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上篇說到曹操在陽平關大敗而逃。

曹操逃到斜谷界口,遇到次子曹彰。

曹彰,字子文,從小就善於騎射,臂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

曹操曾經勸誡他說:“你不讀聖賢書,只喜歡騎馬射箭,這是匹夫之勇,有什麼了不起的?”

曹彰說:“大丈夫應當學習衛青、霍去病,在沙漠上建功立業,率領數十萬兵馬縱橫天下,怎麼能當博士(博士在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代指讀書人、文官)呢?

曹操曾經問幾個兒子有什麼志向。

曹彰說:“願意做將軍!”

曹操問:“怎麼做將軍?”

曹彰說:“披堅執銳,遇到危難時不顧惜自己,身先士卒。賞罰分明,說到做到。”曹操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郡烏桓造反,曹操命曹彰率兵五萬前去征討。

出發前,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時,咱們是父子。受命做事時,咱們是君臣。法律不徇私情,你耗子尾汁。”

曹彰到了代北,身先士卒,奮勇衝殺,一直追到桑乾,北方全部被平定。

曹彰聽說曹操在陽平關不利,所以率兵前來助陣。

曹操見到曹彰,高興地說:“我的黃鬚兒來了,一定能打敗劉備!”於是勒兵返回,在斜谷界口安營紮寨。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探子報給劉備,說曹彰殺到。

劉備問:“誰敢去迎戰曹彰?”

劉封說:“我願意去。”孟達也說要去。

劉備說:“你們兩個一起去,看誰成功。”

劉封和孟達各自率兵五千出迎,劉封在前,孟達在後。

曹彰出馬與劉封交戰,只三個回合,劉封便大敗而回。孟達率兵前進,正準備交鋒,只見曹兵大亂。

原來馬超、吳蘭兩軍殺來,曹兵騷亂,孟達也乘勢率兵夾攻。

曹軍敗走,曹彰正好遇到吳蘭,兩人交鋒,沒幾個回合,曹彰將吳蘭刺死於馬下。三軍混戰一場,曹操收兵,回斜谷界口營寨。

《三國演義》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來自於《三國志》。介紹曹操次子曹彰的故事和經歷,便是來自史實。

曹彰的鬍子是黃色的,所以曹操稱他為黃鬚兒。

曹操在漢中,劉備縮在山上,派劉封下山挑戰,曹操便召曹彰來漢中,想要親兒子教訓下劉備的養子。曹彰日夜兼程往漢中趕,但是到長安時,曹操已經退出漢中了。曹彰便沒了與劉封交手的機會。

演義中被曹彰刺死的蜀將吳蘭,在歷史上確實死於漢中之戰。

劉備派吳蘭入武都郡,屯下辯,曹操派曹洪去征討,以曹休為騎都尉,給曹洪當參軍。

曹操對曹休說:“你雖然是參軍,其實是主帥。”曹洪聽到這話,也直接將軍事委託給曹休。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劉備派張飛進軍固山,想斷曹軍後路。

曹營眾將狐疑,曹休說:“賊兵如果真要斷我後路,應當偷偷地來。現在大搖大擺地來,肯定是疑兵之計。我們應該趁他們沒有集結,立即出擊吳蘭。打敗了吳蘭,張飛便會不戰而退。”

曹洪聽從,出兵進攻,大敗吳蘭,張飛果然撤兵。張飛、馬超退走漢中,吳蘭敗退至陰平時被氐王強端斬殺。

漢中一戰,劉備也是損失慘重,已經到了全民參戰的地步,打得很慘烈。如果不是曹操沒將重心放在漢中,將漢中百姓遷出,漢中之戰,勝負難料。

曹操進軍打不贏馬超,退軍又怕被蜀軍恥笑,於是便發生了有名的故事:楊修之死。

我記得當年在課本中就學習過《楊修之死》這篇文章。

曹操正在鬱悶時,廚師進獻雞湯。曹操看見碗中的雞肋,心中感慨。這時夏侯惇跑來問曹操口號,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

楊修聽說後,便開始打包,做好班師的準備。

夏侯惇跑去問楊修為什麼這麼幹,楊修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楊修斷定曹操要班師回朝。

結果夏侯惇等眾將都帶著士兵打包,做好班師準備。曹操知道後,大怒,以造謠擾亂軍心為由,斬了楊修,終年四十四歲。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楊修被殺,並不僅僅是因為這件事。楊修為人恃才傲物,不拘禮俗,多次觸犯曹操的禁忌,曹操已經忍他很久了。

雞肋事件給了曹操殺楊修一個很好的藉口。楊修也確實做得太過分,雖然知道曹操的意圖,但是曹操畢竟沒有下班師的命令。楊修自作主張,確實嚴重影響軍心。不分場合的炫耀才智,曹操殺他,一點也不過分。

醫者不能自醫,楊修能夠看透他人,偏偏看不透自己。

《三國演義》接著講了幾個小故事,來告訴讀者,楊修是怎麼惹毛曹操,遭殺身之禍的。

楊修猜字謎

曹操下令造花園。花園造成後,曹操前去驗收,也不說滿不滿意,只拿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然後就走了。眾人都不知道啥意思。

楊修說:“門內添個活字,就是闊字。丞相是嫌花園的門太寬了。”工匠們於是重新建園門,改造完後,又請曹操來驗收。

曹操大喜,問:“是誰明白了我的意思?”

左右回答說:“楊修。”曹操表面雖然稱讚,心中卻很嫉妒。

這件事只是表現楊修的聰明過人,即使引起曹操的嫉妒,也不至於遭嫉恨。

一人一口酥

曹操得到一盒酥,在盒子上寫上“一合酥”三個字。

楊修見後,直接將酥和眾人分了吃了。

曹操問他原因,楊修說:“盒子上寫著一人一口酥,怎麼敢違背丞相之命?”曹操表面高興,但心中很厭惡他。

這個就過分了,楊修不分場合地賣弄,曹操已經很不爽了。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曹操夢中殺人

曹操擔心有人謀害自己,經常吩咐左右:“我夢中喜歡殺人。只要我睡著,你們千萬別靠近。”

一天,曹操睡午覺,被子掉到地上。一名近侍慌忙拿起被子蓋在他身上。曹操一躍而起,拔劍殺了他,然後又上床睡覺。

過了好久,曹操起床,假裝驚訝地問:“誰殺了我的近侍?”眾人如實回答,曹操痛哭,下令厚葬近侍。

下葬時,楊修感嘆著說:“丞相不在夢中,只是你在夢中罷了!”曹操聽後,非常厭惡楊修。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看破不說破,聰明何必非要人知道呢?有個詞叫大智若愚。

楊修告曹丕

楊修與曹植非常談得來。曹操想立曹植為世子,曹丕知道後,偷偷請朝歌長吳質到內府商議。

曹丕又擔心有人發覺,將吳質藏在大竹箱中,說是絹料,載入府中。楊修知道後,去找曹操告狀。曹操令人在曹丕府門口監視。

曹丕驚慌,吳質說:“不用擔心,咱們將計就計,明天用大竹箱裝絹料,誘他再去告狀。”曹丕依計而行。

使者搜查竹箱,果然是布絹料,回報曹操。曹操因此懷疑楊修惡意誣陷曹丕,更加厭惡他。

《三國志》中裴松之注引《世語》,講了這個故事。楊修輔佐曹植,吳質為曹丕出謀劃策,雙方爭奪繼承人。吳質並不知名,我們更熟知的是司馬懿輔佐曹丕。楊修雖然聰明,但完全不是吳質的對手。一個吳質就玩得楊修有苦說不出,更別說曹丕這邊還有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了。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曹操出征,曹丕與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歌頌曹操功德,曹操非常高興。而曹丕卻沒這樣的才能,非常失落。吳質便教他:“以後大王出行,只管哭就行了。”

之後曹操只要出行,曹丕便傷心地哭拜,曹操非常感動。曹植辭藻華麗,反而讓曹操覺得他沒有曹丕誠心。

楊修輔助曹植

曹操想試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幹,令他們各自出鄴城,卻吩咐門吏不許放他們出去。

曹丕先到,門吏阻攔,曹丕只得退回。

曹植去請教楊修,楊修說:“您奉王命出城,如果有人阻攔,直接殺了他們。”

曹植到了城門,門吏阻攔,曹植當即斬了門吏。於是曹操認為曹植更有才幹。

後來有人告訴曹操:“這是楊修教他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喜歡曹植。

楊修平時提前為曹植寫好小冊子,應付曹操的問題。只要曹操提問,曹植就按小冊子寫的回答。

曹操每次以軍國大事詢問曹植,曹植都對答如流。曹丕買通曹植的近侍,將小冊子偷來告訴曹操。

曹操看後大怒,便有了殺楊修之心。

楊修是真的厲害,能猜出曹操會出什麼題目。不過曹丕偷小冊子告曹植似乎不太靠譜。楊修與曹植都是聰明絕頂之人,記東西更是曹植的長處。楊修如果要教曹植應付曹操的提問,根本不用專門寫下來,直介面述教給曹植便行了。

我感覺楊修和曹植身邊人全被曹丕給收買了。楊修只要說錯話,就會有人給曹操打小報告,搞點栽贓陷害之事,也是小意思。

歷史上的楊修並不是在漢中因為雞肋事件被殺的,而是在半年後,曹操隨便找個藉口給殺了。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為楊修輔佐曹植,參與奪嫡。曹植落敗,而楊修太聰明,曹操為防止禍亂而殺了楊修。

再讀《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下)曹阿瞞兵退斜谷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士族大家,背景相當不錯。前面長安之亂,漢獻帝逃跑,就有楊彪忠心護主的故事。楊彪也是三國時期非常長壽之人,活了八十多歲,比司馬懿活得還長。

楊修本來深得曹操賞識,曹丕及眾王子都爭著與楊修交好。最後楊修選擇了曹植。

曹植雖然聰明,擅長寫文章,鋒芒畢露,但是他沒什麼政治才能,又總是喝酒誤事,很不靠譜,最終失寵。曹操為了防止內亂,自然要削掉曹植的實力,不能殺親兒子,對楊修下手,也是理所當然的。

曹操殺了楊修後,第二天便進軍,出斜谷界口。魏延率軍迎戰。

曹操招降魏延,反被魏延大罵。曹操令龐德出戰,二將正酣鬥間,曹營寨內起火。原來是馬超劫了中軍和後軍兩個寨子。

曹操拔劍在手,說:“後退者斬!”眾將奮勇向前,魏延詐敗退走。

曹操這才指揮部隊回軍迎戰馬超,自己在土山上觀戰。忽然魏延又殺了回來,一箭射中了曹操。

曹操翻身落馬,魏延策馬上山來殺曹操,卻被龐德截住廝殺。

龐德戰退魏延,保護著曹操前進。馬超退兵,曹操帶傷回營。原來曹操被魏延射中人中(上唇上方正中,鼻子下面),掉了兩顆門牙。

曹操這才想起楊修的話,派人給楊修收屍厚葬,然後傳令班師,讓龐德斷後。

楊修之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特別容易引起共鳴,楊修的毛病,我們或多或少都有。

才智出眾是好事,但是不能不分場合,過度張揚。做人做事,要學會收斂,過慧易夭。

宋代蘇東坡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名句,清代鄭板橋也寫了“難得糊塗”的警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