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少年愛李白的浪漫,中年知杜甫的憂心

唐明皇愛上楊玉環,看到楊玉環賞花,因而又召了李白進宮寫詩,李白進宮寫了三首〈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三首詩寫完,唐明皇簡直高興不得了,因為他知道他自己一生的功業都不見得留名青史,但是李白的這三首詩肯定留名青史的。因而賞賜李白黃金千兩,然後李白大笑走出去,然後上酒樓說,今天的酒都我請。

李白絕不是小氣之人,是那種豪商之後,因而身上有種奇怪的豁達。李白的詩裡有一種豪邁,有一種豁達,有一種生命不計後果的浪漫,我當時多麼著迷這種東西。

因此我覺得我對李白特別偏愛,我現在完全懂了是什麼樣的情緒,是那個性中絕對不妥協的力量。民間編了很多有關李白的戲劇,當初他進宮寫〈清平調〉三首,當初最有權力的高力士跪下幫他脫靴,最受寵愛的楊貴妃幫他磨墨。

民間很愛這齣戲,是因為讓我們看到,在大家如此斤斤計較財富和名利時候,還有李白這種不計功名的形象,然後去思考那些權力真的有那麼必要爭奪? 我必須說我對杜甫很抱歉,我相信在四十歲以前沒有經歷生活的磨難,是不會懂杜甫的詩。

杜甫就是那種永遠活得很抱歉的人,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他那個年代的戰亂──一次他投宿石毫村,官吏晚上來抓人,家裡有個老頭子和老太婆,老頭子一下就翻牆走掉了,老太婆才開門。

老太太哭哭啼啼說,我三個男孩都被你們抓住了。我老大寫信給我說,老二也已經戰死,我們家已經沒有男人,只剩一個還在吃奶的娃娃和餵奶的媳婦。因此,還不如讓我去服兵役,還可以幫你們軍營裡煮煮東西──我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才理解杜甫能將那個悲痛寫到這種程度。

那個老婦為了讓他的先生逃避兵役,寧可犧牲自己去服兵役,這是多麼辛苦的生活啊。李白和杜甫,這是兩種多麼不同的生命啊。但是,我還是必須跟散發美麗青春氣息生命的同學們說,杜甫的詩可以晚點再讀,不必先知道人生未來將會發生這麼多悲哀的事情。

像是伊拉克戰爭或是伊朗戰爭,或是已經發生的韓戰丶越戰,我們在這個島嶼很幸運不用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也祝福大家不會遇到。但這樣的句子讓你感動,讓你知道這樣的詩句在那樣的時代裡建立了偉大的格局。大家會不會覺得講李白丶講杜甫是很容易的事。

我最常開玩笑地說,大唐長安最驚人的就是,街上可能隨便掉下一塊招牌,都會砸死詩人。唐代怎麼會有詩這樣的風氣,每個人都用詩來講他生命的故事。我們看到韓愈,中唐的大詩人,當官的時候有一次乘上了八人大轎,被一個騎了小驢子的人給撞了。

在追究對錯之下,對方說出他因為在思考一個詩句,因而沒有注意到前面的路。韓愈問他寫了些什麼?兩個人就聊了起來,那個想詩的人說道,「一個和尚在月光下要推開這個門,『僧推月下門』,如果用推,在月光下會很安靜,應該是推門。

但是敲這個字感覺比較輕,但是卻不合邏輯,因為夜半時分,敲門是沒有人會應門的」。韓愈卻說敲比推好,也演變到來我們說商量事情,就用「推敲」這個詞彙,就是從這個典故來的。

唐詩達到巔峰,我們常說一件事到達巔峰便要往下坡走了,但在文學史裡頭,永遠都是一峰又一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