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關於宋朝的記憶。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或是宋詞的綺麗;

或是市井的繁鬧;

或是人才濟濟的文化巔峰;

或是千年難解的“靖康之恥”;

……

歷史的塵煙散去。一個朝代雖然已經逝去,但卻有來自歷史深處的迴響。

開封,曾經的北宋都城。在開封人的心中,宋,是歷經千年不曾褪色的風流過往,更是深嵌在記憶和根脈深處的傳承和嚮往。

千年不變的宋城格局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定都開封的宋太祖極其重視城防。他下令重修京城,宰相趙普獻上圖樣,將城設計為方形,四面開門,城中坊市排列有序。

宋太祖看後十分不滿意,自己上手親自改圖,畫了一大圈,將城垣、街巷改造得迂曲縱斜,並在圖樣上御筆批示“照此修築”。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後來,建成後的東京汴梁城曲折蜿蜒。直到宋徽宗時,擴建城郭,才拆掉原來的城牆,改為矩形。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在整個北宋時期,開封先後四次修築城池。開封城最終形成了一座由宮城、裡城、外城三重環套的大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三重城牆的都城。

千年時光後,古城開封依然保留著宋城的基本格局。

古城中的半城水色,清秀與豪放並舉,高樓大廈與千年古塔交相輝映,現代化的城市快速路與老街古巷交會並行。

如今生活在開封城的人們,每時每刻都與古相伴,與宋為鄰,透過古老的城牆和水道,遙遠的大宋彷彿觸手可及。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平盛世”

北宋在開封總共延續了168年,在此期間,北宋王朝可謂是開創了一個“清平盛世”。

盛世的方方面面,在都城開封展現得尤為鮮明。

現在我們熟知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就是以畫筆記錄了當時的城市狀態。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長卷裡,既有廣闊的沃野、浩渺的河流、高聳的城郭,也有舟車的釘鉚、攤販的百貨。

長卷中,一共畫了684個人物、174株樹木、122間房屋、25艘船、15輛車、8頂轎子,以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出一個繁華城市。

它的創作背後有一段故事。

北宋時期,各地的文人時興到京城遊學。宣和年間,有一位來自山東諸城的年輕畫師張擇端也來到東京(今開封),在城中的大相國寺落腳,併成為寺院的一名畫師。

一日,宋徽宗到相國寺上香,見牆上有一幅畫,畫風獨特,技法嫻熟,作為史上最具藝術天賦的皇帝,自然少不了要過問一下。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當他得知畫作是出自張擇端之手時,便把他召到翰林圖畫院,想讓他畫一幅東京盛世圖。

張擇端提出,要描繪繁華盛景,便不能關在皇宮裡閉門造車,須到市井中走一遭,深入其中觀察寫生才行。

宋徽宗欣然同意,便命人為他在城裡找了住處。此後數年,張擇端潛心作畫,完成了一幅細緻入微的傳世長卷。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據說,當張擇端獻上畫作時,宋徽宗龍顏大悅,他欣然提筆,在長卷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大字,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乃徽宗獨創的瘦金體。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畫中人物千般神態,街巷市肆百貨雜陳,展現出當年開封城的繁華盛景,也讓今天的人們得窺大宋風采,《清明上河圖》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面透過科舉取士的朝代,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桑拙夫,凡學而優者均可出入廟堂。包拯就是其中一個。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對於包拯,我們再熟悉不過,他的形象在影視、戲劇、小說中頻頻出現。這位以“鐵面無私”“斷案如神”著稱的人物,曾是大宋第93任開封知府。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北宋嘉祐元年,年近六旬的包拯被任命為開封知府。

來到任上的包拯,便發現了一個問題。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開封府有個舊制叫牌司,在這項制度下,百姓告狀不能進開封府的大門,必須到偏門府吏那裡登記,交納狀紙,何時審理要聽從府吏通知。

這樣的制度便給了府吏鑽空子的機會,敲詐勒索便成了“慣例”,老百姓不使點錢財打理,便難以伸冤。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說的就是當時情況。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包拯到任後,命屬下把開封府衙大門開啟,百姓如有冤屈可以直上公堂,任何人不得阻攔。

他上奏皇帝,要求廢除有缺陷的訴訟制度,讓百姓的冤屈可以伸張。

民間自此把包拯譽為“包青天”,並由此流傳出無數民間故事,讓這位明善惡、辨忠奸的開封知府名揚天下,流傳千古。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開封市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名為《開封府題名記》碑。

碑上刻有北宋183任開封府尹的姓名,其中你會驚奇地發現居然有大宋兩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恆的名字,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北宋名臣歐陽修、范仲淹、寇準等等。

不過,唯有包拯的名字,歷經千年歲月,被仰慕者摸得“指痕甚深”,刻有包公名字的地方竟變成了小坑。

雖然名字已經不能在碑上看到了,但清官之名何須碑上記載,活在人們心中,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出身貧寒的包拯,透過科舉考走向仕途,用一生完成了“給百姓一個清平盛世”的夙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北宋透過科舉取士讓貧苦讀書人的理想成為現實。歐陽修葦稈學字、范仲淹斷齏畫粥、杜衍抄書為生,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謀求更好的發展,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樑。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遙想當年的開封城中,春有碧波,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雪。

閒時點茶聽琴,聚時談詩論道,晴日泛舟河上,落雨之時於廬中聽雨。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

今天,當你來到開封會發現,開封人已把這種文化基因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與理想中,伴著書香墨韻和這一城宋韻半城水,描摹這座古城歷久彌新的獨特風景。

河南開封:開啟想象,描摹一段被封印的宋朝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