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拜太保,因“臥冰求鯉”出名,卻被評“一生都是假”

說起王祥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說起“臥冰求鯉”這個故事,大家則並不陌生。沒錯,王祥就是“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184年—268年),字休徵,琅琊郡臨沂人,歷經東漢、魏、西晉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

“臥冰求鯉”的故事很簡單:嚴冬時節,王祥的繼母想要吃魚,王祥就在冰面上脫下衣服嘗試用體溫融化冰塊,王祥躺下後,冰塊忽然裂開,兩條鯉魚躍出冰面,王祥將魚帶回給繼母享用。這個故事也被收錄進《二十四孝》中。關於孝,王祥還有很多故事:王祥生母早亡,繼母對他很不好,甚至還在王祥父親面前中傷王祥,但王祥依舊對繼母盡心服侍,繼母要求王祥守護果樹,每當風雨來臨,王祥就抱著果樹大哭,怕果子掉下來。但王祥除了“孝”,在“事業”上似乎也有一番成就。

他官拜太保,因“臥冰求鯉”出名,卻被評“一生都是假”

王祥早年為了躲避戰亂,帶著繼母和弟弟王覽到廬江避難,在這裡隱居了二十多年,不應州郡任命。後來,曹魏徐州刺史呂虔徵任王祥為別駕,起初王祥堅持不接受任命,後來經過弟弟的勸說,王祥勉強接受了任命。當時徐州境內盜賊橫行,王祥到任後,率領將兵討伐盜賊,最終使州內安定,便利了政策和教化的推行,州內百姓編歌稱頌道“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正元元年(254年),曹髦即位,王祥因參與司馬師廢立皇帝的計劃有功而獲封關內侯。後來討伐叛亂有功,王祥被任命為三老,作為皇帝的老師,輔佐皇帝,教導皇帝為君之道。

鹹熙元年(264年),司馬昭被封晉王,王祥與荀顗一起去見他。荀顗對王祥說:“相王(司馬昭)地位尊貴,何曾已經向他行過大禮,今日我們前去應當下拜。”王祥回答說:“相國確實尊貴,然而還是魏的宰相。我們是魏的三公,公與王相差不過一個等級,上朝時的班列還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動輒去拜別人的道理?這樣會損害魏的威望,也有損晉王的的才德,我不會去拜他。”見到司馬昭,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長揖。司馬昭說:“今天才知道您是多麼看重我啊”

他官拜太保,因“臥冰求鯉”出名,卻被評“一生都是假”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王祥為太保,進封睢陵公,加置七官之職。王祥與何曾和鄭衝等人因為年老,很少上朝朝見,司馬炎多次派人詢問他們對政策的意見。王祥多次要求辭官退休,但都被司馬炎拒絕。泰始四年(268年),王祥病逝。在二十四史《晉書》中,因為王祥的德高望重,而在所有群臣的列傳裡排名第一。

他官拜太保,因“臥冰求鯉”出名,卻被評“一生都是假”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歷史的評價也很複雜,一部分史家因王祥的孝行“孝感動天”,對他有著很高的評價。但也有人則認為王祥除了孝行,毫無事業可言,盧弼還評價“觀祥之所為忠,與其事後母之所為孝,一生都是假。晉朝優容之者,以其為無用之物耳”,只不過是封建王朝塑造出“孝”的模範罷了。而對於“臥冰求鯉”以及二十四孝,有人認為應當傳承下去,有人認為是封建糟粕,應當摒棄。

大家覺得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人物以及二十四孝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