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經過秦末的農民大起義,以及後來四年的楚漢相爭,終於在漢高祖五年,劉邦在汜水正式稱帝,在形式上建立起繼秦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中央王朝。但是,由於長期的戰亂紛爭,使社會生產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同時,無論是國內控制著大片封地,和人口的異姓諸侯王,還是北方強大的匈奴,都對西漢王朝的中央集權產生巨大的威脅。前期西漢統治者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局面。

自秦末二世元年爆發的農民大起義,到漢高祖劉邦稱帝這數年中,天下紛紛擾擾戰亂不斷,尤其是在後來,楚漢相爭的四五年其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不絕,傷夷者未起。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連綿不斷的戰爭導致百姓騷動,海內搖盪,農夫釋耒,紅女下機,在這幾乎陷入崩潰的經濟社會中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凋敝的社會經濟,同時也使得社會人口數大量減少。

所以,當高祖劉邦在經過秦時三萬餘戶,但是卻今見五千戶的曲逆縣時還讚道壯哉縣,人口之銳減由此可見一般。

在這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整個國內放眼過去一片荒涼、滿目倉夷。在這極度凋敝的社會經濟狀況之下,廣大百姓都處於極端貧困之中,這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所以,在當時無論是處於下層的勞動大眾,還是居於上層的國家統治階層,其經濟狀況都及其窘迫。當時漢王朝凋敝的經濟狀況,自然而然的有會對國家的對外政策,會有重大的影響。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面對軍事實力處於絕對優勢的項羽,漢高祖劉邦以分封諸侯王的方式,爭取了一些在滅秦戰爭中,興起的實力較為強大的將領,結成軍事同盟一起對抗項羽。

在高祖稱帝后,正式被封的異姓諸侯王有八個之多,這些異姓諸侯王,除了長沙王吳芮勢力較為弱小外,其他幾個異姓王封土遼闊,而且在其封國內還駐有重兵,封國內的行政權和經濟大權,都為諸侯王自己所把持。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強大的異姓諸侯王勢力的存在,使皇權的權威受到重大威脅。就在高祖稱帝的當年,燕王臧荼首先反叛,而其後其他諸侯王,也在背地裡有暗相聯絡意圖謀反之狀。

所以高祖在稱帝不久,即又親自領軍踏上了消滅異姓諸侯王的征程。經過七年艱苦卓絕的征伐,強大的異姓諸侯王勢力才基本上被消滅。

但是,在消滅了異姓諸侯王后,劉邦又陸續分封了一大批劉氏宗族子弟,為同姓諸侯王,希望以此來確保劉姓江山永固。這些同姓諸侯王的勢力,與先前那些異姓諸侯王的勢力相比,有過之而無所不及。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這些同姓諸侯王的勢力,在後來不斷髮展壯大,終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皇權產生嚴重威脅。除了國內諸侯勢力的威脅外,地處北方高原的遊牧民族匈奴對漢王朝所造成的威脅更甚。匈奴部落趁著秦末漢初中原戰亂不斷無暇顧及邊防的空隙,其勢力不斷的發展壯大。

特別是在其新一代單于冒頓的率領之下大破滅東胡王,成為了一個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最後其勢力擴張至西域地區,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西域大部分地區處於其控制之下,並且在西域設定僮僕都尉,負責從西域諸國徵收賦稅。在吸納了所征服廣大地區的人力物力之後,匈奴民族達到了其歷史上的全盛時期。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自從高祖七年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反擊匈奴的劉邦在白登被圍七天七夜,最後以慘敗告終之後,從此西漢王朝對匈奴一直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面對匈奴不斷的南下侵擾,也一直是以消極的防禦為主,這一狀態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即位。

關於西漢初期是否實施屬國制度,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有著不同的觀點,其中不少學者都認為,屬國的設定是在漢武帝繼位之後。

賈敬顏先生提出在武帝以前,典屬國僅在中央任職,而屬國與屬國都尉之設施在漢武帝之世。丁福林先生認為,西漢屬國始置在漢文帝前元六年之前,但在其文章中,丁先生並沒有對西漢屬國制度的始置時間,作進一步的探討,因而對於具體的設定時間,沒有較為明確的論述。

西漢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匈奴對統治者產生著巨大的威脅

西漢王朝建立之初繼承了秦的一系列制度,其中就包括專門處理少數民族的屬邦制。只是因為如上文說述的在建國之初,由於社會經濟的極度凋敝,國家政權還不夠穩定,所能控制的少數民族地區極少。

對匈奴一直採取守勢,因而屬國在當時,還只是一種沒有實際意義的行政建制而已,所以並不能起什麼實質性的作用,這或許也正是西漢前期,史書對此鮮有記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