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2021年8月26日上午,轟動全國的吳謝宇弒母案終於迎來了公開宣判,吳謝宇數罪併罰,最終被判處死刑。

這一案件在五年前發生時,曾經讓幾乎所有人都大跌眼鏡:一個年輕的孩子,怎麼會對自己的親生母親痛下殺手呢?這是違揹人性和道德的行為。

然而,全國範圍內這種案件並不在少數,2013年5月12日,一個與之相似且更加令人感到震驚的案件發生了,那就是河南一高中生高煒晟花費六十萬鉅款來僱兇殺害自己父親和姐姐的案件,理由僅僅是因為父親和姐姐給的學習壓力太大了。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此案件相比於吳謝宇的案件,更加令人難以理解。伴隨著吳謝宇案的審判,眾多網友也根據此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討論的中心基本就圍繞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這些年紀輕輕的人能夠做出如此泯滅人性的事情,究竟是因為“人性本惡”還是後天教育的缺失。

幾乎所有接受過教育的中國人,甚至是東亞其他國家同屬漢文化圈(例如日韓)的人,思想往往都會受到儒家經典的深刻影響。

在眾多思想當中,《三字經》基本算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當中所接觸到的第一波啟蒙教育,而該經典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這也反映了中國數千年以來對於人性的認識:即人性原本是好的。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當然,也有個別大儒如孟子認為人性原本是惡的,但是相對並不是主流的觀點。這是由於東亞尤其是漢文明比較內斂,人們在與人相交往的過程當中往往保持一種謙卑、含蓄的狀態,

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所有人都是好的”的觀點,是為了使人向善、叫人學好。

與之相對的,西方的歐美國家文化是建立在以基督教-猶太教為基礎的宗教觀念之上的。比如《聖經》就秉承一個觀點:人生而有“原罪”,人的一生是為了救贖自己原本的罪惡,而不是為了“行善積德”。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那麼這種觀點就是恰恰與中國文化相反的。之所以西方的觀念如此,其實是因為在其形成民族國家的過程當中,首先接受的是教會的統治,思想高度受影響;

而早期的教會為了統治平民,自然也會以這樣一種甘願勞動、救贖自己的思想去教化人們。這是中西方對於人性觀點截然不同的原因。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人性原本是什麼樣的是沒有定論的,人們的觀念都會受到自己所處的文化影響,人們的觀念早就已經深入其中了。

所以盲目地去對於一種犯罪行為下定論是有些武斷的,應該做的是對於案件本身進行分析。此案當中的兒子高煒晟,自小便受到家長的優厚撫育,生活條件出眾。然而僅僅是面對父母“望子成龍”想法之下的一些要求,其就聲稱父母“管得太嚴”,之後痛下殺手。這顯然與其本性無關,問題應該出現在家庭環境之中。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惡”源自家庭教育缺失

濡化(enculturation)是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概念,最早由美國人類學家梅爾維爾·赫斯科維茨(Melville Jean Herskovits)提出,指的是一種發生在群體之中的、對於文化的延續以及對後代的教化。

簡而言之,無論是對於一個族群還是一個小的家庭而言,濡化都是個體社會化過程當中十分關鍵的一步,也是延續群體命運的關鍵步驟。

而對於個體來說,濡化最重要的場所便是家庭,一方面個體對於家庭的依賴性比較強,另一方面家庭也是個體接觸到的第一個群體,首次具備群體意識也是在家庭之中。

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有句話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道理就是如此。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我們不妨再將視線轉回到高煒晟的案子當中,來看一看在他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什麼樣的不正常情況。

該案件當中,高煒晟的家庭條件其實是很不錯的,這是因為他的父親、也是受害人之一的高天峰,是當地法院審判委員會的委員。

但是高天峰卻是出身“貧寒”,父母均為農民,且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一路摸爬滾打在城市中立足的高天峰滿心想的都是怎樣能夠讓自己的子女擺脫自己當年的艱苦生活環境,過上自己當年憧憬的生活。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高天峰

於是在這種強烈的意願之下,高天峰對於自己的女兒高瑋藝、兒子高煒晟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尤其是作為子女當中弟弟的高煒晟。

也許是因為相同的性別,又也許是還保留一些“重男輕女”的思想,高天峰幾乎將自己的所有育兒精力都投入到了對於高煒晟的教育之中。因為他還讓自己大學畢業的女兒高瑋藝暫時不參加工作,而是去照顧弟弟高煒晟的生活起居。

可是種種他以為的努力最終非但沒有換來兒子的出人頭地,反而使得自己丟了性命。

“惡”源自代際間的誤解與過度期望

其實恰恰是高天峰的這種處於期待的寵溺心理,才最終導致了高煒晟走上不歸之路。

河南一高中男生花60萬僱兇殺父親“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規操作

高煒晟一方面有些養尊處優,一方面又肩負父母的成才期待,難免會產生一些複雜情緒。其實對於家長而言,教子育女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

因為作為家長而言,一旦以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經歷去原封不動的“套用”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上,那麼難免會產生一些偏差。

一方面,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許多已為人父人母的人是經歷過早先的苦日子的,他們也許會認為現在與當年一樣,如果不拿出十足的努力,那麼就會連吃飯的機會有沒有。

其實不然,現如今的教育因材施教,且不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學一門手藝,靠一技之長來生存也是很好的一種選擇。

另一方面,父母有時會忽視孩子的興趣與能力,一味地隨大流,覺得別人孩子學什麼,自己的孩子也要學什麼。這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人與人之間差距很大,只有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堅持下去,子女才有可能會成才。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編輯 | 前後黑白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view;Psychological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