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向木匠學笛,聶耳從此迷上樂器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向木匠學笛,聶耳從此迷上樂器

小小音樂迷

聶耳學笛

因房東把房子收回,聶耳家再次搬家,由老昆明的威遠街菜市遷到了端仕街居住。這條街是昆明市木器店最集中的街道,大小不同的店鋪有很多家。大多數木器店都以做桌椅板凳等常用傢俱為主,只有個別店鋪可以做精細的木活。

聶耳家在端仕街居住的時間不長,聶耳卻在這裡迷上了樂器。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向木匠學笛,聶耳從此迷上樂器

1924年求實小學“兒童樂隊”成員與教師合影。前排左一持三絃者為聶耳。

(資料圖

深夜聞笛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彭寂寬走下樓來看聶耳。一看,人不見了,她又到臨街的門診室去找,只見聶耳正伏在鋪櫃上聽街上傳來的笛聲。這笛聲像森林中流淌出來的一股清泉,時而快活地奔跑、跳躍,時而從高高的岩石上跌落到深深的谷底,時而又像小兔一樣鑽進了草叢中。聶耳聽得入了神,連他母親走近也不知道。

這笛子的確吹得太響亮了,特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起來更是不同凡響。她沒有驚動他,一直聽到一首曲子吹完後才出聲問道:“老四,你的作業做完沒有?”

“早做完了,我正在聽街上傳來的笛聲。”聶耳如夢初醒地回過頭來對母親說:“你知道是什麼人吹的嗎?”

“是一位新搬來的木匠,他姓邱,人們叫他邱師傅。”

第二天放學後,聶耳到鋪子門口去看這位四川籍的木匠師傅。他大約有30歲,體格健壯,五官清秀,生性活潑,穿一件青布衫子,衫角撩起,別在寬寬的褲腰帶上。

木匠邊哼著四川小調邊做活,見一個小孩子久久站在門口看他做傢俱,便問:“娃兒,你瞧上什麼寶貝啦?叫什麼名字呀?”

“我媽是下邊藥鋪的聶師母,我叫聶守信,想聽你吹笛子。”

邱師傅覺得這個娃兒十分可愛,又聰明又懂禮貌。於是把裝在樟木盒子裡的笛子拿出來讓聶耳看,告訴他現在回家好好做作業,等晚上再來聽笛子。原來邱師傅還沒有成家,他帶著一個徒弟幫他做些雜活。由於他性情和藹,喜歡親近小孩,所以街坊裡有的人叫他“娃娃頭”。

“音樂王子”

聶耳認識了邱師傅後,每天晚上都要去聽他吹笛子。並且很仔細地觀察他吹奏的每個動作,嘴唇放在笛孔的什麼位置,手指起落髮出什麼聲音,他的指法、用氣等,聶耳都牢記在心裡。回到家裡,聶耳就用向同學借來的笛子學著吹奏。開始,總是吹不響,後來終於吹響了,但吹奏歌曲時感到又費勁又難聽。

一天晚上,聶耳又去找邱師傅。

“請你教教我吹笛子可以嗎?”

“我吹得也不好,但可以把我知道的教給你。你以前吹過沒有?”

“我只吹過樹葉,笛子自己學了幾天,感到吹起來十分費勁,又不好聽。”

“會吹樹葉就能學會吹笛子。莫急,你吹吹讓我聽聽。”

說著,邱師傅把笛子遞給聶耳。

聶耳接過笛子吹奏起來,還是有些臉紅筋漲,非常費力。邱師傅認真地觀察後,把換氣、吹奏的正確方法向他進行了講解,並且指出了他不正確的動作與姿勢,然後又反覆做示範。經過邱師傅的指點,聶耳才知道自己吹不好的原因。透過努力,不斷改正,聶耳進步很快,不久就初步掌握了吹奏技巧,吹起來既輕鬆又順暢。

音樂使他們相識恨晚。聶耳被木匠迷住了。他喜歡木匠黑裡透紅的臉,喜歡他閃著笑意的雙眼,喜歡他高高的鼻樑,喜歡他嘴裡露出的潔白牙齒,喜歡他清亮的四川口音,喜歡他那雙穿著涼鞋的大腳和關節凸起的巧手。在聶耳的眼裡,邱師傅就是神話裡的一位非常英俊的“音樂王子”。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向木匠學笛,聶耳從此迷上樂器

聶耳使用過的笛子

(資料圖

兒童樂隊

有一件讓聶耳很苦惱的事就是向同學借來的笛子,人家要回去了,自己想買一支,又沒有錢,只好在練習時到邱師傅那裡借來吹吹,吹完後立刻歸還。在昆明熱鬧的街區,聶耳有時見到賣竹笛的小販,把長長短短的笛子放在一個布袋裡掛在肩上叫賣。為了招徠顧客,他會邊走邊吹奏一些民間曲調,十分好聽。聶耳只能追著賣笛子的小販,在背後傾聽,看見有人買了笛子,心裡很是羨慕。“如果我也有一支笛子,那該多好啊!”這個願望,後來才得以實現。那是過春節時,他們弟兄三人把親戚和長輩們給的“壓歲錢”都拼湊在一起,買了一支竹笛、一把胡琴和一把小三絃。從此,弟兄三人常在一起練習合奏。

後來,聶耳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繼學會吹笛子後,又學會拉二胡、彈三絃和彈月琴。經過一位小學老師的指導,加上他不斷苦練,已經能用這些樂器演奏一些歌曲了,他的心裡十分高興。昆明私立求實小學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娛生活,經常舉辦遊藝晚會,排演一些小型節目,如清唱、樂器合奏、大合唱、雙簧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班的小同學自排自演,有時還進行歌詠比賽。聶耳當然就是這些活動的積極分子。因為樂隊排練需要把人員固定下來,經過各班推選,全校喜歡音樂的同學組建了一個“兒童樂隊”。樂隊的主要樂器有風琴、胡琴、嗩吶、笛子、二胡、月琴等。當時,聶敘倫也在求實小學讀書,比聶耳高一個年級,也是樂隊的成員之一。

“兒童樂隊”一共有10多個人,聶耳演奏的樂器主要是笛子,有時也彈三絃、拉胡琴。由於他對樂譜比較熟,掌握的樂器也比較多,大家就推選他擔任“兒童樂隊”的小指揮。樂隊經常演泰的曲目有《蘇武牧羊》《梅花三弄》《昭君和番》《木蘭從軍》和一些流行歌曲,每次演出都很受觀眾的歡迎。

多給“補助”

昆明私立求實小學為了讓社會各界人士和學生家長了解辦學情況及學生的成績,經常在年終考試結束以後,舉辦一次學生成績展示會。到時就把各班學生的作業成績陳列出來,請家長和社會上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前來參觀指導,其目的是為了得到各方面的支援贊助,以便把這所學校辦得更好。

1923年冬天,考試結束以後,學校照例舉辦學生成績展示會,請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觀指導。當天晚上,還在學校裡舉辦了遊藝晚會。

這時有一位剛從邊疆來昆明的傣族土司,也被邀請來參觀。他認真地查看了學生的作業後,對大家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晚上,他還興致勃勃地來看小學生的演出。

蘇校長陪著傣族土司坐在前面,觀看了聶耳指揮的“兒童樂隊”演奏迎賓曲。接著,蘇校長請穿西服打領結的土司上臺發表演講。這位大學畢業的土司漢語講得並不流利,故沒有講多少話就下來了。

輪到聶耳以學生自治會會長的身份致答謝詞了,他沒有去背國文老師起草的乾巴巴的講稿,也沒有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講些枯燥無味的話,而是按自己的思路講起來:“聽說土司先生光臨本校,同學們都很高興!大家換上乾乾淨淨的衣裳到了學校,排好整齊的隊伍,等待貴賓到來。蘇校長說,土司先生讀過大學,很有知識,是位關心貧苦娃娃讀書的好心人……我們很佩服這樣的人。求實小學的蘇校長也是位熱心平民教育的專家,他用私產辦學,學費收得很低,有這樣的一些好心人,是我們窮苦娃娃的幸運!”

蘇校長坐在臺下開始有點緊張,怕聶耳講得不順暢。聽到這裡,他的心情放鬆了,先是點頭微笑,接著掏出手帕擦去淚水。

“我們感謝土司先生的光臨與厚愛,特意來參加遊藝晚會,希望先生多多指教,多給輔助!”聶耳講完話,恭恭敬敬行了個禮,跑進了後臺。這時整個會場響起了噼噼啪啪的掌聲,蘇校長、老師們以及傣族土司也給他鼓掌。晚會上,這位土司以驚奇的眼光看著聶耳的表演,頻頻點頭,同時讚不絕口。

晚會上,聶耳除了指揮“兒童樂隊”進行演奏外,還參加了“清唱”和“雙簧”的演出。土司深受感動,他認為這樣小小年紀的娃娃能說會講,文藝表演又這樣精彩動人,真實地反映了這個學校的良好教育狀況,對這樣的學校應該大力支援。同時,他又把聶耳結束講話時說的“輔助”二字聽成“補助”,於是他當場提起毛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為求實小學捐款400塊大洋。這對學校來說,是個很大的鼓舞,對於“兒童樂隊”,也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後來其他社會團體和學校舉辦遊藝晚會時,請“兒童樂隊”去演奏的比過去更多了,聶耳也為面臨經濟困難的學校作出了貢獻。

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向木匠學笛,聶耳從此迷上樂器

求實小學發給聶耳的畢業證書(資料圖)

崎 松

編輯:孫桂江

稽核:黎欣欣

責編:方麗波

監製:楊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