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創立到清朝末年結束,前後經歷了1300多年的時光。作為封建王朝選拔任用官員的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個年代的老百姓要想出人頭地,只有透過科舉制度當上官員,才能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那時候的讀書人一直信奉這樣的兩句話,那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在北京的孔廟中,有198塊進士碑,包含了元明清三個朝代五萬多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名次。他們中很多人的事蹟都無法考證,但是不少狀元的事蹟卻能在文獻中找到,明朝就有這樣的一位狀元,在危難關頭選擇了背叛,他就是卻被一個人看在眼中,這個狀元就是胡廣。

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胡廣是建文二年的狀元,非常受建文帝賞識,還專門恩賜他一個新名字胡靖。這位備受賞識的狀元卻在燕王朱棣奪取皇位之後,立馬跟著解縉一起選擇投降,不但辜負了建文帝對他的賞識與栽培,還把自己的名字改回胡廣。

據說關於狀元胡廣的背叛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朱棣的部隊就要打進城的時候,胡廣、解縉、王艮等官員的府邸離得比較近,一起跑到政府大臣吳溥的家中研究對策。胡廣和解縉兩個人才到吳溥家中時,慷慨激昂地發表言論,表現出一種視死如歸的狀態。反觀王艮這個人到那之後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默默流淚,和其他兩個人相比,表現要差很多。

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等到大家都回去之後,吳溥的兒子被胡廣和解縉的表現深深感動,直言解叔和胡叔是才是讀書人的好榜樣,自己以後也要做這樣的人。作為在官場破爬滾打多年的吳溥聽了之後,苦笑著搖搖頭,認為自己的兒子還是太年輕了,看人不能看外表,別看你王叔表現不咋地,這樣的人才是以死盡忠的人。沒過多久就聽到胡廣在自己家院子喊家人把自己家的豬關好了,外面現在很亂跑丟了就找不回來了。吳溥對自己的兒子的說道,你胡叔現在連一頭肥豬都捨不得,他又怎麼捨得丟掉自己的姓名。

大明狀元郎胡廣,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為何連一頭豬都放不下!

到後半夜的時候,王艮的家中傳出了哭聲,這位在吳溥家一言不發默默流淚的王大人剛才已經服毒自殺了,胡廣和解縉這兩位在吳溥家視死如歸的官員最終選擇了背叛,選擇舉手投降被當時的很多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