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出來咽不下去,未必是慢性咽炎,可能病在“胃裡”

“咽喉異物感老不好,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這一則廣告語嗎?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接診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自訴平日老是“嗓子不舒服,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吃了消炎藥、清熱解毒的中成藥,甚至吃了好幾十付中藥均無用,反反覆覆,症狀持續時間很長”,一直以為是慢性咽炎。直至最近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經仔細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

1、什麼是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及上呼吸道,引起具有一系列症狀如

聲嘶、發音疲勞、咽喉部異物感、咽喉疼痛、慢性咳嗽等

一類耳鼻喉科多發疾病的總稱。研究表明:

南方某省會城市普通人群,LPRD患病率為5。00%,30~39歲年齡段人群中,LPRD患病率為最高,約十分之一耳鼻喉門診就診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的困擾

2、為何發病?

反流理論

在某些不良生活習慣誘因下,咽喉反流突破人體反流屏障,致使胃內容反流物對咽喉部黏膜的直接損傷,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

反射理論

遠端食管在胃酸刺激下,可透過神經反射引起支氣管痙攣和黏液分泌,導致咳嗽和反覆清嗓動作發生,從而產生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LPRD其發病機制現尚不確切,故對於確診LPRD存在諸多困難,且確診手段存在部分爭議。

3、有何表現?

臨床表現

主要有咽異物感,咽乾咽痛、聲嘶、痰過多、慢性咳嗽、燒心等。

體徵

聲門後連合黏膜增生肥厚、聲帶充血、聲帶水腫,以及肉芽腫、喉室消失、聲門下狹窄、喉腔黏膜水腫紅斑、喉腔內黏稠分泌物等。

咳不出來咽不下去,未必是慢性咽炎,可能病在“胃裡”

3、如何診斷?

診斷方法

上述的臨床表現和體徵

電子/纖維喉鏡檢查

對可疑咽喉反流患者行質子泵抑制劑試驗性治療

24h咽喉食管PH監測

多通道腔內阻抗監測

咽喉部胃蛋白酶監測等

量表

反流症狀指數評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和反流體徵評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是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應用最廣泛的篩查量表。有相關困擾的朋友不妨根據下表給自己打個分。

反流症狀指數評分量表(RSI)

(RSI 症狀內容共 9 個方面;每一症狀都分為 0、1、2、3、4、5 共 6 個級別最高分為 45 分)

若 RSI>13分和(或)RFS>7分

結合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喉鏡檢查

可診斷為疑似LPRD

疑似LPRD 患者進行至少8周的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治療,如果有效則確診為LPRD。

3、治 療

一般治療

建議規律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菸、戒酒、減肥、 避免睡前3h進食等);同時避免飲用碳酸飲料、紅酒、咖啡等飲品,避免食用巧克力、高脂肪食物、柑橘、番茄醬等食物。

內科治療

首選藥物為PPI(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奧美拉唑膠囊等),其他藥物包括H2受體阻滯劑(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促胃腸動力藥、中成藥等。

注意:患者不可服用或慎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適用於積極內科藥物治療有效,但停藥後反覆復發的患者;或因反流影響生命的併發症持續存在的患者。主要手術方式是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或胃鏡下食管括約肌射頻消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