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驛之禍:9位皇子被殺,30多位忠臣被投入黃河,唐朝走向消亡

我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要說哪個朝代最為開放、文化最為多元,那一定是唐朝了。可以說,唐朝在當時也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李唐時期、疆域遼闊,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也在不斷交流,經濟繁榮程度舉世聞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皆在這其中。只是,這樣的繁榮卻終結在了“安史之亂”。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轉折點過於重要吧,所以很多人認為安史之亂導致了大唐的滅亡,其實不然。黃巢起義才是壓死唐朝的稻草,白馬驛之禍更是直接斷送了唐朝的國祚,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黃巢起義

俗話說得好:“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是高到不能再高,就只能走下坡路了。這句話也適用於國運,比如唐朝,即便是大唐盛世,最後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唐朝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雖然這兩次動亂沒有直接導致唐朝覆滅,但是已經動搖了大唐的根基,唐朝從此再也無法恢復到原來巔峰時期的狀態,開始了下坡路。

在黃巢起義中,除了黃巢之外,還有一個人以強大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個人便是朱溫。最初的時候,朱溫原是黃巢起義中的一員,由於他殺伐果斷,驍勇善戰,很快就得到了黃巢的賞識,成了一員猛將。

朱溫是一個愛走捷徑,他經常只顧自身利益的人,即使在起義軍中是一名猛將,但依然不滿足自己的野心。和背景深厚的大唐王朝相比,明顯是後者對他更有吸引力,只要歸順大唐立了功,在朝中就不愁沒有名利地位。

白馬驛之禍:9位皇子被殺,30多位忠臣被投入黃河,唐朝走向消亡

幾次戰敗後,朱溫被黃巢斥責,再加上王重榮的慫恿,更加堅定了他歸順朝廷的決心。公元882年,朱溫在起義軍處於不利形勢的時候,認為時機已到。

他立刻殺了監軍,以此當做投名狀送給朝廷,顯示自己歸順朝廷的決心。此時,唐僖宗聽聞此事,自然十分高興,畢竟朱溫可是立了大功,為他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朱溫從此得到了唐僖宗的賞識,還被封為金吾衛大將軍,被唐僖宗賜名為“朱全忠”。朱溫身處起義軍的時間很長,自然非常瞭解農民軍內部的各種情況。

他針對起義軍的弱點,帶著軍隊一一攻破,一點一點選潰農民軍,立下顯赫戰功。手握軍權,又有戰功的朱溫,一時間成為了唐朝末年響噹噹的權臣。

朱溫篡唐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叛農民起義軍中,除了朱溫,還有一人也有非常大的功勞,他就是李克用,二人都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不過,因為一件意外的事情,讓他們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在之後的一場慶功宴上,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竟然當著眾人的面罵了朱溫幾句。朱溫的心胸可沒有那麼寬闊,他非常記仇,就此兩人結下了樑子。

只是礙於唐僖宗的面子,他們不好明爭,又加上他們都是功臣、深得重用,只能暗中較勁、互不相讓。後來,朱溫晉升為汴州刺史兼宣武軍節度使,不久之後又被封為“梁王”。

隨著官職越來越高,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甚至想要帝位。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朱溫就以河南為中心,逐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當時能和他抗衡的也只有李克用。

為了解決這個隱患,朱溫便想方設法出兵圍剿李克用,一是為自己的私仇,二是為了打敗能和自己抗衡的對手。後來,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朱溫成功拿下了李克用,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對手能阻止他篡唐了。

很快,這個時機就來了!當時的昭義節度使李茂貞,挾天子以令諸侯,朱溫便又看準時機,以解救天子為由,攻打李茂貞,把他逼得節節敗退。

此戰勝利後,表面上是朱溫救了唐昭宗,實際上唐昭宗已經被他挾制,他還要求唐昭宗遷都。即便唐昭宗一萬個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和朱溫對抗,為了保命只能聽朱溫的話。

當時,以朱溫的實力完全可以稱帝,但是古人最忌諱的就是謀朝篡位,這樣會留下千古罵名。同時,即便稱帝也無人會信服,就像曹操一樣(人稱曹賊)。

不過,朱溫雖然沒有篡權,但他卻秘密刺殺了唐昭宗,擁立其子李柷登基,即唐哀帝。這個稱號一聽便給人一種大唐即將滅亡的感覺,事實也確實如此。

朱溫一邊控制著傀儡皇帝,一邊清除反對自己的唐朝大臣,開始培養自己的心腹,為日後自己登基為王掃清路障、打下基礎,也就是在此情況下白馬驛之禍到來了。

白馬驛之禍

成立一個新的王朝絕非易事,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即便他有能力坐上帝位,可是前朝官員卻不一定真誠地臣服於皇帝,朱當時面臨的便是這樣一種窘境。

正當朱溫為此所苦時,一個名叫李振的人給了他一條建議。李振此人聰明好學,才高八斗,但是連著幾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他因此對科考中的腐敗現象懷恨在心,更是十分痛恨自稱“清流”的官僚。

也許是自己的私心,想要公報私仇,於是心狠手辣的他建議朱溫,直接殺了30多位大臣,將屍體都扔進黃河,讓他們成為永遠的濁流,這就是“白馬驛之禍”。

除了臣子,還要剷除王室中人遺留的禍患。唐昭宗一共有9位皇子,朱溫為了除掉他們,命令蔣玄暉在九曲池設立鴻門宴,宴請九位皇子。

在這個過程中,朱溫將他們通通勒死,而後拋入池中、永絕後患。當然,帝王之心不可測,他也不會允許一個對自己知根知底的人活著,事後很多參與白馬驛之禍的人都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

沒有了反對的勢力,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溫於907年坐上帝位,建立後梁。如此強盛、萬國來朝的大唐王朝就這樣走向了滅亡,如此結局也詮釋了一句話+盛極必衰,朝代更迭是必然的。

可笑的是,朱溫費盡心思、千辛萬苦建立了後梁,最終卻因為自己沉迷酒色,不過十餘載便走向滅亡。

朝代更迭在史書上不過寥寥幾筆帶過,可卻都是真真實實存在過的歷史,其中的艱辛和曲折又有誰能說得清呢?只有順應歷史的潮流才是正道。

同時,歷代王朝的皇子,既然享受了尋常人一輩子都享受不到的尊榮,也就必須承受更大的風險。皇位更迭萬分兇險,稍有不慎便會落得十分悲慘的下場,即使不爭不搶也不一定能有好結局,白馬驛之禍便是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