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臨死前,曾想投降元朝,忽必烈為啥沒有答應?原因令人稱奇

文天祥臨死前,曾想投降元朝,忽必烈為啥沒有答應?原因令人稱奇

文天祥自有寧折不彎的風骨,與官職大小無關,投降決計不肯,不過妥協條件也確實提過,但不宜過分解讀,更不能抹黑我們的抗元英雄。王積翁的才學一般,能力欠佳,投降卻著實幹脆,不過他倒是真的想救文天祥,首先就是王積翁向忽必烈推薦了文天祥,“南人無如天祥者。”雖然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頗令人玩味,但說的也算實情,並且毫不介意文天祥一旦脫困,地位比他要高不少,豁達還是巴結以期為今後仕途鋪路,我們不討論。王積翁的“營救”行動並沒有停止,為了增加成功機率,王積翁召集多人,打算集體上書,按照文天祥所說出家的條件,為其爭取獲釋,可是狀元才子兼民族敗類-被大明、大清君主一致唾棄的留夢炎擔心惹禍上身,所以阻止了眾人的遊說企圖,大意為:文天祥逃脫牢籠,很大機率是要號召志士再次抗元復國。

文天祥臨死前,曾想投降元朝,忽必烈為啥沒有答應?原因令人稱奇

忽必烈是傑出的君主,做為蒙古人,卻有很先進的學習意識,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多年,胸襟氣度眼界皆非其祖先能比,善待士大夫階層,雖然可以視為一種帶有政治目的的命令,但也是其自身的真實想法。忽必烈不會允許這種情感因素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判斷。更何況忽必烈確實想釋放文天祥只不過被人勸阻了,到了文天祥行刑那天,還差人阻止,只不過沒有趕上而已。文天祥的價值在於,他是一個標杆人物,一個政治風向標,一旦為忽必烈所用,對大元企穩政權,減少反抗,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畢竟南宋子民不那麼容易被壓制馴服。文天祥不僅僅是前朝重臣,他還是前朝殘餘勢力代表,形象工程的典範,如果這種標誌性人物都能歸順,那對反元勢力的打擊將會很大,同時也可以借文天祥標榜自己的政權是正統且萬眾歸心的。

文天祥臨死前,曾想投降元朝,忽必烈為啥沒有答應?原因令人稱奇

忽必烈考慮降臣們集體上書的情緒(忽必烈需要這些人),文天祥會被釋放。幾年後忽必烈控局完畢就不再需要文天祥站隊了,那麼文天祥有可能明知一死而再次抗元,也可能專心修道,因為他本來就是佛道雙修。忽必烈都不想殺,偏偏就是因為留夢炎多嘴害死文天祥,所以比如朱元璋和乾隆這些皇帝都死恨留家,當然,民間也恨。大義凌天的文天祥英勇抵抗元廷被俘後的全部過程和故事,他若不想死,根本無需卑躬屈膝的去求饒,只要服一個軟,就有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何須像當下一些洋奴,熱臉貼著冷屁股去抹黑、背叛祖國,主子把他利用完了一張綠卡都不願意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