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參考資料:

導語

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近年官方民間和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魏晉,繁榮於隋唐,鼎盛於宋元,衰落於明清,深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文化的歷史走向。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漲海聲中萬國商: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簡史:從秦漢到明清

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長期並存,只是兩者在不同階段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隋唐時期是一個轉折點,大致從秦漢到隋唐,陸上絲綢之路為主,海上絲綢之路為輔,海不如陸;從隋唐到宋元,海上絲綢之路後來居上,成為主流,陸上絲綢之路退而為次,陸不如海。

1、秦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

秦漢時期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階段,中央集權和郡縣制的實行加強了對南方廣大地區的控制,特別是秦朝、漢朝先後征服百越,將嶺南的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納入統治,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番禺、徐聞、廣西合浦等港口出發,途徑東南亞各國,到達印度半島,在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商人對接。

2、魏晉: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繼續發展,開闢出新的沿海航線,可以不必在印度對接,直接途徑印度洋,最遠處抵達紅海、波斯灣一帶。但由於這段時期戰亂不斷,政權更迭頻繁,始終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大一統王朝,故而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比較緩慢,沒有規模性的突破。

3、隋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伴隨隋朝統一全國,我國進入第二個大一統時期。隋唐時期的長久統一,直接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特別是唐朝中期以後,受國內外因素影響,陸上絲綢之路衰落,而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使得海上絲綢之路取而代之,成為對外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隋唐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以廣州、泉州為主要出海港,經南海到東南亞各國,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半島,再經印度洋到達紅海、波斯灣各國,以及東北非地區,形成了一條十分穩定的遠洋航線,為當時世界上最長,史料稱之為“廣州通海夷道”。這一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是出口物資的“四大宗”,將中國商品、中國文化、中國符號帶往世界各地。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隋唐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4、宋元: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

相比秦漢、隋唐、明清,宋朝一向不被認為是大一統王朝,北宋只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南宋更只佔據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但海上絲綢之路卻在宋朝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達到鼎盛狀態,超越了此前的秦漢隋唐,更將後來的明清甩在身後,至於元朝不過延續了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

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多鼎盛?出海港之多、貿易量之大、覆蓋範圍之廣,均為空前絕後。

宋朝的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寧波)、密州(今屬山東)為當時海上貿易的五大港口,泉州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港,僅泉州一年的市舶稅額就高達100萬緡,佔全國稅收總數的10%。海上絲綢之路極大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因而被視為“黃金生命線”。

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分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東海航線(又稱東海絲綢之路),南海航線主要通往東南亞、南亞、歐洲和非洲地區,東海航線主要通往朝鮮、日本等國。這兩條不同的航線雖早已有之,但從來沒有像宋朝這樣繁盛。海上絲綢之路的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促進了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神秘的東方文明向全球放射出獨特的魅力。

5、明清:海上絲綢之路的衰落

明朝全面實行海禁,“片板不許下海”,扼殺了海外貿易,只有官方的鄭和七下西洋,開啟了中國的大航海時代,骨子裡卻是“萬國來朝”的朝貢模式,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海上絲綢之路全面衰落。怠至清朝,統治者進一步閉關鎖國,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海上絲綢之路走向末路,直至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緊閉的大門。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衰落,更讓宋朝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宋朝時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歷史的必然

1、統治重心的全面轉移,是海上絲綢之路鼎盛的決定性因素。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上,全國統治的重心有一個逐漸轉移的過程。

秦漢時期的統治重心是關中的長安;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分野清晰,北方的統治中心是中原的洛陽、山西的太原,南方的統治中心是江南的南京;隋唐時期,統治重心又回到關中的長安、中原的洛陽;五代宋朝則先後是中原的開封、南方的杭州;元明清時期又回到北方的北京。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我國古代統治重心的轉移(示意圖)

2、全球形勢的重大變化,是海上絲綢之路鼎盛的客觀因素。

隋唐以前,陸上絲綢之路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主渠道,西域則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要害區域,只有控制西域,才能保證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西漢苦心經營西域,從經濟角度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隋唐是我國空前的大一統階段,唐朝中期前始終牢牢控制西域,但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控制削弱,特別是吐蕃強勢崛起,與唐朝分庭抗禮,一度控制河西走廊乃至整個大西北,阻斷了陸上絲綢之路。與其同時,阿撥斯王朝(又稱東阿拉伯帝國、黑衣大食)開始崛起,在擴張之初,阿撥斯王朝為擴大版圖,遏制唐朝的勢力範圍,控制了中亞,阻斷了路上絲綢之路的通行。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唐朝後期形勢圖:吐蕃帝國的崛起

3、貿易模式的重大轉變,是海上絲綢之路鼎盛的政策因素。

我國古代政權與海外番邦的貿易關係,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模式:朝貢模式和互市模式。

朝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番邦拍我們的馬屁,表示臣服,向我們進貢,換來我們的回饋。朝貢模式是一種不平等模式,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貿易只是捎帶,我們給番邦的回賜價值遠超對方的貢品。

互市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雙方互相貿易。互市模式是一種平等模式,雙方本著平等、獨立、互利的原則通商,以經濟貿易為主,與政治地位無關,從本質而言,與現代國際貿易沒有根本區別。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油畫)

4、政策法規的不斷健全,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提供了制度保障

宋朝統治者高度重視並大力鼓勵民間海外貿易,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宋神宗元豐年間曾制定《廣州市舶條法》,系統規定了海外貿易的主管機關、貿易主體、出入境管理、經營許可證、外商保護制度等內容,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商法,極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主要做法包括: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宋朝泉州市舶司遺址

5、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達,為海上絲綢之路鼎盛提供了技術保障。

我國古代造船技術一直領先全球,宋朝的造船業更加發達,尤其是遠洋海船技術在世界居於首位。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宋朝海船“南海一號”復原模型

6、開放的思想文化,是海上絲綢之路鼎盛的根本因素。

宋朝允許外國人與本國人通婚,因此外國商人娶中國女子為妻,世代定居的現象並不罕見,甚至有外國商人進入政府為官。南宋時期的阿拉伯商人蒲壽庚,其家族先後在廣州、泉州定居,父親曾任安溪縣主簿,蒲壽庚本人曾被宋朝委任為泉州市舶司提舉,一度為福建、廣招撫使,總海舶。

無論貿易模式的重大轉變,還是政策法規的不斷健全,其根源都在於思想文化的開放。如果思想不開放,像明清一樣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海上絲綢之路不可能在宋朝達到鼎盛。因此,開放的思想文化,才是促使海上絲綢之路在宋朝達到鼎盛的根本因素。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反映宋朝海上絲路的大型油畫:漲海聲中萬國商(區域性)

結語

海上絲綢之路在宋朝達到鼎盛,不僅得益於歷史的沿革、客觀的形勢,更得益於統治者的重視和倡導,因而是歷史的必然。海上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繁榮昌盛,還將“四大發明”進一步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這是宋朝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時光越千年,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新起航,必將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脫脫《宋史》、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徐松《宋會要輯稿》、馬端臨《文獻通考》、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朱豔《“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及啟示》、姜波《水下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作者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