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一百年前的1919年初,來自27個戰勝國的一千多名代表齊聚法國巴黎,歷史上著名的“巴黎和平會議”隆重召開了。法國人為這次會議做了精心準備,在時間和地點的選擇上都煞費苦心。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1919年1月18日,和會在巴黎凡爾賽宮開幕。48年前的這一天,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這裡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東道主法國首先致開幕辭,時任總統普恩加萊以勝利者的姿態羞辱德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

巴黎和會不僅將戰敗國拒之門外,中立國也沒有獲得邀請。27個戰勝國中,英法美三巨頭領銜主演,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一時風光十足。此外,戰爭期間“倒戈”的義大利和“亞洲一哥”日本躋身五強,五國各派2名代表組成最高理事會,“十巨頭”得以控制和會。

勝利者濟濟一堂,按說應該開成一場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然而,歷時近半年的和會始終伴隨著激烈的爭吵,與“和平”的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究其原因,當然是帝國主義各懷鬼胎,勾心鬥角。下面依次看看“五強”分別有什麼不滿?

美國

一戰結束前,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丟擲了著名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不僅為德國民眾所接受,還成為當時世界多數國家的共識。其中,作為核心理念的“民族自決”政策尤為受歡迎。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相比職業政客勞合。喬治和克里孟梭,大學者威爾遜顯然過於理想主義了。“十四點建議”中,條條直戳英法老牌殖民者的軟肋,其結果可想而知了。針對“公海航行自由”,英國首先提出不同意;針對“撤出佔領軍,歸還比利時、德國的主權”,法國跑來跟他吵;針對“公開締結的秘密條約”,做賊心虛的英法索性一塊跑來跟他鬧。

威爾遜鬱悶了,於當年2月中旬“憤而離席”,回國呆了一個月後,這位寬大為懷的總統又回到了巴黎,繼續與盟友做鬥爭妥協。更為諷刺的是,對威爾遜嘔心瀝血搞出的國際聯盟,當時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竟然沒有批准。

總統的良苦用心未被美國人民理解,美國就這樣坐失取代英法稱霸歐洲甚至領導世界的“良機”。從此,美國孤立主義外交政策日益盛行,美國人還需再經歷一場大戰才能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總之,雖然在巴黎和會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作為“首富”的美國仍有諸多滿意。

英國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作為沒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將不滿一面發洩到威爾遜身上,一面發洩到法國盟友身上。對威爾遜的“十四點建議”,凡是涉及到大英帝國利益,律師出身的勞合·喬治極盡縱橫捭闔之能事,時而挺身而出唇槍舌劍,時而拉上克里孟梭共同對付威爾遜。

即使這樣,擁有龐大海外殖民地的英國還是被威爾遜的“民族自決”弄得心煩意亂。基於傳統的“歐陸均勢”政策,英國人當然不願看到法國過度削弱戰敗的德國。法國試圖搶走德國的薩爾區,勞合·喬治急忙拉上威爾遜聯手阻止,還在戰爭賠款“分贓”份額上毫不相讓。

也許是被打怕了,法國人瘋狂地恨不得把德國撕吃了,英國人只得眼睜睜看著德國人燃起強烈的復仇情緒。一面是欲稱霸歐洲的法國,一面是遲早要東山再起的德國,英國人切實感到心力憔悴。

法國

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時年已78歲,但這位政客的表現無愧其“老虎”綽號。法國在四年戰爭中付出幾百萬傷亡的慘烈代價,克里孟梭極力主張猛烈嚴懲德國。50年之內兩次被德國入侵,法國人再也不願有第三次了。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削弱德國可以,下手太狠就被英美視為“打死這個能下蛋的母雞”了。在勞合·喬治和威爾遜聯合勸阻下,法國人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在佔領萊茵河左岸30年並將薩爾礦區交給法國的要求被拒後,克里孟梭氣得暴跳如雷,攻擊威爾遜是“親德分子”並威脅退出和會。

在美英承諾“法國遭德國入侵隨即出兵援助”後,法國人才消了點氣。削弱了德國的軍事力量,法國人有了英美期望的“大局觀”,克里孟梭勉強同意給德國保留一支防止布林什維克西進的陸軍。

此外,法國人主張的審判德皇威廉二世和嚴懲德國戰犯也一一落空,在英美掣肘下,法國對和會成果不甚滿意。

日本

憑藉能打仗躋身世界列強,首次登上世界舞臺的日本人可謂躊躇滿志,牧野男爵率領規模龐大的日本代表團來到巴黎。進入“最高理事會”後,日本人表示對歐洲問題不感興趣,從德國手中“接手”青島和太平洋上的島嶼才是此行主要目的。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彼時,美國已開始警惕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崛起,為了遏制日本的擴張勢頭,威爾遜率先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經牧野百般協調,三巨頭終於同意將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益轉讓給日本。然而,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又把日本人的美夢打碎了。在美國推動下,日本不得不在隨後的華盛頓會議上將山東歸還中國。

日本人的“憋屈”還不止於此,和會中,日本代表提出“種族平等”議案,雖然得到與會國家17票中11票的支援,豈料遭到英國小跟班澳大利亞的堅決反對。看著這幫“白澳”傲慢的嘴臉,日本人恨得牙癢癢,心想遲早要狠狠收拾你。

“為亞洲人爭取平等”的提案被英美無情否決,訊息激起了日本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跑來參加巴黎和會,滿懷希望的日本人幾無收穫反而受了一肚子氣,此後向英美復仇的情緒與日俱增。

義大利

既然是勝利方主導的和會,義大利人也興沖沖趕到巴黎,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阜姆港。在總理奧蘭多看來,得到這個義大利裔佔主體的港口應該沒什麼問題,這也符合威爾遜叫賣的“民族自決”原則。

吵字當頭的巴黎和會,同為勝利者,“五強”為何還個個牢騷滿腹?

出乎義大利人意料,三巨頭痛快地拒絕了這個要求,並責令義大利不要再打南斯拉夫的主意。英法在巴爾幹精心“攢”出這個國家,南斯拉夫對於他們的重要性不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之下,義大利人試圖向巴爾幹的擴張無異於與虎謀皮。

三巨頭認為義大利在歐洲就是個二流國家,戰爭初期腳踏兩隻船,參戰後又沒發揮多大作用,拒絕義大利人的要求再正常不過了。期間的“五強”會議上,看到其他巨頭以退會相要挾屢屢得逞,奧蘭多也以“得不到阜姆回國無法交待,國內甚至會發生暴動”要挾三巨頭。

對此,三巨頭似乎並不意外,依然拒絕了義大利的要求。奧蘭多一氣之下憤然離開會場,而其他與會者根本不予理睬。折騰了一圈,奧蘭多又悄悄回到會場,繼續充當“待遇還不如日本人”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