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大理乃邊陲小國,為何連趙匡胤都怕,三百年不敢動它

宋太祖趙匡胤透過戰爭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動亂,隨後又透過陳橋兵變取代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近300年的大宋王朝。在建立宋朝之後,趙匡胤和趙普制定了一個“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由此也開始了大宋王朝對南方的統一戰爭。隨後經過多年的奮鬥,大宋先後滅掉了南唐、南漢和後蜀的孟昶政權,結束了南方几百年的分裂局面。

不過,在趙匡胤對南方的統一戰爭中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放過了南方小國大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都知道北宋曾經兩次對後蜀發動了統一戰爭,但是這兩次戰爭並沒有向臨近的大理入侵,甚至在第二次趙匡胤直接就和大理劃清了國界,因此才有了宋揮玉斧的故事。可是,以當時大宋的國力消滅大理是分分鐘鐘的事情,為何要把他留下呢?甚至大理國主動降為屬國,趙匡胤都不願意接受。

北宋時期大理乃邊陲小國,為何連趙匡胤都怕,三百年不敢動它

原因一:空耗國力

大唐王朝的昌盛程度我們都知道,可是你知道是誰把它拖垮的嗎?這個國度就是南詔(如今的大理),試想一下有先人的經驗,雄才大略的趙匡胤還會去攻打大理嗎?不是大理這個國家難以攻打,而是攻打之後很難管理。大理的位置處於現在的雲南境內,那個地方在宋朝時期還被稱為“未開化”之地,境內多山地、地理環境極其的惡劣,以當時的交通情況得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真正拿下它。

北宋時期大理乃邊陲小國,為何連趙匡胤都怕,三百年不敢動它

原因二:風俗差異大

雲南省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在五胡亂華的時候,有很多失敗的少數民族都逃亡到了此地,因此這個地方的文化非常的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流血事件非常的難以管理。古代的賦稅大多數是依靠土地得來的,而云南境內的可耕土地極其少,換句話說能夠徵繳的賦稅也是很少的。如果趙匡胤最後得到了大理,換來的不是數不盡的賦稅,而是為了鎮壓此地的“勢力”空耗國力,這樣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去做。

原因三:無威脅,又是緩衝地帶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大理是一個軍事力量非常複雜的地方,在其西部、西南部、北部都有國家對其虎視眈眈。如果這個地方不屬於北宋王朝,又或者說此地和北宋沒有任何關係,那麼這個地方將會是宋國很好的軍事緩衝地帶,有著大理在那裡給它踩雷。另外一點就是說,因為大理國家非常的小,所以對北宋構不成軍事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何北宋要覆滅它呢?

原因四:北方有威脅存在

和北宋同一時期存在的國家有遼國、西夏、蒙古等強國,上面咱們就提到過和大理的戰鬥很容易深陷其中,一旦這個猜測成為事實,那麼對於宋朝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戰爭最忌諱的是什麼,那就是一個國家兩線作戰,這樣不僅會讓軍事力量分散,而且還會耗費更多的軍事物資,因此很多國家都害怕面對這樣的狀況。既然攻打大理會冒這麼大的風險,而且又無太多的好處,趙匡胤為何要選擇攻打它呢?集中全部的軍事力量去收復北方的沃土不好嗎?

北宋時期大理乃邊陲小國,為何連趙匡胤都怕,三百年不敢動它

大理和北宋王朝就這樣和平相處了幾百年的時間,直至到了有開拓疆土的宋神宗時期,由於北部敵人太強大、打不過,所以才接納了大理的投降,大理也因此變為了北宋王朝的屬國。可是天意弄人,在大理成為北宋的屬國後,北方的金國就越過了黃河、打進了汴京城,延續幾百年的北宋王朝覆滅了,而大理也僅僅當了十幾年的屬國。

後來,北宋皇族雖然在臨安建立“南宋”,但是其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遠遠的趕不上以前了,所以直接切斷了和大理的屬國關係,即使大理想要成為南宋屬國也被拒絕了(接受就要保護它的安全)。每年南宋和大理的唯一來往就是馬匹貿易,但是這也僅僅是他們唯一的交流,直至後來南宋被滅國。由此推算從北宋到南宋,它們和大理之間存在了近300年的和平時間,而這一切也歸功於當年趙匡胤的英明決斷 。

假如說當年趙匡胤執意要拿下大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可以預測一下,大理最後會被攻下,但是北宋也會面對來自西夏、雲南西南部的侵略,每年宋朝對大理的不可估計,而北宋王朝很有可能延續不了300年。趙匡胤生前制定一戰略,與大理和平相處,才讓宋王朝延續了近三百年,你對這一戰略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