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浦城和松溪 南平地道特色美食小吃攻略

浦城美食

浦城縣位於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在飲食文化上,或許因為較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多元化。

自然地貌的特點,也決定了自然產物在這個飲食文化處於一個重要的位置。接下來,小記就帶您一起認識浦城一些較為特色的美食吧!

肉燕

肉燕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傳統食品,細而不膩,柔而脆嫩,味鮮適口,宛若燕窩,兼有葷素風味。

相傳南宋時期,真德秀在浦城設宴,隨行廚師林阿榮吩咐臨時廚師徐小春搗魚丸,徐誤聽為搗肉丸,便剔精肉搗醬和粉。林無奈,姑且壓平,其薄如麵皮,色質晶瑩,食如燕窩。此後浦城、福州兩地仿製,稱之為肉燕、燕皮。

浦城燕皮料精工細,取新鮮精瘦肉,用木錘搗成肉泥,撒上薯粉合成硬坯,用圓木棍反覆碾壓成薄片,其薄如紙片。之後摺疊裁切晾乾,切成絲狀稱為“燕絲”,切成片狀則稱為“燕皮”。質量最佳的燕皮,每斤約有120~130張,每張如豆腐塊大小,色白皮薄,完整不碎,不帶粉面。

木樨茶

木樨茶

桂花,俗稱木樨,有紅花(丹桂)、黃花(金桂)兩種。桂花茶是浦城特有的地方食品。其製法較簡單,中秋時節,選擇色澤鮮豔、清香濃郁的紅桂花,過篩先去沙土,再仔細挑揀,剔去桂花中的枯枝碎葉等雜質。將桂花洗淨入鍋,鍋中水先燒煮近沸,桂花在熱水中稍煮片刻,撈起冷卻後,再倒入冷水中靜置數小時,最後用冷開水漂洗一次,瀝乾,擠擰水分,按比例加入白糖,充分攪勻混合,便成蜜錢桂花,密封裝罐後放置陰涼乾燥處備用。

浦城盛產桂花,春節期間,無論城鄉,好客的主人都會捧出清香四溢的桂花茶招待貴客,以示美好的祝福。潔白的茶中放入一匙蜜錢丹桂,衝入開水,用帶有花瓣狀的小銀匙輕輕一攪,細細品嚐,清香與甜蜜充滿心田。

豆腐丸

豆腐丸是浦城傳統風味小吃。其加工方法比較精細,將適量精鹽放入較嫩的豆腐中,置於缽內搗爛成醬,爾後裹以肉粒,用湯匙一粒一粒地舀出放在麵粉碗上,搖滾成丸,投入鍋內煮之。

鍋內用豬蹄、豬骨、墨魚乾等經文火熬好湯汁,待丸浮上鍋面,‘即可起鍋。加上蔥花、味精、麻油、鮮辣粉等調味品,便可食之。豆腐丸形似橄欖,色白如雪,是味美可口而又經濟實惠的小吃。

立夏丸子

流傳千年的“立夏丸子”是浦城傳統美食。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際,氣溫逐漸上升,正值農民早稻插秧的大忙季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是用米磨成水粉壓幹,搓成丸子,調以肉絲、筍絲、香菇煮成,味道十分鮮美。

泥鰍熬豆腐

泥鰍熬豆腐

泥鰍熬豆腐,據說有兩個比較文縐縐的名字,一者為:“佛跳牆”。意思是把泥鰍當作佛爺,而白色的豆腐正如一堵牆,開始時,只是放入冷水和豆腐,待加熱之時,泥鰍在鍋裡拼命掙扎,跳到較為涼快的豆腐上面,所以得名。還有一個叫:“漢宮秋”。把白色的豆腐塊想象成漢白玉製作的宮殿,而加熱之後,有的泥鰍會鑽進柔軟的豆腐之中,故名之。

主要特點:味辣,湯靚,由於加了薄荷及桂葉,香味獨絕,其他地方未嘗有之。

酸棗糕

酸棗樹,在福建的山野還是常見到的,它的果實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酸棗黃了,我們也就饞了。熟透的酸棗掉落下來,我們撿來,兩頭渾圓的就甜一些,留下來吃,很滑,特酸,還有淡淡的奶香。

一些長相不怎麼樣的酸棗就做成酸棗糕,酸棗糕味道酸甜,生津開胃。自家制作酸棗糕時,把酸棗煮熱後去皮,放在缽頭裡用筷子拌攪,把核去掉,在木板上晾乾就可以了。製作酸棗糕時不用的酸棗皮也可曬乾,吃的時候放些佐料蒸軟,可是小孩喜歡的零食。

松溪美食

松溪縣位於閩浙交界處,武夷山麓東南側,是福建省北部山區一個頗具特色的小縣,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和積澱。

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之稱,松溪因而得名。現在,我們就來一同瞭解松溪小角、松溪薄餅、松溪蒙丸、七層糕、油煎盞等當地傳統美食。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松溪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稱“削檜”,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松溪人由於上桌之前要先將它切成小塊,有稜有角,乾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是已有八九百年曆史的松溪獨有的名食。

製作時,先將肥肉白用雙刀剁成肉醬,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醬拌勻成餡,隨後,將鴨蛋打成蛋液,在平底鍋上烙成色澤淡黃光潤,薄如春餅的“蛋皮”。再將拌好的肉餡用蛋皮裹成四方長條形,整齊放入以紗布墊底的籠屜,猛火蒸熟。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難事。小角製作的工序也隨著大家口味的變化而不斷翻新、改進。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覺口感更酥脆。

蒸好的松溪小角顏色呈琥珀色,油炸之後金燦燦的,切成菱形狀,擺放在素白的瓷碟上,點綴幾朵小花,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同伴按捺住想要大快朵頤的心情,小心地拿了一小塊輕咬小口。又松又軟,香香甜甜,入口即化,一點都吃不出肥肉的油膩感。油炸過之後,蛋皮更加香脆,外酥裡嫩中更多了些層次感。

松溪薄餅

松溪薄餅

松溪薄餅又叫松溪春捲。由麵皮和餡料卷制而成,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松溪薄餅的製作原料:

麵粉、綠豆芽、韭菜、瘦肉、竹筍、香菇、胡蘿蔔、豆腐乾等。

松溪薄餅的製作方法:

麵皮:將面搓揉醒發後手工攤於熱鏊上,攤得不能太厚,等熟了之後揭起形成的薄片面餅就是薄餅的麵皮。

餡料:將綠豆芽、韭菜洗淨,瘦肉切成小塊狀,竹筍、香菇、胡蘿蔔、豆腐乾分別洗淨切絲。炒鍋入油,先後放入竹筍、香菇、胡蘿蔔、豆腐乾和綠豆芽煸炒數下後,放水並調入鹽、糖稍滾後,勾芡,入味精盛出待涼。將調好的餡料放在麵皮中捲成筒狀,即可食用。

亦有將捲筒放入油鍋裡用文火烹炸後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松溪蒙丸

松溪蒙丸

松溪有很多小吃比較出名,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松溪小角。但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不大熟悉。蒙丸是當地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甜品。蒙丸口感鬆軟,試過之後簡直欲罷不能啊。

具體做法:將蕨粉、白砂糖、豬油攪拌後捏成龍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後即可食用。

白涼粉

在當地是一種夏日小吃,高中時期,記者經常會在放學過後去小攤上吃白涼粉,特別涼爽。白涼粉味道類似龜苓膏,原料都是仙草,和鄉下老家吃的仙人菜口感差不多。

白涼粉的製作過程其實很簡單,只需在仙草汁中新增澱粉或是米湯、薯粉及少許的食用鹼就行,放入鍋裡攪拌直至糊狀,後放入盆裡冷卻,再依個人的口味摻上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少許的薄荷粉,就可以食用了。

七層糕

七層糕

七層糕:糕分七層,色彩美觀,細嫩甜爽,富有彈性,老幼皆宜。

做法:1、將晚稻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洗淨撈出,瀝乾水分,加水磨成稀漿,再加入明礬(調水)攪拌,留白漿待用。將黃梔子磨成漿,攪拌成黃色漿。紅板糖下鍋,加水用微火熬成濃液,濾去雜質,起鍋晾涼。2、大鍋內加清水燒沸,放上籠屜,籠內鋪上淨紗布,放進通氣板,舀入白漿蒸約8分鐘,同量、同時間再蒸一次。然後,分20次舀入紅色漿,每次約350克,頭5次,每次蒸約10分鐘,後15次,每次蒸約15分鐘。紅漿蒸完,舀入白漿50克蒸約15分鐘,接著分3次舀入黃色漿,每次500克,蒸約15分鐘,待全部蒸完,擦乾蒸氣水。取出大約晾2小時,糕面上抹上花生油,倒在木板上,翻扣在另一塊木板上,再抹上熟花生油,切三角形塊。入籠蒸時要用沸水旺火速蒸。食用時,取一小塊,加上調味料,即可食用。

油煎盞

油煎盞

油煎盞,由於松溪方言的緣故,有些人也會叫“油煎棗”。相信松溪的朋友們都不會陌生,它的模具像一個燈盞。先把帶把的鐵盞淋一層米漿作外皮,上置拌制好的羅卜絲、木耳絲、香菇絲、辣椒末餡,再澆覆一層米漿。浸入熱油煎炸,香酥麻辣,街頭小攤即炸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