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在海外之偉大傳播歷程

媽祖亦稱天妃、天后。按有關道教文獻記載,媽祖崇拜,或說天妃崇拜興起於宋代,是為海上守護女神。然而,形成媽祖崇拜的重大影響時期,應該是在明永樂年間。因為鄭和七下西洋,拓寬中國在海外的影響和商道,而媽祖崇拜也隨之擴大到西洋諸國,這些從後來鄭和紀念媽祖的文獻可以看到。永樂皇帝自己也是媽祖崇拜者,有書曰:“本朝永樂六年正月初六日,太宗又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廟號宏濟天妃之宮。”所謂太宗又加封之說,應該是在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加封媽祖為“孝順純天孚濟感應天妃”之後,成祖朱棣又予加封。

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在海外之偉大傳播歷程

媽祖娘娘(資料圖圖源網路)

永樂皇帝加封媽祖之時,正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成功,第二次尚在海外之時。這次有可能是鄭和真的在海上遇險,得媽祖保佑化險為夷,其化險快報報知京師永樂皇帝,為報答媽祖之恩,永樂加封媽祖。這個分析結論來自於古文獻《婁東劉家港天妃石刻通番事蹟記》和《長樂南山寺天妃之神靈應記》(後述簡稱《婁東記》和《長樂記》),二《記》收入《西洋番國志·鄭和航海圖·兩種海道針經》一書,據說二《記》均出自鄭和本人之筆。

二《記》之中較詳細的多次記載了媽祖拯救鄭和的事件,這裡我們很難用一般的理性來想象這種事件,只能從文化心態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來理解鄭和當時記錄的歷史故事。

在媽祖保佑下,鄭和大敗海上大盜陳祖義。

《長樂記》曰:“永樂三年統領舟師往古裡等國。時海寇陳祖義等聚眾於三佛齊國,劫掠番商,亦來犯我舟師,即有神兵陰助,一鼓而殄滅之。至五年返。”永樂三年就是公元1405年,也即鄭和第一次遠洋。《記》中所說古裡國,為現在印度西海岸一大城池,重要商港,明代永樂時期屬西洋大國。鄭和第一次航行就碰上了海盜陳祖義,併發生了劇烈的戰鬥。《劍橋中國明代史》一書對此事的說法是“(鄭和)船隊在1407年的回程中抵達蘇門答剌沿海時,遭到強大的華人海盜陳祖義的對抗”。該書用“強大華人海盜”形容陳祖義。可以想見鄭和船隊當時的驚恐,陳祖義久慣海路,無論是航海經驗和戰鬥經驗都十分老道,而鄭和初下西洋,沒有任何經驗可談,且肩負皇命,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精神壓力之大可以想象。但是,鄭和勝利了,還生擒了陳祖義。這樣的事對鄭和來說不可思議,有奇蹟之感,他自己認為有“神兵陰助”,當然奇蹟感亦包括平安渡過航海風險,所有功勞他都歸記於媽祖的拯救。

“一稱神號,感應如響”:媽祖神驗非獨鄭和有感。

這些他都照直記錄在《婁東記》和《長樂記》中。《婁東記》曰:“觀夫鯨波接天,浩浩無涯,或煙霧之溟濛,或風浪之崔嵬。海洋之狀,變態無時,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非仗神功,曷能康濟。值有險阻,一稱神號,感應如響,即有神燈燭於帆檣。靈光一臨,則變險為夷,舟師恬然,鹹保無虞。此神功之大概也。及臨外邦,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海道由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借神之助也。神之功績,昔嘗奏請於朝廷,宮於南京龍江之上,永傳祀事,欽承御製記文,以彰靈貺,褒美至矣,然神之靈無往不在。”

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在海外之偉大傳播歷程

鄭和(資料圖圖源網路)

鄭和的這個《記》同傳說中一些漁民、商賈被救的情況相若。這是險後餘生之感,等閒不好輕議。

《記》中所說“一稱神號,感應如響”,筆者在其他文獻也見有同樣描述,見之油然感慨。《道藏》收有《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後稱《靈驗經》),其中贊曰:“威容顯現大海中,德廣遍施天下仰。護國救民無壅滯,扶危救險在須臾。……變兇為吉如彈指,賜福消災若殄微。”所謂“扶危救險在須臾,變兇為吉如彈指”,這個說法雖與“一稱神號,感應如響”的表述不同,意思卻完全一樣。可見,多處反映和傳說有相類性,非鄭和要獨神其說。

媽祖護佑能力不獨限於本土,而是如影隨形於整個鄭和船隊之中。

鄭和的文獻是官方文獻,直接代表的是明皇室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鄭和感激媽祖的事實,從一個則面反映了媽祖拯救行為的範圍:即鄭和的遠洋航行能到哪裡,媽祖的保佑能力就可以到那裡。這個拯救範圍應該是媽祖揚名海外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鄭和的《長樂記》和《婁東記》均記載了這樣的認識,如《長樂記》曰:“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佑之德也。神之靈固嘗著於昔時,而盛顯於當代。溟渤之間,或遇風濤,然神之靈無往不在。”這樣的記載與《婁東記》相類,幾可以理解為鄭和不管到哪裡有了不測,媽祖均可以如影隨形聞聲解難,不可思議。

媽祖信仰符合民願、國願,故而其隨著鄭和之遠洋而廣泛傳播,並使得鄭和下西洋這一事件本身具有了國家和宗教的雙重影響力。

以下可以看《靈驗經》所記載的媽祖的拯救能力。其拯救能力與她對太上老君和天尊的誓願相一致。經曰:“爾時天妃聞說偈已,稽首天尊道前而說誓言。一者,誓救舟船達於彼岸。二者,誓護客商鹹令安樂。三者,祛逐邪祟永得消除。四者,蕩滅災逆家門清淨。五者,收捕奸盜屏跡潛形。六者,收斬惡人誅鋤強梗。七者,救民護國民稱太平。八者,釋罪解愆離諸報對。九者,扶持產難母子安全。十者,庇護良民免遭橫逆。十一者,衛護法界風雨順時。十二者,凡有歸向保佑安寧。十三者,修學至人功果圓滿。十四者,求官進職爵祿亨通。十五者,過去超生九幽息對。是時,老君聞天妃誓言,乃敕玄妙玉女錫以無極輔鬥助政普濟天妃號。”

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在海外之偉大傳播歷程

媽祖聖蹟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媽祖的這十五誓言,有的屬民間喜歡的行為,有的屬國家喜歡的行為。如第一、第二誓願,就明顯是民間喜歡的,第七、第十一就是國家喜歡的,當然總體來說都符合民願和國願。而奇特的是,媽祖的這些誓願都能如傳說和文獻記載的那樣有了相應的故事出來,確有些讓人不可思議。

由此,很自然的讓人想到了鄭和遠洋所到之處,應該都留下了媽祖的影響。媽祖的影響屬宗教意義的影響,鄭和的遠洋是國家的影響,國家之影響和宗教之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恐怕在中國歷史上屬首次。其影響之強烈,本土學術界尚未有積極響應,倒是西方人很看重這次影響。

《劍橋中國明代史》開篇總結鄭和下西洋的這次行為,有了一句令人犯疑惑的話,看來很刺眼:“海上遠征。”儘管作者知道鄭和的船是“寶船”而不是戰船,但是作者依然要用“海上遠征”這樣有戰爭意味的話來總結。從上述媽祖的誓願可以看到,媽祖的神力行為也是和平的溫和的。估計西人由自己的遠洋經驗出發,比較敏感這種有強力國家意志和溫和宗教行為相結合的事件。

媽祖信仰隨鄭和航行遍佈“西洋”。

以下我們來看鄭和以後的六次遠航都到了哪些國家和地方,由此可以間接地知道媽祖的影響到了哪裡。

永樂三年第一次遠洋前文已述略。《長樂記》曰:“(第二次)永樂五年,統領舟師往爪哇、古裡、柯枝、暹羅等國,番王各以珍禽異獸貢獻。至七年回還。(第三次)永樂七年統領舟師往前各國,道經錫蘭山國,其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賴神顯應知覺,遂生擒其王,至九年歸獻。尋蒙恩宥,俾歸本國。(第四次)永樂十一年,統領舟師往忽魯謨斯等國。其蘇門答剌國有偽王蘇斡剌寇侵本國,其王宰奴裡阿比丁遣使赴闕陳述,就率官兵剿捕。奈神默助,生擒偽王,至十三年回獻。是年滿剌加國王親率妻子朝貢。(第五次)永樂十五年,統領舟師前往西域。其忽魯謨斯國進獅子、金錢豹、大西馬。阿丹國進麒麟,番名祖剌法,並長角馬哈獸。木骨都束國進花福鹿並獅子。卜剌哇國進千里駱駝並駝雞。爪哇、古裡國進糜裡羔獸。若乃藏山隱海之靈物,沉沙棲陸之偉寶,莫不爭先呈獻。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齊捧金葉表文朝貢。(第六次)永樂十九年,統領舟師,遣忽魯謨斯等國使臣久侍京師者悉還本國。其各國王益修職貢,視前有加。(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統舟師往諸番國,開讀賞賜,駐舶茲港,等候朔風開洋。思昔數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記於石。”

鄭和所記到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只記大概,沒有詳記。上述國家和地區,有的現在國名相同,有的則不同,有的過去是一個國家,隨歷史演變,現在只是一個地區或城市。

大致情況為,爪哇國,即今印度尼西亞;柯枝國,過去是一個國家,現在為西印度洋一個城市;暹羅國,即泰國。忽魯斯謨國,現在為伊朗的一個島城;滿剌加國,查今地無考,大約在泰國附近。木骨都束國,查今地無考;卜剌哇國,查今地無考。

如果說媽祖信仰隨鄭和船隊之傳播屬於隱形影響的話,那麼在外洋隨之而修建的媽祖廟宇與神祠便構成了其顯性影響力。

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在海外之偉大傳播歷程

新加坡天福宮(資料圖圖源網路)

從上述記載可見,鄭和所經諸國,均帶有使團回中國,並且以後又向中國朝貢,以溝通其國務和商務往來。當時的明皇室在宗教信仰上除崇道外,其實尚講敬信佛儒,很多地方建有道佛儒三教殿。鄭和自己也是三教同敬,只是海上遠洋航行,媽祖信仰或說媽祖效應十分突出。這樣,鄭和的信仰行為當然會對各國君主、使臣有影響,這是判斷。

上述《記》中雖然多次談到有賴神明顯靈幫助,方可化險為夷,或獲勝利。這些均為鄭和個人和船隊自身之事,其影響是隱形的有限的。而真正構成大影響的是鄭和在外洋建立了一些廟宇和神祠,而這些正好《婁東記》和《長樂記》也有反映,如此,媽祖在外洋之影響就不是推斷,而是真有其事。

如《長樂記》曰:“今年春仍往諸番,艤舟茲港,而又發慈心施財,鼎建三清寶殿一所。”三清寶殿供奉道教三清道祖,媽祖可能也陪祀其中。因為建殿祀神主要是為了感謝媽祖的佑護之恩。從鄭和建三清寶殿也可得知,當時已明確將媽祖視為道教神靈。再如《婁東記》曰:“復重建山小姐之神祠。”《婁東記》是為天妃專《記》,故小姐之稱,應是指媽祖人間原形“林默娘”之說。

鄭和遠洋溝通了西洋諸國,顯示的是明朝永樂時期開啟外洋的國策。媽祖信仰,也即道教的影響,隨當時的國力遠播海外,這是明朝人所希望的。鄭和既充當了國家的友好使者,同時又充當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播者。鄭和下西洋與傳播的媽祖信仰,兩者均為和平遠洋行為,值得學術界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初涉此問題,權作拋磚引玉,誠望方家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