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在底下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編將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喔,小編給你們比心了喔!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蘇秦”的名字,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蘇秦。

我之前寫過一篇解讀《鬼谷子》的文章,有讀者問,鬼谷子那麼厲害,為什麼他的徒弟蘇秦卻沒有好下場?答案是:因為他只學到師父鬼谷子的9成,最關鍵的1成,他沒有學到。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1、蘇秦一生大起大落:從貧困落魄,到身佩六國相印,最後車裂於市。

東周列國時期,基層民眾的主流是以“務農”為正業,做其他的就屬於不務正業。蘇秦家裡人都是老老實實耕種的,蘇秦不隨大流,他一開始拜鬼谷子學習,學成後周遊列國,卻處處碰壁,找不到施展才華的地方。

窮困中回到家裡。沒想到,家裡人也看不起他。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刺激,於是頭懸樑、錐刺股,狠心鑽研書籍,尤其是《周書陰符》,從量變到質變後,蘇秦重新出山。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從一開始遊說東周,到秦國,到趙國,蘇秦的主張都沒有得到採納。最後到燕國,得到燕文侯的認可和支援後,開啟六國聯盟之旅。

蘇秦第二次遊說趙國,趙肅侯採納了蘇秦“合縱”的主張,並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訂立合縱盟約。有了趙國這個大國作為背書,蘇秦遊說其他國家時底氣十足,加上他的才華和謀略,最終促成六國聯合,簽下盟約。

蘇秦佩帶六國相印,帶著六國使者,風風光光地衣錦還鄉時,當時東周的周顯王都畏懼他,特意清掃道路,派人去犒勞他。而他的家人更是跪拜在地上,不敢抬頭仰視。這是蘇秦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刻。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六國聯盟的盟約書送到秦國後,秦國有15年時間,不敢東出函谷關,因為以1打6,秦肯定是輸的。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秦國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想盡辦法挑起六國爭分,破壞聯盟。首先,秦國聯合齊國和魏國,攻打趙國,並取得勝利。這件事,是六國聯盟破裂的開始,也是蘇秦人生下跌的轉折點。

因為失去了趙國的信任,蘇秦逃到燕國,而在燕國呢,他犯下了男人不該犯的錯誤,私通燕國君主的母親,並暴露。蘇秦害怕燕王弄死他,又主動以“間諜”的名義,請示去齊國臥底,深得齊國君王的信任。最後是因為齊國的大臣互相爭寵,暗殺蘇秦,他在垂危之前,自己主動請求“車裂於市”以引出兇手。

蘇秦的一生,就是這樣大起大落,不過從頭到尾,他都是把握人生的主動權,沒有落到任人宰割的被動地步。在東周列國那樣一個天下爭分的時代,他的一生算是功成名就的,至少在史書中留下一席之地。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2、蘇秦遊說六國,使用了鬼谷子的9成謀略:捭闔、抵巇、忤合、揣摩等。

如果你仔細研讀過《鬼谷子》,再認真對照蘇秦遊說六國的說辭,就會發現蘇秦其實是一個好學生,他幾乎把鬼谷子的知識要點都學到了。

燕國為什麼會成為第一個被蘇秦遊說成功的國家呢?

因為蘇秦使用了“抵巇”的遊說之術。當時的燕國地處最北端,秦國和趙國打了5次仗,2贏3輸,還沒侵犯到燕國的利益。

而蘇秦巧妙地指出燕國的策略盲點:害怕秦國,卻不害怕近在咫尺的趙國。蘇秦趁機遊說燕國和趙國聯盟,以二對抗一,強強聯合,既不害怕秦國的遠慮,也不擔心趙國的近憂。

燕文侯一想,有道理啊,於是就同意了蘇秦的主張,並資助他去遊說趙國。

蘇秦遊說趙國,使用到“揣摩、權謀”等遊說之術。

蘇秦分析道:魏國和韓國比較弱小,面對秦國的蠶食擴張,只能靠“割地進貢”的求和外交政策。而趙國實力雄厚,面對秦國的擴張,以硬碰硬,打仗是無法避免的。如果等到魏國和韓國都被秦吞噬,那時候趙國的對手就更強大了。

蘇秦趁機提出自己的主張,聯盟六國,一起對抗秦國,以壯大趙國的霸業。值得一提的是,蘇秦不管去到哪個國家遊說,出發點,就是該國家的霸業。基於這個基本利益點,不同的國家,都同意蘇秦的聯盟主張。

蘇秦的六國聯盟得以實現,從內因來說,是蘇秦靈活使用鬼谷子的謀略、縱橫之術,說服六國的君主;從外因來說,當時秦國的強大,是一個重要因素,六國害怕秦國的入侵,所以願意透過聯盟,來保全本國的利益。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3、蘇秦最終“車裂於市”,只因他沒學到師父鬼谷子最重要的1成。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道靠自身。

鬼谷子的學生,歷史文獻寫的有500多人,蘇秦只是其中一個,因為他巔峰時“身佩六國相印”,比較有影響力,所以後人熟悉他。其實鬼谷子的其他學生也很優秀,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實在的貢獻,只是名氣不大而已。

那麼,如何看出來,蘇秦沒有把師父鬼谷子的關鍵1成學到呢?

翻開《鬼谷子》第十四篇 持樞。

持樞,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春夏秋冬,興盛衰落,天底下的一切都遵循這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發展規律。

原文是: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鬼谷子這條“持樞”,是高於所有的謀略、縱橫之術,是一種順勢而行的規律。鬼谷子說,自然萬物和一國之君主,都要遵守這個規律,不可逆行。逆行的話,即使成了,最後也會失敗;即使興盛,最後也必然衰退。

持樞,逆之者,雖成必敗,雖盛必衰。這就是蘇秦失敗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用整個歷史的宏觀角度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時的中國,周朝名義上經歷了800多年的統治,其實從東周開始,其權力分割,各諸侯為王“分”的狀態,已經持續幾百年。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為何最後沒成功因為他忽略了鬼谷子1條重點

戰國七雄稱霸的局面,是“分”的勢力達到了鼎盛。按鬼谷子說的趨勢,接下來必然是“合”的開始。如果不是秦國統一六國,也會有另一個國家統一六國,因為“合”是當時歷史發展的規律,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

蘇秦主張六國聯合,對抗秦,這種做法,本質是在維持“分”的狀態。在短時間內,可以發揮作用,但是最終都逃脫不了“合”的歷史規律碾壓。所以,我才說:蘇秦一生大起大落,因他只學到師父鬼谷子的9成,還差這關鍵1成,沒有把握住歷史的大趨勢。

如果你從宏觀的角度讀歷史趨勢,從微觀的角度讀歷史典故,會發現歷史既有規律,又有趣。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歡迎各抒己見,友好交流。

PS:本文由易先生評歷史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