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視禮法、背叛禮教的"任誕"行為,為何在魏晉大行其道

圓桌曆史——獨特分析視角,不一樣的歷史解讀

如果要選擇一箇中國曆史上思想最為開放的時期,那非魏晉莫屬。魏晉風骨在以儒家文化大行其道的歷史中顯得那麼格格不入,特立獨行。而最能代表魏晉風骨的,恐怕要數“任誕”行為。放任、荒誕,違背禮教的行為在魏晉時期風靡一時,備受追捧,凸顯出魏晉士人對禮教的反叛,以及對自然、本性的追求。

魏晉時期典型的“任誕”行為

不修邊幅、寡廉鮮恥

關於晉朝歷史的記載很多,據統計多達二十三部,後世所熟知的幹寶、陸機均寫過《晉紀》。在鄧粲所著的《晉紀》中,就記載過周顗(yi)當眾裸露下體的故事。周顗字伯仁,“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俗語中的伯仁,就指的是周顗。周顗曾高居東晉的“尚書左僕射”一職,相當於後世的宰相。

據鄧粲所著的《晉紀》記載,有一次周顗與王導一同去拜訪尚書令紀瞻,周顗在席間發現紀瞻的一個小妾歌聲優美,有意與之私通,於是周顗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坦然的裸露出下體。

周顗官居高位,可謂是德高望重,竟然當眾裸露下體,著實令人愕然,而且他這種荒誕的行為,竟然絲毫沒有引起什麼負面效應。

魏晉名士不修邊幅、任為恣意的事例不勝列舉,就連書法大家王羲之也不例外。據《世說新語·雅量》記載,東晉的太尉郗鑑想在琅琊王氏宗族中挑選一位女婿,王導讓郗鑑的家人到東廂房去任意挑選。王家子弟聽說此事後,都很矜持,一個個正襟危坐。唯獨王羲之敞著肚皮,躺在床上。郗鑑聽聞後,偏偏選了王羲之做東床快婿。

由此可見,在魏晉時期,這種不修邊幅、放蕩不羈的行為不但沒被批判,反而被視為一種美德,屬於加分項。

蔑視禮法、背叛禮教的"任誕"行為,為何在魏晉大行其道

王羲之——坦腹東床

不尊禮法,違背儒家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便成為治世的經典。不過,隨著漢室傾危,亂世紛爭,士人們開始反思儒家學說。三國時期,諸葛亮、曹操治世都是遵循的法家,到了魏晉時期,儒學更是逐漸被士人所拋棄,法家、道教、佛教也相繼興盛。眾多違背反叛儒家禮法的行為與思考也是層出不窮。

後世對孔融的認知更多是來源於“孔融讓梨”的典故。年僅四歲的孔融因讓梨之事而流傳千古。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孔子的二十世孫,小時候尊禮的孔融、也曾發出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悖逆”言論。

根據《後漢書·孔融傳》的記載,孔融曾與另一位狂士禰衡“放言”:父子之間並無親情可言,子女只不過是父親滿足情慾的產物。子女與母親之間也只是類似於物品與瓦罐的存放關係,出生之後就再無關聯。

孔融的這段言論,相當於否定了以“父子君臣”為基礎理論的儒家學說。這種論調,即使是發生在現代社會,恐怕也會招來一片罵聲,更遑論與據此1800多年的魏晉。

如果說孔融的言論是個例的話,那下面這個例子中,則表述出了魏晉士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在束皙的《近遊賦》中,有一句關於當時家庭生活的描寫:

在魏晉時期,妻子改變了對丈夫的稱呼,親切的稱呼為“卿”,相當於現在的“親愛的”,兒子對父親也是直呼其名。這兩種行為表明,儒家強調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尊卑關係已經被弱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趨於自然,逐漸擺脫了儒家禮法的束縛。

蔑視禮法、背叛禮教的"任誕"行為,為何在魏晉大行其道

孔融——三國志

沉迷酒色、率性而為

後世在評論魏晉風度時,就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魏晉士人因酒而產生的縱情放達的行為將“任誕”之風推向了極致。“竹林七賢”中各個都是好酒之人,其中尤以阮籍、劉伶為最甚。阮籍個性率真,豪放不羈,蔑視禮教,他甚至把遵守儒家禮法計程車人比喻為藏在褲襠裡的蝨子。

儒家文化中有守孝一說,父母去世後,子女需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內禁止娛樂、交際,一切應素衣素食。據說阮籍的母親去世後,阮籍仍然照常飲酒吃肉,參加交際活動。西晉的開國元勳何曾大罵阮籍為“敗俗之人”。不過,阮籍雖然沒有遵守浮於表面的儒家禮教,但阮籍啊內心仍是悲傷過度,“形削毀頓”,葬母時悲痛不已,以至於吐血。

阮籍在酒醉後更是荒誕不羈。據說他喝醉之後,披頭散髮,在外裸露行跡,絲毫不顧及外界的看法,縱情恣意。

除了阮籍,魏晉時還有很多標榜自己“任誕”的名士。“竹林七賢”的劉伶也是痴迷酒色,醉酒之後更是放縱。《世說新語·任誕》記載了一則劉伶的小故事。有一次劉伶喝醉後,裸露在房間裡,有人看見後譏笑他,他便說,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褲子,你們怎麼這些人怎麼鑽到我褲襠裡了?

阮籍、劉伶這種放誕不羈的行為在當時備受追捧,時人競以“任誕”、違背禮教為榮。

蔑視禮法、背叛禮教的"任誕"行為,為何在魏晉大行其道

阮籍啊——竹林七賢

魏晉士人透過“任誕”行為表達了什麼

魏晉士人用近乎於醜陋的“任誕”的行為展現出對儒家禮教的極度反叛。孔融的“父子無親論”、阮籍的不守孝、“子呼父字”等行為都是掙脫禮教束縛,迴歸對事物本源的追求。

魏晉士人逐漸的開始彰顯自我,追逐個性,一切皆以個人的性格、需求、愛好為核心。超越禮教、放任自我、迴歸自然、追求本性的思想正是“任誕”行為所想表達的。

蔑視禮法、背叛禮教的"任誕"行為,為何在魏晉大行其道

高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