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春秋後期,一向稱霸中原的晉國,國君的權力逐漸衰落了。晉國到晉定公、晉出公的時候,有六家有名的卿大夫,他們是智氏、範氏、中行氏、韓氏、趙氏、魏氏。史書上把這六家稱為“六卿”。後來,這六家的勢力越來越大,控制了晉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前455年,晉出公在位的時候,智氏聯合了趙氏、韓氏、魏氏,滅了範氏和中行氏,瓜分了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從此,晉國就由六卿專政變為四家掌權了。這四家是智伯瑤、趙襄子、韓康子和魏桓子。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晉出公見這四家的勢力太大,自己又不甘心做傀儡,就秘密向別國借兵,想削弱他們的勢力。不料訊息洩露,智伯瑤聯合其他三家打敗了晉出公,另立哀公為國君,並把哀公牢牢地控制住。實際上,智伯瑤等於把整個晉國的大權搶在自己的手中了。但他還不滿足,一心想廢掉哀公,自己當國君。可他害怕另外三家不服,就想出了一個削弱三家力量的辦法:他打著哀公的旗號,說為了增強晉國的防禦力量,要四家各獻出一百里土地,作為收取賦稅擴大軍事開支的費用。如果其他三家交出土地,智伯瑤就可不費力地白得三百里的地盤,他的力量也就更強了;如果哪家拒絕交出土地,他就以國君的名義發兵討伐,這是名正言順的。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願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給智家。

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於是就傳哀公的旨意,聯合韓魏兩家去攻打趙家,並許願勝利以後,趙家的地方由三家平分,於是三家兵馬浩浩蕩蕩向趙家殺來。

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智、韓、魏三家兵馬一來,就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拼命攻打。趙家軍隊憑著武器精良、糧草充足、士卒勇敢,堅持了三個多月。智伯瑤見晉陽久攻不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流去,要是把瞥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開了個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灶頭也被淹沒在水裡,人們不得不把鍋子掛起來做飯。於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倆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啊!”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心裡卻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讓給智伯瑤,是不會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

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韓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正在猶豫,被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一天夜裡,韓魏兩家派人扒開了靠近智家的堤壩,水一下子湧進了智家的營寨。智軍大亂,韓魏趙三家趁機殺了進來。智伯瑤從睡夢中驚醒,知道大勢已去,慌忙逃出帳外,乘坐一個木筏逃跑了。他想逃到秦國去借兵復仇,誰知剛到河邊,就被趙襄子埋伏下來的人抓獲。趙襄子當眾宣佈智伯瑤的罪狀,把他處死了,隨後又滅了智氏家族。智氏全族僅有一門因改為輔氏而得以保全。趙襄子對智伯瑤怨毒最深,還把智伯瑤的頭顱塗上油漆,做了瀝器。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趙、韓、魏三家聯合起來,消滅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地盤。晉國大權由三家執掌,從而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後來,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相繼去世,他們的繼承人趙籍、韓虔、魏斯趁著晉幽公剛繼位的時機,乾脆把晉君的大部分地盤也瓜分了。晉國已名存實亡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由此拉開序幕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三家為諸侯,封趙籍為趙侯,魏斯為魏侯,韓虔為韓侯,與晉侯並列。這一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戰國即由此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