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的後起之秀——趙國名將錄

趙,祖上曾是商朝將領,因為討伐東夷徐國有功,所以受封。到了春秋,趙氏最開始乃是晉國貴族,後為六卿,曾經在趙盾時期,一度把持著趙國的朝政,遭到了其它貴族的忌恨,於是就有了趙氏孤兒的歷史事件,趙氏滿門被殺,只有一個遺腹子趙武僥倖得脫。

後來憑藉趙武的努力,趙氏浴火重生,開始慢慢復興,歷經數代,到趙鞅時期,趙氏成為了晉國最強大的四股力量之一,再後來,趙鞅之子,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等來魏韓反水,一舉滅掉了當時最強的智氏,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大格局。

前403年,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趙國由於地理限制,長期都是三晉最弱的一方勢力,比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差之甚遠,沒有十倍之差也有五六倍。這一時期,趙國還被小國中山國壓著打,根本沒有太多還手之力,最後還是當時三晉大哥魏國出面,派出樂羊統帥大軍滅了中山,才解除了趙國的懸頸之危。

再之後,趙國政局不穩,常年被大魏國的霸業威脅所籠罩,不得不臣服與魏國,稍微不聽話就會遭到一頓毒打。趙國在戰國初期,就是要麼被魏國欺負,要麼被齊國欺負,要麼被秦國欺負,要麼被匈奴欺負,要麼被其他國欺負。

一直到戰國中後期,趙肅侯時期,隨著連番與各諸侯血戰,才漸漸找回來國家士氣。彼時魏國衰弱,三晉鬆散,正是趙國崛起的最好時間。再後來,天命所歸,隨著改革之風在各國盛行,年輕的趙武靈王即位後,深感國家弱小,改革勢在必行,於是大力推行改革,大搞胡服騎射,一個新興的軍事大國迅速於北中國崛起,隨之開疆拓土,與江河日下的大魏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國在之後接替魏國,成為三晉抗秦的主力。

趙國的猛將,幾乎也在趙國崛起的這一段時間,扎堆出現,自趙肅侯開始,趙國名將頻出,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弱於同一時期的秦國。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戰國的後起之秀,大趙國的名將們!

1、李牧

武安君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堪稱是戰國中後期東方六國最好的將領,其才能可以與吳起、白起相當,甚至高於不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家孫臏(單從作戰指揮層面上比較)。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國力衰退嚴重,而要獨力扛住秦國的猛攻,在不能打持久消耗戰的前提下,天下只有一個李牧,能保住趙國。

李牧一生的軌跡主要分為兩大階段,前期,因為趙國名將過多,所以只能成為宿將,在趙國北部抵禦匈奴。因為常年在北方,所以李牧見慣了騎兵,所以是戰國時期最善於打機動戰的將領,曾在北方,大破匈奴,一戰殺敵十多萬,使得新晉崛起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後期,主要是對秦作戰,肥之戰,李牧統帥趙國邊軍,以弱勝強,大敗桓齮統帥的秦軍,殲敵數萬,迫使秦軍後撤,為趙國續命十年。

2、趙奢

馬服君趙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戰國中後期,趙國首屈一指的名將。閼與之戰,面對昭襄王時期的強秦十萬大軍突襲,趙軍沒有事先防範,被秦軍一路突襲,直抵重鎮閼與,在所有人都認為閼與必將失守,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趙奢臨危受命,毅然出兵。

趙奢深知兵貴神速,故假意要防守都城邯鄲,暗自偃旗息鼓,兩天一夜急行軍,突然出現在秦軍外圍,秦軍不及準備,倉促出戰。趙奢先行攻佔有利地形,然後對秦軍進行反擊,秦軍準備不足,倉促迎戰大敗,十萬大軍損失過半。

3、廉頗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因為與藺相如的將相故事,而被歷史記載頗多。廉頗作戰,以勇猛果敢著稱,其人統兵,也十分審慎。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作為全國大軍統帥,創造性不足,所以一生,小仗勝率很高,大戰卻建樹不多。

廉頗一生,戰績頗佳,五國伐齊時,偏師大破齊國,於是諸侯聞名。之後,轉戰四方,勝齊國、魏國,還小勝過秦國一場。長平之戰,兩年毫無建樹,成功將趙國拖垮,這也是長平之戰慘敗很重要的原因。

再之後,在抗擊燕國的戰役中,大破來犯的燕軍,擒殺燕國大將慄腹。

4、龐煖

在趙武靈王時期,便受到了重用,但是之後因為繼任的趙王愚昧,所以隱居不出,著書立說,有過很多著作。一直到戰國末期才復出,其時,已經八十歲,後來與燕國相爭,龐煖對戰燕國超級人才劇辛,利用劇辛的輕敵,大破燕軍,並斬殺了劇辛,自此威震諸侯,成為一代名將。

5、趙括

因為後世總把長平之戰的失利歸罪於趙括的紙上談兵,所以,趙括成為了千秋笑柄。但是長平之戰的失敗,其實跟趙括沒有太多關係,主要是秦趙綜合國力的差距,還有廉頗堅守兩年耗光了趙國所有的糧食和財物。導致了趙括不得不出兵與秦國決戰,然後秦軍臨時換將,趙括遇上了白起。在被秦國包圍之時,趙軍仍有可能突圍,但是天命不好,趙括身中流矢而亡,趙國數十萬大軍不戰而降。

長平之戰前,趙括表現很好,在與齊國對戰時,出謀劃策,大破齊國。在長平之戰中,雖然全軍覆沒,但是也殺死秦軍近二十萬,也就是說,秦軍也損失過半,之後秦國沒有滅國之力,邯鄲之戰盡顯疲態,再崛起,已是近二十年後。趙括很顯然,面對戰神白起,取得了很不錯的戰績,足以躋身名將行列?

6、樂乘

趙國末期將領,與樂毅、樂間父子同樣來自燕國,早年在燕國為將時期,曾經擊敗過秦軍名將王齕,後來與趙國交戰,戰敗被俘虜後,因為對昏聵不聽人言的燕王的怨恨,就選擇了加入趙國。

樂乘加入趙國之後,常年任廉頗帳下的二把手,曾經率軍迎戰燕國,大勝而回。而後又與廉頗一同引軍戰勝魏國,攻城略地。但是之後因為被丞相郭開和趙悼襄王命令取代廉頗為主將,被廉頗不分青紅皂白毒打了一頓,之後不堪受辱,逃離了趙國。趙國因為此事件,失去了廉頗、樂乘兩位名將,名將輩出的時代就此過去了。

7、司馬尚

趙國後期名將,歷史記載不多,但是戰功卻很好,在肥之戰中,配合李牧大破秦軍,幾乎全殲了桓齮的十萬秦軍,強行為趙國續命十年。再之後被秦國用反間計,致使李牧被殺,司馬尚被廢,之後不到十年,趙國亡。

8、肥義

趙肅侯去世後,年紀尚小的趙武靈王即位,肥義輔政。面對楚、秦、燕、齊、魏趁趙國主幼國疑之機,各派出精兵萬人來參加葬禮的局面,肥義出謀劃策,將五國大軍擋在了國門之外。

再之後,力主軍事改革,派出大軍,擊敗了強大的婁煩、林胡和匈奴,基本確立了趙國接替魏國成為三晉霸主的局面。

9、扈輒

趙國末期將領,被丞相郭開重用,雖然歷史評價很不好,但是扈輒個人能力還是可以肯定的。戰國末期,趙國盲目將主力調往東部,大舉伐燕。導致西部空虛,秦軍在桓齮帶領下,扈輒臨危受命,在正面與強大的秦軍血戰,雖然結局全軍覆沒,以身殉國,但是也從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秦軍的有生力量。同時為李牧大軍的趕來贏得了時間,最後李牧生力軍大戰秦軍疲憊之師,一戰而勝。

10、牛翦

趙國滅中山的主要將領,趙武靈王時期,趙國與中山陷入長期的作戰,趙國數次攻入中山國,卻一直沒有徹底滅掉這個河北小強。最後,趙武靈王傾全力一戰,牛翦為一軍統領,主要統帥戰車和騎兵,統領率先攻入中山國腹地,取得大勝。趙武靈王滅中山,總共用了六次征伐,牛翦參與頗多,乃是趙武靈王帳下極具特點的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