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運城市來說人口超500萬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運城市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三國名將關羽、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漢卿等文武俊秀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形成了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首先運城市為山西省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運城市位於山西省南端與陝西、河南兩省隔黃河而相望北與臨汾市毗連東與晉城接壤。介於東經110°15‘—112°04’北緯34°35‘—35°49’之間東西長201。87千米南北寬127。47千米總面積13968平方千米佔山西省總面積的9%其中平原面積813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58。2%。就運城市的歷史來說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晉獻公八年前669年晉國定都於絳今絳縣。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後今山西省運城市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在安邑也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到了戰國後期秦國佔據安邑該地區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據《後漢書·郡國志第十九·郡國一》記載河東郡領20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獲澤、東垣、解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運城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其中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對於關羽這位名將和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並稱為蜀漢五虎上將也即為蜀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唐州治所白馬城今臨汾堯都區。南北朝時期今運城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建立後該地區屬河東道河東道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治所河中府今永濟。北宋時期今運城市一帶屬河東路河東路轄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至金朝未變。由此正是因為長期隸屬於河東郡、河東道、河東路等建制所以今運城市一帶古稱“河東”。至於運城這一地名則因為“鹽運之城”而得名。元朝時期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運城市一帶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山西省平陽府。明清時期平陽府治所平陽今臨汾堯都區。

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最後到了1914年運城縣、臨汾縣、石樓縣、靈石縣、交口縣同屬河東道。1939年4月設立運城轄安邑、襄陵、汾城、萬泉、榮河、臨晉、猗氏、曲沃、翼城、解縣、虞鄉等20縣。1970年晉南地區撤銷原先的地區分為運城、臨汾兩個地區。2000年6月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隸屬於山西省。截至2018年底運城市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該地級市的人口約為537萬人。對於運城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