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那麼,這句古詩是怎麼寫的呢?那個最齷齪的詩人,又是誰?

我們不妨開門見山,這句古詩不是別的,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由此句所牽出的那個最齷齪的詩人,就是“仙宗十友”(包括李白、王維、孟浩然等)之一的宋之問。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此句出自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可是,當這兩句詩被宋之問看到之後,宋之問立刻就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宋之問堅信,這兩句詩定會流傳千古,所以,他就想花錢把這兩句詩買到手,不過,作者劉希夷卻並沒有答應。

但是,宋之問賊心不死,他竟找了個機會,把劉希夷騙到自己家裡,然後,指示僕人用幾個裝滿泥土的大麻袋,把劉希夷給活活地壓死了。就這樣,劉希夷便稀裡糊塗地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劉希夷死的時候,年僅29歲,但更叫人難以置信的是,宋之問竟然還是劉希夷的親舅舅!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為了兩句詩,竟然殺人,而且殺的還是自己的親外甥,這種齷齪之人,恐怕再也沒誰了。不過,這卻只是開始,後來的宋之問,在“齷齪之路”上,越走越遠了。

相傳宋之問因詩而殺外甥劉希夷的時候,劉希夷只有29歲,而宋之問更小,只有25歲,那麼,後來的宋之問,有沒有改邪歸正,浪子回頭呢?答案是兩個字——沒有。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大家或許都知道,武則天稱帝之後,後宮生活並不檢點,而是大肆地養男寵,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了,他們依仗著武則天的寵幸,飛揚跋扈,權傾朝野,就連武三思等人都不得不去巴結張氏兄弟。

看到張氏兄弟大權在握,宋之問竟不顧文人的廉恥與尊嚴,極力地向張氏兄弟討好賣乖,甚至,為了表示對張氏兄弟的“忠心”,宋之問還為張氏兄弟提過尿壺。這還不算,後來宋之問感覺討好張氏兄弟並不過癮,於是,竟打起了毛遂自薦,想把自己推薦給武則天當男寵的主意,真可謂是齷齪之極了。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據說宋之問曾寫了一首豔詩送給武則天,準備投石問路,不過,武則天雖然很是欣賞宋之問的才華,但宋之問口臭的毛病,卻著實地讓武則天受不了,所以,這位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還是沒能爬上女皇武則天的龍床。

後來,太子李顯即位,張氏兄弟被殺,宋之問也因此被貶到了南蠻之地,然而,宋之問受不了那裡的荒涼生活,竟偷偷地逃回到了神都洛陽,藏在了好友張仲之的家裡。張仲之冒著巨大的風險而收留了宋之問,那麼宋之問又是如何“報答”張仲之的呢?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話說張仲之與其他官員準備密謀殺死武三思,然而,這件事被宋之問得知之後,他竟立刻派人找到武三思,告發了張仲之,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而宋之問由於獲得了武三思的賞識,也就免去了“潛逃之罪”,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神都的富足生活了。

宋之問因詩而殺死自己的外甥,又不顧尊嚴巴結男寵,甚至還不惜出賣自己也要做男寵,再加上賣友求榮一條,真算得上是“齷齪第一”了。那麼,就是這麼齷齪的一個人,宋之問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一句古詩,卻牽出了詩壇上,最齷齪的詩人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宋之問最後的結局當然不會太好,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一直遭貶。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後,則更是直接地把宋之問賜死在了他被貶之地,從而結束了齷齪的一生。

歡迎關注文化新篇,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