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佼佼大唐,無限風光。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湧現了無數的優秀詩人。

然而,有這麼一位詩人,他生性豪放,詩風清新脫俗,不拘一格,富有浪漫主義情調。他既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不羈,也有“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的惆悵;既有“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深沉,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嘆;既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憂鬱,更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雄壯。

他就是被後世人稱為“詩仙”的李白。

李白是中國詩詞界僅次於屈原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寫下了千餘首詩。

在這千餘首詩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在白帝城寫下的,這首詩就是《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顧名思義就是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的意思。

李白這首詩是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遇到皇帝大赦的時候寫下的。

李白作為一個舉世大文豪,為什麼要被流放呢,他得罪了誰?

這就要先從唐肅宗李亨與永王李璘的權力鬥爭說起,也就是晚唐歷史上有名的永王叛亂。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永王為什麼要發動叛亂

永王李璘原名叫李澤,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個兒子。

皇帝的兒子之所以多,是因為媳婦多,在同房的時候還不用採取避孕措施,更不用計劃生育,所以,兒子自然就多了。

作為皇帝的兒子,每一個人都有登上皇位做皇帝的機會。

那麼,對於誰當皇帝的問題,兒子們肯定都認為自己是最合適的,清代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個最現實的印證。

既然是這樣,那麼,永王李璘作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發動叛亂的直接動機,自然是為了自己能夠做皇帝。

要說這永王李璘,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他出生沒多久,母親就離他而去。

雖然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但是李璘卻不一樣,因為他生在帝王家,別說沒有媽,就算有媽,也輪不到媽媽養活。因為帝王家的兒子出生後,都是有奶媽餵養。

李璘從小沒媽,但卻生活的很好。

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李亨充當了當媽的角色,承擔了撫養他的義務,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一樣對待。

李璘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隨著李璘年齡的不斷增長,李亨發現,李璘這傢伙聰明無比,無論是什麼東西教一遍就會,簡直就是個神童。

唯一不能讓人感到滿意的是李璘的相貌,這傢伙聰明是聰明,卻生的奇醜無比,也不知道唐玄宗李隆基臨幸李璘他媽的時候,用得什麼姿勢,居然造出了這麼個醜八怪,儼然成了一個歪瓜裂棗。

雖然李璘長得奇醜無比,但李亨並不嫌棄他。在李亨的幫助下,還被加封為永王,這個時候,名字才改為李璘。

這個時候的李璘,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帝王子弟,雖然是醜了點,但人卻不壞,而且還忒聰明,誰也看不出他有造反叛亂的苗頭。

世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人不出軌,是因為誘惑的程度不夠,女人不出軌,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

這番話的潛在意思就是說,如果給男人誘惑到了一定的程度,男人就有可能出軌,如果給女人背叛的籌碼足夠,女人就有可能出軌了。

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李璘沒有表現出叛亂的苗頭,是因為沒有的誘惑,或者說,叛亂的籌碼還不夠。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的一場反叛,給李璘發動叛亂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安祿山是胡人,他造反之後,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到了蜀川,李璘當時跟著李隆基一起逃亡。

一個月之後,李亨在靈武城登基為帝,是為唐肅宗,並把逃往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奉為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得知之後,氣不打一處來。老子還沒死,你就敢登基,說好聽點你這叫保江山社稷,說不好聽的,你他麼這叫謀反篡位。

雖然這個時候的李隆基不同意李亨繼位為皇帝,不過,介於當時的情況,唐玄宗李隆基也只能默許。

為了不讓大唐的權力落入他人之手,唐玄宗李隆基就下令,讓自己所有的兒子擔任大唐國土下所有地方的節度使。

當時這個決策遭到了高適的強烈反對,高適認為,這樣做容易造成藩鎮割據,加速唐王朝的毀滅。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根本聽不進去,他執意要按照他的要求來。

永王李璘作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被敕令擔任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坐鎮江陵。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如果說安祿山造反給了永王李璘發動叛亂的機遇,那麼,唐玄宗李隆基敕令自己的兒子擔任節度使,就是一個典型的導火索。

因為在古代,發動叛亂首先得有兵,還得有錢,沒有錢,鬼才給你賣命。

永王李璘擔任四道節度使,又坐鎮江陵,可以說是佔盡了富庶之地。

江陵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哪裡位於長江流域,是非常富庶的地方,這樣,就給李璘造反提供了足夠的補給供應。

在李璘前往江陵任節度使的途中,他一路上招兵買馬,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隨意給身邊的安排官職,隊伍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掛著關銜。

從這裡開始,李璘就具備了發動叛亂的能力了。

但真正讓李璘萌發造反之心的,應該是唐肅宗在沒有唐玄宗李隆基的應允下,擅自登基為帝的時候開始的。

這就跟清代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是一樣的,康熙並沒有明確宣佈繼承大統的人是誰,所以,只要是皇帝的兒子,就都有機會,都有可能。

現在,你李亨沒有老爹的指示,擅自稱帝,誰能服氣?

心中不服,自然就有想法。

憑什麼你能做皇帝,老子就不能呢。

現在,老子要把他搶回來。

於是,李璘便開始招兵買馬,一時間聚集了一批人,李璘藉著這股力量,打算跟李亨爭奪皇位。

由於李璘招募了很多人,日常開銷又大,加上他從小長在皇宮中,根本不知道柴米貴,錢糧耗費之巨,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統領四道節度使的李璘覺得這樣的日子實在很好,打算佔據金陵,與老哥李亨分庭抗禮。

當唐肅宗李亨知道此事後,就下詔書,讓李璘去蜀地見唐玄宗李隆基,但李璘根本不聽。

愛誰誰,老子不去。老子不但不去,還要發兵攻打你。

原本在李璘手下的高適、李硯覺得苗頭不對,立即藉機奔赴唐肅宗李亨,陳說情況。

高適和李硯是絕頂聰明之人,他們看得出永王李璘成不了氣候,趕緊離開李璘,這樣的人都是官場的人精。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詩仙李白仍舊在李璘的幕府中,他沒有那麼強的政治敏銳性,他看不出李璘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仍舊跟著李璘鞍前馬後。

李璘發動叛亂後,很短的時間就被剿滅。

李璘被皇甫先在平息叛亂中誅殺。

在這場叛亂中,由於李白是李璘的幕僚,大致相當於秘書或謀士一類的人,因此受到牽連,罪行卻不是很大,最終被判流放到夜郎這個地方。

由於李璘是唐肅宗李亨一手撫養長大的,李璘叛亂被殺。

他尤為悲傷,雖然李璘叛亂死去,但唐肅宗李亨並沒有遷怒李璘的兒子,而是給他們高官厚祿,讓他們衣食無憂。

永王叛亂說到底就是一場政治鬥爭,因叛亂受到牽連的人,被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但途中流放的人被赦免,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流放夜郎的途中白帝城這個地方遇赦。

李白被赦免之後,心中非常高興,詩興大發,就在白帝城寫下了這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早發白帝城》表達了什麼含義

李白被流放的地方叫夜郎,夜郎大約就是現在的貴州省。

在唐代,夜郎是一個不毛之地,可以用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狼來了都掉眼淚的倒黴地方來形容,被流放到這樣的地方之後,一輩子就只能呆在這樣的地方了,最終老死在那裡。

也許是命運的不公,李白恰恰就被流放到這樣的地方。

在流放的路上,李白萬念俱灰,感覺人生已經永無出頭之日,怪就只能怪他跟錯了人。

李白在初入永王幕府時,本以為出頭之日就在眼前,找到了一張長期飯票,哪知道永王這廝看到江陵這個地方富庶一方,想要在這裡圈地不走,效仿東晉,在江陵建立自己的政權,與唐肅宗分庭抗禮。

李璘這麼做,不但唐玄宗李隆基不願意,唐肅宗李亨也是斷然不會同意的。

安史之亂爆發時,唐肅宗李亨在未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意下登基為帝已經觸摸了李隆基的逆鱗,現在,李亨剛剛登基,李璘又要來個割據一方分庭抗禮,建立自己的政權,那是絕對不行的。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是三條龍。

最終,永王叛亂被剿滅,李白當時作為李璘的幕僚,被判流放夜郎。

由於永王李璘是唐肅宗李亨一手帶大的,他愛弟心切,決定赦免流放以下的人員。

李白在赦免之列,剛到白帝城,李白就收到了朝廷的赦免通知。

然後,他在白帝城坐船,前往當初永王李璘坐鎮的江陵。

這就是《早發白帝城》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白帝城大約在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傳說是公孫述建造的。

白帝城這個地方原來的名字叫魚復,後來公孫述發現一條白龍從一口井中飛出。

李白看到這樣一個地方,加上剛剛被赦免,心中高興,揮筆寫下這首詩。

千百年來,人們讀到這首詩,總感覺李白這首詩抒發了一種歷經歲月艱辛之後的暢快,充滿的無限的豪情和歡悅。

可是,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其實更能體現出李白對唐肅宗對李亨和永王李璘爭奪皇位的嘲諷。

表面上看,這首詩的前後兩句寫了彩雲和猿啼,先是表達了一日順江而下的千里行程,後又藉著輕舟劃過萬重山的經歷。李白看上去很喜悅,很高興,山兩邊的猿猴都在為他歌唱慶祝。

可是,這首詩的含義並不是這麼淺顯。

永王叛亂時候的的李白,已經五十八歲了。

在唐代醫學不算髮達的的社會,一個人能活到六十歲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這個年齡的人,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難道還會以物喜、以己悲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一個人在社會上經歷過起起落落和浮浮沉沉的人,他已經看慣了世間的悲與喜,對世間的悲喜早已不在乎,早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儘管在流放的途中遇到大赦,他也會高興,但是絕不會像剛入世的小夥子那般輕浮,那般暢快。

這個時候的李白,詩歌的創作水平已經登峰造極,不會用猿啼來形容內心的喜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晚唐時期,有一個跟李白同一時代的詩聖杜甫寫過一首叫《登高》的詩歌,其中兩句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在這裡,杜甫用的是猿嘯,來表達內心的惆悵與哀怨,抒發心中的寂寞與寥落,

在北魏酈道元的《三峽》中,他曾寫道:每當天氣晴朗,常常就有猿猴高聲呼嘯,在江上打漁的人經常唱: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意思就是說,在巴東的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當中,巫峽是最長,兩邊經常有猿猴鳴叫,聽到叫聲後,淚水不自覺的就掉了下來,打溼了衣裳。

從這裡就足以說明,猿猴的啼叫,絕對不是來形容精神喜悅的,猿啼與快樂沒有什麼關係。

在那個時候,三峽還沒有被開發,野生動物遍地,難道山的兩側就只有猿猴叫聲嗎?難道就沒有鳥叫,就沒有虎豹豺狼的吼叫嗎?

當然是有的,但是,李白卻選擇只聽到猿啼,充耳不聞鳥叫和虎豹豺狼的吼叫。

這就說明,李白的詩中有隱語,他有一些想說的話,無法拿到檯面上說,只能暗暗隱喻。

這裡應該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李白本已千里江陵一日還,回到了當初永王李璘坐鎮的地方——江陵,耳畔響起了猿猴啼叫,看到了萬重高山,心中又回憶起叛亂的腥風血雨,由眼前的景色過渡到寫自己的內心,以猿啼的陰森和萬重山的艱險,反襯自己從白帝城到江陵輕舟劃過的自在。

第二層含義:李白以沿岸的悲慘景象、艱難景象來隱喻這些年的遭遇,唐肅宗李亨與永王李璘為爭奪皇權的鬥爭,就好比兩岸的猿啼。李璘與李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其中最假惺惺的莫過於唐肅宗李亨。在叛亂中,李璘是被皇甫先殺死的,唐肅宗李亨不但沒有獎賞皇甫先,還誅殺了皇甫先。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李璘身為永王,就算叛亂,沒有皇帝授意,誰敢擅殺?說白了,李璘被殺,絕對是李亨授意的。但是,為了體現他的皇恩浩蕩,把殺死李璘的罪名栽到皇甫先身上,再假惺惺赦免那些因叛亂而受到牽連的人,並把李璘的子嗣封蔭高官厚祿,讓他們感恩戴德。

這就是帝王的權術。

而在李白看來,這不過是矯揉造作的假象,是用來迷惑人的,是用來維護統治的。李白認為李亨與李璘的兄弟相殘,是兩敗俱傷,李亨雖然勝了,但勝的並不心安理得;李璘 雖然敗了,但卻敗的死不瞑目。

因為這場叛亂中搭上了很多無辜者的性命,他們也有妻子兒女,誰來為他們的死埋單呢,就如同三峽兩岸的猿啼一樣悲哀。歸根結底,李白把李亨與李璘相互殘殺的不義之舉,比作兩岸的禽獸猿猴。

這就是這首詩的隱喻。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李白到底是不是無辜的

李白作為李璘的幕僚,只是一介隱士,算不上政治上的鬥士。

李白能在李亨與李璘兩派勢力的夾縫中生存,也主要是因為李白只是為了找一張長期飯票,究其原因還是李白知道,無論是李亨還是李璘,他們都是李家的人,幫誰不幫誰都不好。

假如李白真的幫助了李璘造反,幫他出謀劃策,幫他大搞宣傳,試想,唐肅宗李亨能放過李白?

當然是不可能的。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叛亂中的另外一位詩人高適。

高適是唐代詩人當中做官做的職位最高的一個人,李璘叛亂之前,他在江陵做長史,李璘叛亂後,他以極高的政治敏銳性,立馬以有病為藉口,偷偷的去投奔唐肅宗李亨,並將江陵一帶的形勢全部給李亨兜了個底朝天,並斷定李璘發動叛亂必然失敗。

高適還因此立了一件大功。

政治敏銳性和政治敏感性是唐代的文人政治與政治文人的本質區別。

因為李白不懂政治,他不知道官場還有這一套。

假如李白有高適這樣的政治敏銳性,再憑藉李白的才氣,在唐代絕對比高適混得好。

但是,李白還是太過於專注他喜歡的詩文,他覺得,把詩寫好就行。

所以,李白最終才落得個流放的處罰,要不然,我們也看不到李白這首隱喻深刻的《早發白帝城》。

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一首隱喻深刻的詩,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