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被稱為和尚皇帝,朝廷為何要替他贖身?

“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朝廷曾為他四次贖身,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中原,很快就適應了中國這方水土,非常順利地紮下了根。公元5世紀,佛教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尤其在社會相對穩定,經濟較為發達的南朝,這裡微風細雨,草長鶯飛,宋齊梁陳四個政權,都為佛教吶喊助威。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現國皇帝捨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為皇帝贖身的熱鬧場面。自賣出家的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南朝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464—549),名蕭衍,字叔達,祖籍南蘭陵中都裡,即今江蘇丹陽。蕭衍是中國第一個信佛的皇帝,據說,他祖上的出身十分顯赫,是漢代的開國名相——蕭何。到蕭衍這兒,算是蕭何第二十五世孫。蕭衍的確是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型帝王。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絕對能排前三名。如果他的學術成果和文學造詣,就更牛氣了。

梁武帝蕭衍,被稱為和尚皇帝,朝廷為何要替他贖身?

據史書記載:“(梁武帝)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看來,蕭衍非常用功,從小就受到儒家的正統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仍然保持孜孜不倦的攻讀習慣。“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這樣一位紮實讀書、認真思考的文化人,居然陰差陽錯地當了皇帝,確乎是誤打誤撞,無奈“富貴迫人來”。

蕭衍博學,自然親近初入中原的佛教。他早就是一名死心塌地的“佛門弟子”。當皇帝享受人間富貴,怎能和超越輪迴、醍醐灌頂相比呢?他曾公佈過自己寫的《斷酒肉文》,還正式受過“菩薩戒”。公元520年,天竺高僧被他迎入金陵,兩人有一段簡短的對話。梁武帝問法說:“我這樣不斷地行善,會有什麼功德?”達摩禪師隨即冷冷地答道:“了無功德。” 梁武帝聽了自然不高興,再想問其中緣由,禪師就不再糾纏這個問題了。最終,二人話不投機,達摩禪師拂袖而去,很快就潛到長江以北去了。

蕭衍一邊處理軍國大事,一邊琢磨出家為僧的事兒。這事兒聽起來非常滑稽,但是,它的確發生了。蕭衍真的以九五之尊,捨棄了江山社稷,先後四次跑到寺院裡,當起和尚來了。

梁武帝蕭衍,被稱為和尚皇帝,朝廷為何要替他贖身?

公元527年,蕭衍親自趕赴同泰寺,正兒八經地當了三天“住持和尚”。那座同泰寺,也就是現在南京的雞鳴寺,蕭衍跑來捨身的時候,這座寺院正在建設中。有人說,他捨身當和尚,就是為了給同泰寺募集善款。為此,他還下令改年號為“大通”。

據說,蕭衍早就以佛門弟子自居,平常不近女色,也不動葷腥。饒是如此,還提倡朝廷上下,全國臣民一起效仿:每當祭祀宗廟時,都不準再用生豬、活牛,代之以蔬菜果品。儘管這道命令招來了滿朝大臣的反對,蕭衍依舊我行我素,用麵糰捏成豬、牛、羊,祭祀神靈。

梁武帝蕭衍,被稱為和尚皇帝,朝廷為何要替他贖身?

自從進了一回同泰寺,蕭衍似乎嚐到了出家的甜頭兒,此後,他又接連在528年、545年、547年,三次跑進廟裡“捨身”做和尚,還試圖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樣一來,朝廷不就亂套了嗎?為了把皇帝贖出來,文武大臣不得不集體掏錢。梁武帝前後當了四次和尚,朝廷總共破費了4億錢。這筆錢名義上捐給了廟裡,最後由誰賣單呢?當然還是江南百姓了。最終,天怒人怨,國政日非,“侯景之亂”爆發之後,連佛祖也不再保佑他了。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