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劉備前半生四處奔波,連塊像樣的地盤都沒有,根本沒人看得起,“匡扶漢室”的雄心壯志常常被當笑話。一直到入主徐州,才終於不用寄人籬下,開始有了點地位和政治資本。說起來,這徐州還是別人送給他的。是誰那麼大方,平白無故送給劉備一個省的地盤呢?

這人叫陶謙。三國時期的徐州牧。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劉備奔波半生,擁有徐州後,才告別寄人籬下的苦日子

攤上事兒的陶謙

陶謙讓徐州,前後讓了三次。在爾虞我詐、彼此為一塊地盤打得你死我活的三國時期,陶謙是否真心實意把徐州讓給劉備呢?我們且從陶、劉兩人相識說起。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天降橫禍。

曹操老爹曹嵩路過徐州,被陶謙部將殺死。曹操得知後,切齒曰“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盪徐州,方雪吾恨!”。曹嵩是否陶謙或陶謙部將殺死的,至今是一樁公案。《三國演義》說,陶謙欲結納曹操,派部將護送,哪知部將貪財,傻了曹嵩一行。《後漢書》則記載,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事實上,曹操看重的是陶謙的地盤,不管陶謙殺沒殺曹嵩,他的目的都在於徐州。想當年,張繡攻打曹操,曹操的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負責斷後,都被殺死,曹操本人也差點丟了性命。可後來張繡來降,曹操高興不已,並且厚待張繡。殺子之仇根本不算啥,至於殺父之仇,對於實用主義者曹操來講,或許也沒什麼大不了吧。

不管怎樣,反正陶謙這回是攤上事兒了。

曹操大軍很快兵臨城下,陶謙打不過,只好四處發英雄帖,來的有北海相國孔融,青州刺史田楷,還有時任平原相的劉備(相當於平原縣縣長,當時劉備投奔在公孫瓚處,田楷為公孫瓚部將,位居劉備之上)。這是陶謙和劉備第一次見面。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報父仇只是一個藉口,曹操的目的是攻取徐州

初讓徐州:滿滿的套路

陶謙迎來劉備後,“見玄德儀表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玄德。”搞得劉備一臉懵逼。

陶謙是否真心讓位呢?當然是客套。才見一面,一見鍾情也不用把家產都讓給他吧?陶謙也許是試探試探這位傳說中的豪傑,同時也有示恩的意思,就像《水滸》裡面的宋江,一有好漢上山,就忙不迭地說“才疏學淺”,借讓位來收買人心。劉備廝混半生,當然知道陶謙啥意思,義正言辭地說,“公出此言,莫非疑劉備有吞併之心耶?若舉此念,皇天不佑(你難道懷疑我來搶地盤嗎?我如有此意,天打五雷轟)!”

於是,初讓徐州不了了之。總結一下,陶謙初讓徐州,並非真心。真要讓,首選是青州刺史田楷,其人地位最高,最有實力保全徐州;次選是孔融,七歲讓梨的孔融不僅是他好友,而且名滿天下。讓給劉備,完全是套路啊。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再讓徐州:實為拉攏劉備。且說劉備入徐州後,也想表現表現。就毛遂自薦,寫封信勸勸老相識曹操,“遺書於曹操,勸令解和”。

曹操看信後大罵“劉備何人,敢以書來勸我(劉備算老幾,也敢來勸老子)!”正要斬殺來使,竭力攻城。意外發生了,此時呂布抄了曹操老巢兗州,嚇得曹操趕緊收兵,便聽了手下參謀意見,賣了個便宜人情給劉備,“款留來使,候發回書”,可謂翻臉比翻書還快。

劉備一紙退曹操十萬軍,讓不明就裡的陶謙刮目相看,又要讓徐州了,在慶功宴上誇劉備“帝室之青,德廣才高,可領徐州”。事實上,當時的劉備,別說是帝室“遠親”,即便是近親,在手握重兵的諸侯看來,根本不名一文。這不,曹操收到他的信,直接就罵了。劉備當然也明白這點,自然不敢接。

不過這次不一樣,陶謙手下重臣糜竺、陳登,名士孔融,以及兄弟關羽、張飛都來勸劉備接受,意味著劉備有了不少輿論支援。這時候的劉備,還得做做樣子,“陶謙推讓再三,玄德只是不受”。

最後,陶謙說,既然你堅持不受,這附近有個小城叫小沛,可以屯軍,可否請你駐軍小沛,保衛徐州?薑還是老辣,陶謙的目的露出來了,是想讓劉備當保衛徐州的炮灰。

就這樣,劉備開始換了個主顧,開始依託在陶謙門下。陶謙讓徐州,被後世譽為“高風亮節”

三讓徐州:戲,要做足

陶謙第三次“讓”徐州時,已經63歲,忽然染病,自治命不久矣。請來了心腹糜竺、陳登商議後事,又叫來了劉備,再提讓賢一事。此時,曹操正醞釀新一輪攻擊,徐州基本上無法保全,到時候徐州可能被攻下,而且自己全家都要遭到屠戮。

這回,劉備沒拒絕。他明白要是再裝清高,以後可就沒機會啦。

他第一句話問的是“君有二子,何不傳之?”這話的潛臺詞是,你不會來忽悠我的吧?

陶謙說,兩個兒子“其才不堪認”,要劉備“切勿令掌州事”,意思是兒子才能平庸,千萬不要讓他們掌管徐州。這是一位臨終老人的先見之明,弱肉強食的年代,把家業傳給沒有才能的兒子,這是在害他。這點來看,他比劉表要有自知之明。當然,兒子無法傳家,這也實在太可悲了。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陶謙以兒子不才為由,讓賢劉備明白,這回徐州是跑不出自己手掌心了,但還是要做做樣子,假意推辭。這時候,糜竺開始了歷代常用操弄民意的手法,領著徐州百姓到府前哭拜,“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戲都演到這份上了,劉備於是進位為徐州牧。也許是受糜竺啟發,多年後的諸葛亮,也率眾演了同樣的戲碼,率民眾哭拜勸劉備“繼承大統”。三讓徐州,陶謙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讓賢——當然,他送給劉備的也是一塊燙手山芋。日後,徐州果真被曹操攻取。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還是“假意”?

劉備接手的徐州,其實是一個燙手山芋

三國曆史,有很多“讓賢”的故事,有被逼的,比如漢獻帝。也有迫於形勢,“甘願”讓賢的,陶謙就是在外有強敵,兒子又無法自保的情況下,把基業讓給劉備。這樣,兩個兒子至少可以過個富貴生活,遠離政治廝殺。

歷史輪迴,很多年後的白帝城託孤,劉備也對諸葛亮說“犬子無能,你行就你上啊(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種情境,與陶謙死前讓徐州何其相似——只是,諸葛亮死愛面子不敢要,結果下半生都在伺候劉禪這個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