抱,為新主搖旗吶喊起來,沒見任何愧疚。失去愧疚的馮道,明白一個真理!

老闆有勢的時候,賣力幹活就好,工作四平八穩,能幹能混。

老闆失勢的時候,改換門庭就好,做人圓滑迂迴,能閃就閃。

基於這樣的感悟,馮道從一個曾經還有書生意氣的人物,變成了一個幹事爽利,做人圓滑的老油條。作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老油條,他當然什麼都不怕!

面對玩主一樣的後唐李存勖,他耍得遊刃有餘。

這李存勖酷愛戲曲文化事業,重用戲子,最喜聽獻媚之言,伺候他不是手到擒來。

後來面對荒唐人渣後晉石敬瑭,他依舊耍的很開心!

自己主子是臭名昭著的兒皇帝,啥都敢賣,毫不講究任何原則,伺候他只要比他更渣就夠了。

至於異族領導契丹耶律德光,裝深沉,弄四平八穩,那有不拿下的道理?

至於後續的劉知遠,那是個病秧子,久病纏身,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兒”,在位僅兩年就嗚呼哀哉。馮道在病夫床前做事,只需按部就班,加上身體熬得過上司就過關了。

不怕庸主。

馮道侍奉的第九任領導——後周始主郭威,雖是個開通愛民的仁德之君,但可嘆他比較知足,沒有施展更大抱負。不倒翁哲學的重要

一款,就是知足常樂,長樂老馮道在這樣的庸主手下工作,當然主奴一起知足了。

不言而喻,凡屬政壇不倒翁,在厚臉皮的基礎上,還是頗有些投主所好的本事與手段的。但是,這也終究不是決定因素。因為作為一個主子面前的老奴,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畢竟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所以不倒奇蹟的決定因素,最終要歸結到不倒翁前期所遇到的主子身上,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馮道一生換了十個領導,其中前九任領導之所以沿用馮道,是因為他們悉數喜歡順手的奴才,而馮道也“恰到好用”。

從馮道一生的政治經歷來看,他是一個失大義存小義的人。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他從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察言觀色,永跟最有實力的當權者。騎牆是不倒翁哲學的別解,是長樂老馮道的常樂法寶。

在不傷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不倒翁也出些好主意,例如契丹遼主耶律德光有一次問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說:“現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這些所謂的好主意,屬於明哲保身下的“好話”範疇,馮道的自我定位是“老勤務兵”,這種“老勤務兵”恰好與喜歡安逸的上司一拍即合。

馮道的出現,正迎合了五代時期暴政加庸政的需要。“依違兩可,無所操決”的超級騎牆式臣下,倒是可讓暴脾氣與玩物喪志的上司放心順氣。

然而,不倒翁並非無敵。馮道晚年,輪到周世宗柴榮執政,這是馮道遭遇的第十任上司,不倒翁的剋星終於出現。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

這位周世宗,與前九位暴君庸君大不同。

他雖是後周始主郭威的義子,卻比他義父更有抱負更有骨氣。他雖然在位僅五年,卻幹出一番大事業。

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不畏強敵契丹,揭開了一統天下的序幕,奠基了大宋的前身,可謂“一代英主”。

表面看來,馮道栽倒於與柴榮的一次爭執——周世宗北伐,長樂老馮道表示反對,但實際上,這是苟且偷安的不倒翁哲學與捨我其誰的英雄主義的必然碰撞。

“苟且偷安”這四個字對馮道這樣的不倒翁來說是永世法寶,但是強人哲學也絕對排斥“好死不如賴活”。

柴榮不聽馮道苟安的說辭,堅持進兵北伐,掃蕩遼軍,最後振興百業,俱有大成。眾所周知,後周之後的大宋雖姓趙,半壁江山卻是柴家打下的。

馮道與柴榮的哲學碰撞,隨著周世宗在現實中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北伐勝利後,不倒翁受到上上下下的冷落,長命丞相在朝中再無立錐之地,不倒翁最後的歲月是在墳前度過的—被派修周太祖墳墓期間,鬱悶而死,終年七十三歲。

中國歷史上第一騎牆人士馮道最終死於被一代英主所拋棄。他的不倒翁哲學也終在英雄主義面前敗下陣來,不倒翁的剋星原來是英主!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不倒翁大都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他們是不能左右國家局勢而只能苟安的好好先生,後人對不倒翁的個人有怎樣的評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倒翁遇到的是什麼樣的上司。但凡想成大事、欲千古流芳的政治家,終究是不屑與騎牆人士為伍的。

成也領導,敗也領導,成也中庸,敗也中庸—―不倒翁馮道的經歷至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庸人在逆淘汰遊戲中,始終不過是個隨波逐流者。

這個職場老油條,在後續的歲月中,充分將能做事,會做人,善觀察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於是,才有歷仕四朝,歷經十代帝王,而不倒的傳奇出現。

這一切的由來,其實和帝王時代的弊端息息相關。

封建時代的國家是什麼?不過家在前國在後而已。即便家國一體,一家一姓也在國之上!

這樣的邏輯起點,就意味著和帝王有關的人,不過是臣子奴僕角色而已,他們需要為一家一姓的國負責嗎?

在哪個程朱理學還未有興起的年代,答案是,不需要!

如果這樣,保全帝王的專權,和臣僕有何關係?和平民有何關係?

既然沒有關係,那麼誰做皇帝,與我何干?

這就是馮道的“徹悟”……。。

從真漢子變四朝十帝不倒翁,馮道一生仕途,能給人多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