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導語: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年僅三十一歲的昭明太子蕭統斃。儲君關乎國家大局,舉國哀痛之餘,立儲問題被提上了日程。梁武帝猶豫再三,最終決定放棄嫡皇孫蕭歡蕭警長兄,繼立第三子蕭綱為太子。這就是蕭梁歷史上的“廢嫡立庶”事件,毛漢光先生曾指出,“此事對於梁朝政局之發展,以及蘭陵蕭氏在隋唐政權中之地位有深遠影響”。結合相關史實進行深入考察,確實如此。就後梁立國而言,亦當追溯到這一事件。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中大通三年五月,梁武帝詔告天下,正式立蕭綱為太子。詔二偉一下,朝野譁然,輿論鼎沸。《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昭明太子統傳》載“帝既廢嫡立庶,海內蹲韶”。梁武帝六子蕭綸頗有微詞,認為廢嫡立庶“不謂德舉,而云`時無豫章,故以次立”,。許多大臣紛紛上書反對,《南史》卷二六《袁湛傳附袁昂傳》袁昂時任尚書令,以耿介忠正聞名朝堂。他的反對意見雖未被採納,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朝野振盪。面對這樣的情勢,周弘正上奏給蕭綱,勸蕭綱主動讓位,以避輿論鋒芒,《陳書》卷二四《周弘正傳》載:伏惟明大王殿下,天挺將聖,聰明神武,百辟冠冕,四海歸仁。是以皇上發德音,下明詔,以大王為國之儲副,乃天下之本焉。……意者願聞殿下抗目夷上仁之義,執子藏大賢之節,逃玉輿而弗乘,棄萬乘如脫展,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古有其人,今聞其語,能行之者,非殿下而誰……弘正陋學書生,……是以敢布腹心,肆其愚替。如使當言野說,少陳於聽覽,縱復委身烹鼎之下,絕命肺石之上,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周弘正與蕭綱曾有君臣之交,蕭綱早年擔任丹陽尹,援引周弘正為其主簿。周弘正勸蕭綱主動讓位,並非是要反對蕭綱做太子,而是希望他能做出隱讓的政治姿態,以使“當言野說,少陳於聽覽”,從而平息輿論之躁動。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蕭誓出刺雍州兩年後,其所謂“世亂可以圖霸功”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太清二年八月,侯景據壽陽反梁。次年三月臺城陷,梁武帝病死淨居殿,蕭綱雖立,但實際上受制於侯景。地方上,侯景圍臺城時,蕭梁宗室諸鎮紛紛起兵勤王,但他們勤王不力,各懷鬼胎,太清三年一月,援軍渡淮攻東府失利後,便不復戰了,三月臺城陷落,侯景一紙矯詔,大軍便作紛紛散去。另外,東魏、西魏又趁侯景之亂、梁宗室內爭之際大肆侵佔梁土。侯景叛變使得蕭梁政局陷入了大混亂。這場動亂中,蕭繹的表現值得一提。蕭繹手握荊州精兵,卻“不急莽、卓之誅,先行昆弟之戮”。梁武帝崩,蕭繹以討侯景的名義,令蕭方等、鮑泉攻打湘州刺史蕭譽。蕭譽告急於其弟蕭誓,太清三年九月,“警時以譽危急,乃留譜議參軍蔡大寶守襄陽,率眾二萬、騎千匹伐江陵以救之。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至於蕭警投附西魏的目的,竊以為,他只是想尋求西魏的庇護,以保全自己,並沒有一心臣服西魏的打算。這一點,蕭警在其《憨時賦》中有所透露“恨少生而輕弱,本無志於爪牙”。另外,《周書》卷一九《楊忠傳》的記載亦為一有力佐證“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警雖稱藩附,而尚有貳心”。後梁之建立,除了以上時局變化的背景外,亦與蕭譽個人性格、能力等有一定的關係。突襲江陵失敗後,蕭警投附西魏,確有不得已處,但之後西魏趁蕭梁宗室內亂而坐大時,蕭警卻毫不提防,只一心想著如何消滅蕭繹。當垂涎江陵已久的西魏意圖攻打蕭繹時,蕭警竟然積極請求西魏出兵。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另外在軍事戰略與政治判斷上,蕭警也不夠成熟。在助西魏平江陵後,蕭警屬將尹德毅獻計,勸他趁機擺脫西魏、自立門戶。尹德毅向蕭警建議,`趁西魏精銳集中江陵之機,擺設鴻門宴擒殺於謹等將帥,然潔招降王僧辯,回建康稱帝。蕭警未聽從此計,理由是魏人待他甚厚,不司一背德,事實上,魏人待他並不“甚厚”。西魏霸佔了蕭警的雍州寶地,將洗劫一空的江陵城留給了蕭警。此時,蕭警才一追悔莫及,卻無補於事了。

梁武帝在建立後梁時,有哪些原因當時的處境又是如何的呢?

綜上所論,後梁的建立與梁武帝廢嫡立庶,蕭繹、蕭警叔侄內閱,蕭梁國力的衰弱以及蕭警個人因素皆有重大關係。梁末蕭梁皇室成員為一己私利,斤斤計較,而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最終葬送了梁武帝的一代霸業,誠如邵陵王蕭綸所說“夫征戰之理,義在克勝至於骨肉之戰,愈勝愈酷,捷則非功,敗則有喪,勞兵損義,虧失多矣。”確實,與其說是侯景亂梁,倒不如說梁朝自亂,最後還引狼入室,自取速亡。當江陵為西魏攻滅,興盛一時的蕭梁政權名存實亡,後梁便是在此慘痛代價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雖立國江南,卻己附庸於北朝。一言以蔽之,後梁的建立實是蕭梁皇族政治鬥爭悲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