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龍去脈,及他(它)給我們的啟示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龍去脈,及他(它)給我們的啟示

公元960年趙匡胤即宋朝天子之位以後,立了四親之廟,追祭了祖考,爾後又舉行儀式,尊母親杜氏為皇太后。與安撫天下藩鎮相比,這些方面的一應事務按理說是趙匡胤的家內私事,由於封建專制社會里實行的是家天下,因而這些事務又可以看做是國家大事。

由於趙匡胤坐了天下,成就了大業,所以藉此來評價他的家庭教養,人們都會認為他的父母功不可沒。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杜太后治家嚴而有法,所以才成就了趙匡胤,趙光義這些治世英傑。陳橋兵變,軍中將領們擁戴趙匡胤為帝,杜太聽說後,說”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成為天子。”及至她被趙醫胤拜於殿上,尊為太后時,卻揪然而不樂。侍候太后左右的人說:“臣聞母以子貴。太后你怎麼不高興呢?你兒子現在可是天子啊。”杜太后說:“我聽說做君王很難。天子置身民眾之上。若治國得其道,則位可尊,如果不能駕馭國家,則求重為匹夫也不可得啊!所以我才會有憂愁。”趙匡胤聽母親之言,拜於地,說:“謹受母教。”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龍去脈,及他(它)給我們的啟示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龍去脈,及他(它)給我們的啟示

後又升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張令鐸為馬步軍都虞候,充實這兩個職務看來沒有什麼不妥,而升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這只是個臨時性的決策,暫時不會有潛在危險。同時又提升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實際上,這次對禁軍領導人的調整,趙匡胤只免雲了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的職務,其餘將領各有升遷。使禁軍中的將領依次遷升,將免職縮小到最小的限度,在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這種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策略,沒有人能像趙匡胤做得這樣好的。

趙匡胤辦事情於易於細,所以,他所做的事都不會很快地終結,而是循序漸進。及至半年之後,趙匡胤讓韓重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替下了張光翰,韓重也是義社兄弟成員。而讓羅彥瑰任侍衛步軍指揮使,替下了趙彥徽,原因在於羅彥瑰在他登基時有過突出的表現。當時,後周宰相範質對趙匡胤登基頗為猶像,意思是不贊成,而羅彥瑰拔劍相脅,發誓要挾地說:“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經過兩次對禁軍領導班子的調整,作為宋朝中央軍的禁軍一直十分穩定,趙匡胤這才放了心。於是到了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三月,他便免去了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職務,改任為南西道節度使。又免去韓令坤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職務,去任成德節度使。殿前都點檢一職自此不再任授,趙匡胤自此完成了皇帝親握軍權的大事,實現了皇帝就是軍隊統帥的專制決策。

到了這一步,在宋朝禁軍這個國家軍隊中,主要的高階的將領,都已為趙匡胤的兄弟、義兄弟和親信分別擔任,從理論上來說,這樣就可以使趙匡胤高枕無憂,無須擔心兵權被他人所篡,再有人利用兵權來左右政權了。但其實,趙國胤內心是很清楚的,這種把兵權分別授予自己人的方法並非就是非常牢靠,歷史上就有許多弒父屠子、兄弟相殘的例子為人耳熟能詳。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龍去脈,及他(它)給我們的啟示

由此可見,趙匡胤做事其細,順利地掌握了軍權,因此就為他圖難於其易創造了下一步“其易”的條件。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晚朝後,趙匡胤在宮中擺了一場宴會,宴請禁軍的高階將領。在宴會進行到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嘆息道:“若不是你們這些人出力扶持,我怎能做這個皇帝。不過我既做皇帝,就要做個真正的皇帝。可是,做皇帝也真是太難了,自從我當上了皇帝,就沒有一天能睡上一個安穩覺。”石守信等人聽他如此說,大惑不解,忙問:“皇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你怎麼還睡不著覺呢?”

石守信等人聽他如此說,大惑不解,忙問:“皇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你怎麼還睡不覺呢?”

趙匡胤說:“古往今來多少人想當皇帝。而今,更不知有多少人想當皇帝啊。”石守信和其他將領都誠惶誠恐,說:“陛下怎麼這樣說呢,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啊!”趙匡胤說:“縱使你們不生二心,也難保你們手下的人不貪圖富貴。一旦有天,有人也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當皇帝,也推辭不掉啊。”聽趙匡胤如此說話,石守信及其他將領嚇得汗流浹背,一齊跪下,說:“臣等愚昧,不解聖意,該怎麼做,請皇上指示。”趙匡胤就說:“依我之意,你們不如全卸去兵權,去大藩做節度使。置田興宅廣積產業,飲酒作樂,痛快地過此一生,使我們君臣互不猜疑。”

石守信和諸位將領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皆稱病不能上朝,紛紛上表要求辭去職務。於是趙匡胤免去他們的禁軍職務,全部安排為地方節度使。就這樣,一件極有可能引起朝廷和天下混亂的大事,被趙匡胤水到渠成的化解了。

老子《道德經》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趙匡胤有著這種高超的智慧。釋諸將兵權,本是一件很難很大的事,但他從其易,從其細,逐步推進,所以就順理成章,水到成渠地完成了圖難、為大之事。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任何困難事情和重要事情,只要我們從容易的地方和細節入手,抽絲剝繭,層層分離,步步推進,一定會取得圓滿的結果!

本文部分資料引自《宋史》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