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VS石峁,帝堯的都城陶寺因何毀滅?專家:被石峁人所征服

一、 被認為是堯都的陶寺古城

傳說中的五帝時期可明顯分為前後兩大階段,前半段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時期,從唐堯開始,進入後半段時期。雖然唐堯在五帝中排行在黃帝之後,但榮登正史的時間還早於黃帝,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尚書》就是從唐堯開始。

唐堯像

堯的統治中心在山西,據考古發現,正好在傳說中的唐堯時期,山西地區成為中國北方龍山文化的中心,在唐堯定都的平陽(今山西臨汾)一帶出現一座華北地區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古城。

陶寺古城因被認為可能是帝堯時期的都城,而又被稱為堯都。早期陶寺(公元前 2300-前2100 年)小城面積約 56 萬平方米,在約公元前2100年陶寺文化中期,在早期的小城外圍又修了面積為約270萬平方米的外城,並在外城東南角修築了一個約10萬平方米的小城,使得陶寺古城成為面積達約 280 萬平方米的大城市。

雖然陶寺古城的面積略小於良渚古城(290萬平方米),但良渚城牆是屬於堤壩型的水城,防洪的作用大於防禦,而陶寺古城與後來的中國城牆一樣,是純粹用於防禦性質的土城。陶寺古城現殘存的城牆寬 4。2 米,高 1。5 米,由夯土版築而成,城內的街道寬敞平整,兩旁挖有排水溝渠,城市居住區面積達 100 多萬平方米,人口估計有1。4萬,分平民區和貴族區,平民房屋型別為半地穴建築,貴族區則有地面建築,並設有地下倉庫和水井。

城中最重要的部分為宮殿區,在這裡發現有300平方米的建築基址和1萬多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基址,上有9個大柱坑,柱洞直徑達40-80釐米,表明其建築規模之大。在基址上發現帶有刻花藍彩裝飾的白灰牆皮和中國目前最早的板瓦——陶板瓦,在宮殿北部的出口設有通向宮外的木板橋,橋墩由夯土築成,是中國最早的橋墩遺蹟。

陶寺宮殿區復原圖

陶寺的貴族墓葬區以一個王級大墓為中心,周邊圍繞著妻妾和大臣的中型墓,墓中發現有精美的玉器、漆器、彩陶和鑄造的紅銅製品等大量隨葬品,是黃河流域史前最繁華的墓葬,足以和長江流域的良渚反山墓地媲美。目前對陶寺貴族墓葬遺體DNA檢測,其Y染色體單倍型是 O3-M122,和現代漢族的主體部分相同,從基因上證明陶寺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

二、神秘未知的石峁古城

陶寺古城雖然與中國文明的源頭有緊密聯絡,但是這時期中國最大的古城卻不是陶寺。而是位於西北河套地區的陝北神木石峁古城。石峁古城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古城,其面積達到425萬平方米,不僅遠在黃河流域的陶寺古城(約280萬平方米)、長江流域的良渚古城(約290萬平方米)之上,甚至超越了當時世界上所有城市,以及商朝以前中國所有的古代城址。

與黃河流域的土城和長江流域的水城不同,石峁古城是用更堅固的石頭堆砌而成的石城,整個古城由中央皇城臺、內城和外城 3 座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位於城市中心的中央皇城臺是一座有著四面石牆的臺城,臺頂面積 8 萬多平方米,被認為是貴族居住中心,出土有玉器、壁畫等重要遺物。皇城臺外圍的內城面積為 210 餘萬平方米,主要是平民居住,用於防禦的外城面積為 190 餘萬平方米,現存外城牆寬約 2。5 米,最高處超過 1 米,在東門遺址還存在“外甕城”“內甕城”“門塾”等加強防禦的設施,以及一座已知中國最古老的石城角臺。石峁古城往東還分佈著數百個依山而建的石城要塞,形成一條堅固的防禦鏈條體系。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邵晶稱在石峁古城周邊 “北起包頭-岱海一線,東到山西的呂梁山區,南到延安一帶,西至毛烏素沙漠,在這大約15萬至2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有600多座這樣的石頭城,僅石峁所在的禿尾河流域(黃河的一級支流)就有300多座。”

由於中國上古文明一向被認為缺乏石材建築,而以石峁古城為代表的西北地區石頭城與中西亞地區的石城有一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學者認為石峁人是從中亞遷徙而來的外族。不過從石峁城內出土的居民頭骨可知,石峁居民無疑是以東亞的黃種人為主,但在石峁古城所發現的石雕人像中倒是有不少是高鼻深目的人種,表明石峁確實受到了外來的影響。

三、被廢棄的石峁古城以及被毀滅的陶寺古城

出於未知的原因,龐大的石峁古城在約公元前2000年被廢棄,在石峁古城被廢棄百年後,被認為是堯都 的陶寺古城也遭到入侵者殘酷的破壞。陶寺遺址城牆被摧毀,陵墓被盜掘,宮殿和房屋都成了廢墟。遺址中發現有萬人坑,許多人遭到集體殘殺,30多個人頭骨雜亂重疊,頭骨多被砍切,有的人的面骨甚至被切割下來。大溝的底部一具30多歲的女性雖保有全屍,但頸部扭折,嘴大張呈驚恐狀,兩腿叉開,其陰道部位更是被插入一根牛角,整座城市一片悽慘的死亡景象。

陶寺遺址中一個女子的陰部竟被插入一根牛角

考古學家韓建業先生透過對陶寺晚期的型別學分析,發現陶寺中期以後,陝北內蒙河套地區的老虎山文化強烈影響了陶寺文化,並且構成陶寺晚期階段的標誌性因素。而陝北的石峁古城則被認為與同處河套地區的老虎山文化密切相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陶寺遺址發掘的何駑研究員在《中國史前奴隸社會考古標識的認識》一文中提出陶寺邦國為石峁所代表的老虎山文化所滅亡,陶寺邦國的遺民則整體淪為老虎山文化集團的生產奴隸[1]。

[1] 何駑:《中國史前奴隸社會考古標識的認識》,《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