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文宗李昂主導的甘露之變,為宦官仇士良反制之謎

唐文宗開成四年(公元839年)秋,久病的皇帝李昂自感身體好轉,他在召見宰相們以後,特別留下他欣賞的翰林學士周墀。

殿上只剩君臣二人以後,李昂問周墀道:“朕可比前代何主?”周墀自然恭維說:“陛下乃堯、舜之主!”李昂慘然一笑道:“朕何敢比堯、舜,就是和周赧王、漢獻帝相比亦不如。”周墀故作驚呀說:“彼乃亡國之主,陛下何出此言?”李昂長嘆一聲泣下幾行道:“周赧、漢獻受制於權臣,今朕卻受制於家奴,如此看來朕不如他們倆!”聽罷這話,周墀叩首無語。此後不久,唐文宗李昂就抑鬱而終,死時僅有三十二歲。

由唐文宗李昂主導的甘露之變,為宦官仇士良反制之謎

唐文宗所處時代乃中唐之時,他之後唐朝又經歷了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昭宣帝諸帝,唐王朝方被朱溫所滅。那麼,唐文宗又何以自比古時的亡國之君呢?這一切皆緣於他主導的剪除宦官勢力的“甘露之變”。本來“甘露之變”唐文宗有七成勝算,但由於他所託非人從而導致行動失敗。行動失敗的結果不但導致大批朝臣無辜被殺,他自己也成了宦官們在宮中的囚犯,這就是他自比不如亡國之君周赧王、漢獻帝的原因。

唐自玄宗以後,皇帝的命運分別由大宦官李輔國、王守澄、仇士良等人掌控。唐憲宗、唐敬宗就是為宦官所謀殺,但沒有一位後來即位的皇帝敢於出頭追責。就連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也只能和宦官們和平相處。

由唐文宗李昂主導的甘露之變,為宦官仇士良反制之謎

李昂原名李涵,他是穆宗的次子,受封為江王。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年僅十八歲的唐敬宗李湛為宦官劉克明所弒,接著他以假旨迎立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兩天後,神策軍中尉宦官仇士良、梁守謙指揮神策軍殺死了劉克明和李悟,然後共同迎立江王李涵入宮為帝,並更其名為昂。

李昂儒雅知書,動輒有禮,其在藩邸時就痛恨宦官專權。繼位之初,接見群臣時之對答條理清晰,群臣均認為天下從此有治。初政之時就裁冗員,放出宮女三千允其自己擇人而嫁,同時關閉五訪鷹犬之舍以示自己一心求治之意。

太和五年(公元831年),自以羽翼豐滿的李昂與宰相宋申錫密議,想一舉清除朝中的宦官勢力,但不幸事洩,宋申錫被王守澄貶出朝而死。

李昂沒有因為此事氣洩,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他先後提拔下層官員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以為自己在朝中的心腹。他們先利用宦官們的矛盾,提拔王守澄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軍中尉掌管部分禁軍軍權,然後又削去王守澄的一切權力,迫使他不得不自殺。

嚐到甜頭的李昂決定藉機剷除朝中的一切宦官勢力,因此他任命鄭注為就近的鳳翔軍節度使。鄭注與李訓臨別約定,由他自鳳翔帶兵入京配合李訓在京中的宦官們斬草除根。

由唐文宗李昂主導的甘露之變,為宦官仇士良反制之謎

李訓是憲宗時宰相李逢吉之侄兒,李逢吉以投靠王守澄陷害賢相裴度為時人所不許,而且這個人陰險猜忌,屬於人品低下的小人。這一點李訓和乃叔非常相似,他雖然相貌堂堂,但心術不正且好大言。試想想,唐文宗與這樣的人謀求宦官豈能不敗?

本來文宗與鄭注議定,由鄭注引來鳳翔親兵數百人,乘著眾宦官為王守澄送葬時一舉剷除之。但李訓怕此功為鄭注獨佔,他就說服文宗由他約人在京中剷除宦官。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按照文宗和李訓的計劃,早朝時由李訓的心腹原太常卿現左金吾大將軍向皇帝報告,說左金吾仗院內石榴樹夜降甘露,請皇帝派宰相人等觀之以辨真偽。宰相們看完回說疑是甘露降落,但不敢確定真偽。接著文宗又令眾宦官在仇士良的帶領下去左金吾仗院內查驗真偽。

也許天意如此吧!當仇士良趕到金吾院前,老奸巨猾的他發現韓約神情不定,接著又見院中有甲士埋伏。機警他立即率眾宦者疾速簇擁著文宗往宮中退去,李訓向前阻攔,宦者與左金吾將士互毆,宦者被殺數十人,但仇士良得以逃脫。

退入宮中的仇士良立即以皇帝的名義。命令五百神策軍殺出宮外。他們逢人便殺,自宰相王涯以下六七百名官員全部被殺。李訓逃入山中亦被神策軍搜斬。

當鄭注帶領五百親兵趕赴京城半路時,京中就傳來李訓被殺的訊息,鄭注只好帶領親兵回到鳳翔。到鳳翔後,鄭注和他的親兵全部被監軍所殺。

從此以後,唐文宗李昂在宮中就成了仇士良的高階囚徒,朝中政務和軍務都由仇士良以皇帝的名義下令處理。

由唐文宗李昂主導的甘露之變,為宦官仇士良反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