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廣西經略臺真武閣

經略臺真武閣,位於廣西自治區容縣城東的人民公園內,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始建於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在容州城東築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遊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真武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1982年定為第二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廣西經略臺真武閣

真武閣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各異的鐵木構件,以槓桿結構原理,串聯吻合,相互制約,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體。四百多年來,經受了多次風暴地震,安然無恙,為建築史上罕見。登閣眺望,繡江帆影,容縣新姿,綠野平疇,盡收眼底,風景十分清幽。

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廣西經略臺真武閣

樓底四周沒有牆壁與庭院相連,從而顯得十分的寬闊坦蕩。在二十根筆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線,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託四根稜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二層樓有四根支柱,用以承負上層的樓板、樑架、配柱和屋瓦等,腳柱卻懸空離地3釐米,是全樓間結構中最為奇特、最為精巧的部分。這種結構的方法是在懸空的柱上,分上下兩層用十八根梁枋穿過簷柱,組成兩組嚴密的“槓桿式”的斗拱,拱頭承託外面寬闊的瓦簷,拱尾托起室內的懸空柱,這種像天平一樣維持一座建築物平衡的獨特“槓桿結構”,在建築史上實屬罕見。

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廣西經略臺真武閣

真武閣因為它獨處西南,遠離文化中心,在流傳下來的書中很少有吟唱,所以一直默默無聞,當時設計的工匠更沒有名字記載,教科書也只能把它說成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真武閣的建造年代、結構原理、是誰設計建造的、怎樣建造起來的,還有爭論。人們無法相信這麼雄偉而獨特的木結構建築是人力所能建造起來的,於是關於魯班仙師一夜造閣的故事和民謠,在當地傳播開來:“容縣有座真武閣,柱腳懸空永不落,相傳聖手魯班造,一夜工夫眾人作。”傳說當年那位匠師接受了建造真武閣的任務,卻很長時間沒有招工備料,以致人們都懷疑他是個騙子。終於有一天,他到處給人送檳榔,請人於某月某日來幫忙造閣。那天晚上,突然雷鳴電閃,風雨交加,次日早上雨過天晴,陽光燦爛,人們驚奇地發現,古經略臺上巍然屹立起一座雄偉壯麗的高閣,更令人驚奇的是,閣上二樓的四根柱腳竟然都不著地!而答應過幫忙建閣的人,那天早上一覺醒來,都感到精疲力竭,腰痠背痛,好象幹了一夜重活似的,人們這麼悟到,那位工匠是魯班仙師,他巧借眾人之力,一夜之間就完成了這幢千古傑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