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金聖嘆因為牽涉到“哭廟案”被清廷斬殺,於是有人說他是“抗清義士”,但是這位抗清義士居然為了參加清朝的科舉考試而改了名字,這好像違背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原則,似乎算不上真好漢了。

被清世祖順治皇帝福臨隨口誇了一句之後,金聖嘆有沒有“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導致金聖嘆被殺的“哭廟案”,哭的是順治還是孔子?這些問題我們能從金聖嘆的

《春感八首》中找到答案,因為他在自序和正詩中說得很明白了:“

順治庚子正月,邵子蘭雪從都門歸,口述皇上見某批才子書,諭詞臣‘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等語,家兄長文具為某道。某感而泣下,因北向叩首敬賦。”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忽承帝裡來知己,傳道臣名達聖人。合殿近臣聞最切,九天溫語朗如神。”

這馬屁拍得夠響;

“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

金聖嘆美出鼻涕泡了;

借問隨班何處立,香爐北上是經筵。”

盼望著能在皇帝身邊當個“經筵”大臣,金聖嘆的野心不小。

金聖嘆這位大

明萬曆三十六年三月初三出生的“批評家”,跟水滸傳中的宋江一樣,也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奇怪的是金聖嘆對宋江不屑一顧,對李逵卻大加讚賞,以至於我們懷疑這位“清朝雙標批評家”是不是應該改名叫“金不圓”。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其實不圓不等於方正,自詡方正的,也可能是三扁四不圓,比如金聖嘆是個不圓之人,但絕非方正君子,不管他叫什麼,都改變不了他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的事實:梁山第一惡棍李逵,在他眼中是“

天真爛漫到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連鼓動宋江叛宋投遼的智多星吳用,也被金聖嘆評為“上上人物”。

在金聖嘆眼中,梁山頭等好人(上上人物)只有九個: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小李廣花榮、活閻羅阮小七、青面獸楊志、大刀關勝。

行者武松和花和尚魯智深是當之無愧的好漢,活閻羅阮小七也值得尊敬,其餘六位“上上人物”是否實至名歸,讀者諸君自有公論,筆者一直鬧不明白的一個問題,就是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其實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的時候,不止三次替李逵的暴行叫好,咱們今天就挑最令人難以接受和認同的三次,來分析一下金聖嘆為什麼能夠睜著眼睛說瞎話,而他的瞎話又為何能流傳至。

李逵在江州劫法場的時候揮起板斧,對著無辜百姓“排頭砍去”,晁蓋高聲喝之,李逵充耳不聞,金聖嘆看了只覺得有趣,而後來李逵做出更滅絕人性的事情,金聖嘆則是忍不住拍案叫好了。

在第四十九回《吳學究雙掌連環計,宋公明三打祝家莊》中,李逵將扈家莊老弱婦孺斬盡殺絕,並將村莊一把火燒燬,把金聖嘆看得眉飛色舞,連著喊了兩聲

“快人快事快筆!”

讀者諸君都知道李逵屠村的時候,扈家莊已經向梁山納款輸誠,扈成還把“準妹夫”祝彪綁起來要送給梁山,但是李逵為了

“殺得快活”,“見著活的便砍了”

,金聖嘆不但不認為李逵是濫殺無辜,反而充滿了豔羨之情:

諢而趣,

所謂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扈家莊被屠滅,在金聖嘆看來是人生一大樂趣,但不知道他去了揚州和嘉定,只不是也會發表這樣的高論。

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誤失小衙內》中李逵砍殺四歲孩童,這本是一見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金聖嘆卻三次大笑:

“一個慌忙

(朱仝)

,一個作耍

(李逵)

,令我失笑……絕倒

(前仰後合地大笑)

……忙者忙極,頑者頑極,令我失笑不已。”

一個無辜幼童慘死在李逵板斧之下,稍微有一點良知的人都會義憤填膺,只有金聖嘆笑得前仰後合,這是冷血還是變態?

第五十二回《戴宗二取公孫勝,李逵獨劈羅真人》中李逵再次行兇,連“自家兄弟”公孫勝的母親和師父都不放過,金聖嘆依然大聲喝彩。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李逵揮舞板斧將老夫人嚇得癱倒在地,連呼兩次“

妙人妙絕

”,李逵砍殺了“羅真人”和“小道童”,金聖嘆又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妙……好笑……活畫出妙人……依然妙……

妙人妙想

……妙不可言。”

看了《金評水滸》,筆者忽然發現金聖嘆跟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人比較相似:只要是外國的月亮,就一定比中國的圓;只要是李逵做的事,就一定是對的。

李逵殺了那麼多無辜之人,在金聖嘆眼中卻是“天真爛漫”,“金不圓”的雙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位“女不圓”。

某國孩子要繞到地球另一邊幹掉所有中國人,女不圓感覺很好玩:

“還是小孩子說話好玩,別太認真當回事。”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但是中國小孩“犯了錯誤”,它就出離憤怒了:

“天啦,這是什麼世道!這幫小孩子居然如此兇狠。幸虧我老了,與他們同活一個世界的時間不長!”

金不圓也好,女不圓也罷,都是帶著有色眼鏡搞雙標,我們細看金聖嘆的觀點轉變軌跡,也能發現很多深層次的東西:當順治皇帝隨口誇了他一句的時候,他就感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地磕頭遙拜,為了混進體制之內,他甚至不惜改變名字,而一旦私慾得不到滿足,他馬上變得憤世嫉俗四處狂噴。

金聖嘆對李逵大加讚賞,卻對花和尚魯智深吹毛求疵,連賒欠茶酒錢也被拿來大做文章:

前雲茶錢灑家自還你,此雲灑家明日便送還你,後雲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凡三處許還而一去代州,並不提起。

就連魯智深誤殺鎮關西后脫身,也被金聖嘆用上了貶義詞:

魯達亦有權詐之日,寫來偏妙。

魯智深在五臺山外出打造禪杖和戒刀帶了些銀兩,金聖嘆也能找到噴點:

其心不良。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等到魯智深真的飲酒犯戒,金聖嘆不但不噴,反而高興起來了,但是高興之餘還是要幸災樂禍一下:

盡興快活……

少停吐出,臭不可聞。

金聖嘆文筆厲害,能把黑的說成白的,也能把白的說成黑的,如果他去當作家,可能當協會一二把手。但是不管金聖嘆如何洗白李逵,絕大多數讀者是不認賬的,如果走到大街上隨機訪問,一百個讀過水滸原著的,可會九十九個說李逵不好,這可能是金聖嘆始料不及的吧?

李逵三次行兇,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犯了死罪,金聖嘆為何三次叫好?

金聖嘆被清廷斬首示眾,但是他的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除了可以採信的部分評價,我們還能真實感受到什麼是文人的雙標,這可能也會讓當世金不圓們十分鬱悶:大家都讀書,也都有自己的原則,讀者不好忽悠,雙標玩不轉了。

這時候我們也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如果像金聖嘆那樣的雙標批評家高官得坐駿馬得騎,起居八座建牙開府,他們還會憤世嫉俗造謠生事嗎?其實這樣的人筆者身邊也有,在位的時候“正氣凜然”,一旦失去特權,馬上就變成了——請原諒,那個名詞筆者不好說出口,但那種人,讀者諸君想必都是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