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周處除三害……語文課本里的勵志少年長大以後的人生!

孔融讓梨、周處除三害……語文課本里的勵志少年長大以後的人生!

本 文 約 5390 字 閱 讀 需 要 14 min小時候,語文課本常常用先輩仁人的故事教化我們,讓每個人心中樹立了自己的英雄榜樣。長大後,我們卻發現,不僅“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有些語文課本里收錄的歷史故事,在後來也走向了意想不到的結局……比如最為人熟知的“孔融讓梨”,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胸懷的孔融應該情商、智商雙商超群才對,但歷史上他投入曹操麾下時,卻總因不合時宜的“勸諫”而遭曹操厭棄,甚至被扣了個“不孝”的罪名而處死;再有“司馬光砸缸”裡的司馬光,看起來是個推陳出新、敢於打破束縛的主兒,誰料想後來竟一度坐上了反對變法的“保守黨”頭把交椅。孔融讓梨。圖源/網路一段時間、一件事、一句評價、一種作為……這些都不能成為全面評斷一個人的證據。今天,國曆君就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語文課本里被歷史真實引向不同結局的幾樁“公案”!周處勵志逆襲初中語文課本里曾收錄《世說新語》中的文言文故事《周處除三害》——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原文大義是——年少時的周處為人殘暴,常常禍亂鄉里,因而被鄉民公認為人間“三橫”,另外兩“橫”,一個是義興河中的飛天過水蛟,一個是旁邊山裡的吊睛白額虎。能與兩類野獸齊名,足見周處平日把鄉民心中的好感敗得有多幹淨。為不再終日受到“三橫”的威脅,有人想出個“以毒攻毒”的辦法:激將周處去除二害,一旦成功至少沒了野生動物對安全的妨害。周處雖終日作惡,卻也的確有些能耐。接到任務後,他上山殺虎、下水追蛟,一氣呵成,毫無半點拖泥帶水。蛟龍的血槽太滿,愣是讓周處尾隨追逐了三天三夜。一般人這麼折騰早已不知所終了,鄉親們以為周處也在除“二害”的過程中壯烈犧牲,為嘉獎其功德,特記為“周處除三害”,另外一害就是周處本人。誰料身懷絕技的周處竟成功擊殺了蛟龍,返鄉時正碰到鄉親們歡慶“三害俱滅”,才知道自己被鄉親如此忌憚和嫌棄,也終於幡然醒悟,產生了悔過的心意。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故事的最後,周處前往吳郡拜訪當時的名流大家陸機、陸雲指點迷津。面對悔憾時光荒廢而一事無成的周處,陸雲安慰道古人朝聞夕死,何況周處現在已能清醒立志,其實是建立一番功業的時機。周處大為鼓舞,就此改過自新。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據歷史記載,改過自新後的周處發展得如日中天,一度聲名顯赫。從二陸處返鄉後,周處發奮好學,原本孔武有力的武人又修得一身才情,加上當斷即斷的果決,不愁無處可去。一年後,周處被州府交相徵召,後在吳國出任東觀左丞。孫皓(公元242年-284年)末年,又出任無難都督。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周處的致仕生涯中,還發生過幾件意義深遠的大事。孫吳被晉朝攻滅後,王渾在建鄴宮問吳國人:“各位是亡國留下的人,難道沒有憂戚嗎?”見狀,周處則不卑不亢道:“漢朝末年分崩離析,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先滅亡,吳國後滅亡,亡國憂傷,哪裡只是一個人呢?”以此暗示歷史的發展是生死繼替,很難有王朝長盛不衰。王渾聽罷面露愧色。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周處曾在洛陽出任新平太守,在任期間安撫將和西北方向作亂的戎狄,使其歸附中原統治。後轉任廣漢太守時,明察秋毫,解決了許多郡內的懸案。由於政績斐然,周處得到朝廷重用,在被委任楚內史還尚未到任之際,又被徵拜為散騎常侍。對此,周處認為古人辭大官不辭小職,還是前往基層一線,安撫楚地剛剛經歷喪亂的民眾。 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周處還一度升任御史中丞,但由於過於剛直,糾察彈劾了許多寵臣國戚,遭到朝中人的嫉恨,於是,周處又遭遇了當年同樣的方式——隨夏侯駿西征,最好戰死沙場——被朝廷大臣遣離朝中。伏波將軍孫秀知道後認為此行兇多吉少,勸慰他以母親年事已高來推脫任務。周處卻認為忠孝向難兩全,既然已經告別親人侍奉國君,就要為國家獻身做好準備。不假推辭地奔赴戰場。恰逢此時都督關中軍事的是周處先前“得罪”過的司馬肜,周處對自己的命途發展也大概瞭然。當時七萬賊兵駐紮梁山,周處卻被夏侯駿逼迫帶五千兵進攻。周處說:“我軍沒有後援,必定失敗,不僅自身滅亡,也是國家的恥辱。”司馬肜不聽,依然命周處進軍討賊,見說服不過,周處便與振武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在六陌進攻齊萬年。終究由於敵眾我寡,而周處計程車兵又軍需匱乏,最後只能全力作戰到全軍覆沒。 連環畫《周處除三害》,繪畫:戴宏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周處逝後,晉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封賞錢財土地無數,還供養其母親直到壽終。後來司馬睿當晉王時,又為周處追加諡號為“孝”,以記錄他在世時“固守仁德而不行邪僻”。至此,頗有古人“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之風的周處,完成了人生中華麗的逆襲。王戎摳門小氣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跟周處一樣,一朝聞道便改寫命運,世間芸芸眾生,更多的還是凡人,比如接下來這位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也選自《世說新語》,原文說到: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大意是說:七歲的王戎在與玩伴見到路邊果實累累的李子樹時,竟然能剋制住不去摘來嘗一嘗,原因是他已經能推理出唾手可得之地,李子仍能堂而皇之地掛滿樹,說明那李子必然不好吃。王戎不取道旁李。圖源/網路這樣的反應和智商,哪怕在今天也得算個小神童。而王戎幼時不僅智力、耐性超群,據歷史記載還身懷“直視太陽不頭暈”的特異功能。六七歲時,王戎在宣武場看錶演,當時猛獸在柵檻中咆哮,把眾人嚇得作鳥獸散,只有王戎站立不動,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樓上看到後,稱讚他是奇童。能幼時就深入宣武場,也足見其家世不俗,據歷史記載,王戎出身於魏晉高門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時期官至幽州刺史,而父親王渾則官至涼州刺史,被封為貞陵亭侯。父親王渾與魏晉名士阮籍交好,每次阮籍登門拜訪,更多的會跟王戎交談。彼時,王戎十五歲,阮籍三十九歲。能得到阮籍的青眼,足見王戎的不凡。後來,在阮籍的帶動下,王戎也參與進竹林“酒會”中,一舉成就竹林七賢的美名,流傳後世。圖源/網路相比其他名士動輒超然物外、放浪形骸,王戎不僅入世,為人還頗有智慧,主要表現為他的“摳門小氣”,但這種自黑的手段,其實是一種免遭人嫉恨、“悶聲發大財”的智慧。歷史上記錄了幾件極為突出的“摳門”之舉。一是同他羈絆頗深的李子樹。王戎庭院中栽種幾棵品種優良的李子樹,結的果實又大又甜。可能是對自家產的水果格外自信,王戎就準備把它們賣出去來換得更大的價值。同時為了壟斷產權,防止其他人複製,他竟先把果核鑽破再拿去售賣,這令人咋舌的舉動傳遍四里八坊,王戎“摳門”的人設就此立住了。另外兩件常為人道的“事蹟”,則是王戎與自家人的相處日常。其一是說王戎的一個侄子大婚,迫於舊禮、礙於情面得送點什麼,王戎思前想後,奉上了自己的一份禮物——一件單衣。這本是相當寒酸的禮品,沒成想親事辦結沒幾天,又被王戎親自登門拜訪給要了回去。送禮索回的“神操作”可不止這麼一回。王戎的女兒出嫁時,照理說孃家都應該置辦一筆嫁妝,越是顯赫的家庭越會置辦的豐厚。不按常理出牌的王戎這次又想到了一個高招,那就是去問別人借了一筆錢來購置女兒的嫁妝,其後這筆債務就自然轉移到女兒女婿的頭上,前前後後王戎既合輒禮數,又未損失自己一分一毫。不過,事出反常必有因,身居高位的王戎自然是不缺錢的,而他不僅摳門,還要摳門到眾所周知,從當時的政治環境來看,更多是為了自保。一提起魏晉,人們就會想到竹林七賢、王謝風流,就下意識地認為那是一個名士風流、顧盼自雄的時代。而實際上,魏晉的另一面黑暗、血腥、殘暴不仁。它讓嵇康這樣的人走上斷頭臺,讓王戎這樣的人噤若寒蟬。若說王戎吝嗇,據《世說新語》記載,其父王渾去世時眾人隨禮百萬錢,王戎均不接受。平日裡,他對父母孝敬,對朋友忠厚,對兒女慈愛,為人重感情,也曾講出:“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樣感性的話語。綜合來看,摳門、吝嗇,更像是他避世的手段,憑著這樣“躲藏”的智慧,王戎活到了七十二歲,得享天年。“成”也“完璧”,亡也“完璧”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中被證明“打臉”的例子。完璧歸趙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故事中藺相如機智勇敢、膽識過人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完璧歸趙。圖源/網路在當時,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秦昭王之所以能因為一塊玉璧而將城池拱手相讓,實際上源於秦王故意想找個藉口來測試一下趙國的虛實,順便也測試一下趙惠文王的政治手腕。在這樣的前提下,趙國選擇以哪種方式迴應秦國,直接反映出他們此時的實力。而後來藺相如在秦宮的強硬表現,則恰恰代表了趙國面對秦國的態度:縱然實力還不及,趙國也不會輕易退讓,哪怕是一塊玉璧。秦昭王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殺死趙國使者,藺相如也清楚這點,他做出的玉碎舉動與其說是威脅,不如說是一場表演。這番測試,表面上看似乎秦昭王被藺相如搶白了一番,但事實上,秦昭王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透過趙國對於此事的應對,測試出了趙國對秦國的態度。僅僅過了一年,秦國的軍隊就打了過來。公元前282年,秦攻趙,拿下兩座城池;前281年,秦再攻趙,攻下了石城;前280年,秦國再攻趙,攻陷趙國的代郡。如今來看,在“完璧歸趙”的短兵相接之中,秦昭王似乎是一個窩囊蛋,趙國來的藺相如則光彩照人。但是,“完璧歸趙”表面的光鮮,無法掩蓋此事之後趙國的實際損失。陳勝吳廣起義。圖源/網路此外,語文課本里還有一些反轉的案例。比如《史記》的《陳涉世家》,其中寫到陳勝在田野躬耕時曾跟友人約定“苟富貴,無相忘。”後來,陳勝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並由此發跡。稱王后,一位曾和他一起打工的朋友找上了門,如願得到陳勝的召見,並被留在宮中。只是這位朋友進宮後常跟周圍的人聊起陳勝發跡之前的八卦,被有心人聽了去,就給陳勝告了密。陳勝很快就找了個藉口,把這個舊友殺了,此舉一出,他的很多老朋友都敬而遠之,當年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終究還是消散在風中。語文課本中還曾收錄文章《大禹治水》,其中寫道:“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曾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也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記載,以褒揚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精神。然而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也就是說,司馬遷認為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為他害怕治水不成得到懲罰,先前其父鯀就因治水不成而被誅殺。當然,並不是說大禹貪生怕死,畢竟多年奮戰在治水一線,即便迫於一定的政治壓力,也終究是靠著對民眾的公心才能堅持下來。大禹治水的繪畫。圖源/網路課本中的故事有限,而歷史的空間還在順延。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尋常百姓,誰的人生還沒有點高光時刻呢?至於故事之後的故事,來自於人生選擇與宏大時代的共鳴。 參考資料:《史記》《世說新語》方麗傑:《達斡爾族與漢族超自然英雄神話故事比較》,《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0年第四期,第9-13頁。 朱紹侯:《讀魏晉史札記三則》,《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第88-91頁。 侯冰玉:《〈世說新語·德行〉中人物形象的多樣化呈現》,《青年文學家》,2021年第9期,第66-67頁 且志宇:《論〈晉書〉中王戎好財吝嗇形象的生成》,《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20年第7期,第68-73頁 周麗萍,楊萍:《論〈世說新語〉中王戎性格的多重性》,《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第120-121+148頁。 徐江:《“完璧歸趙”邏輯思維批判——《廉頗藺相如列傳》另類教學思考》,《語文建設》,2013年第22期,第5-7頁。 楊東錄:《藺相如的人格品質及啟示》,《領導科學》,2016年第9期,第43-44頁。 陳悅,孫雪霞:《試析〈史記〉人物傳記的敘事藝術——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文化學刊》,2019年第8期,第110-111頁。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